荒滩相关作文

【篇一:江边新景】

俗话说,“吹面不寒杨柳风”,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一个晴朗的周日,我和爸爸重游了长江江畔。

绵绵的春雨已经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柳,润开了桃花、梨花和油菜花,映入眼帘的都是盎然的春色。

江畔北边有一条白沙路,路两边整齐地站着一棵棵青绿色的柳树。万千柳枝垂落下来,像一位长发飘飘的仙女。柳枝的腰好软呀,轻风将它们的身体微微托起,它们就开始婆娑起舞。这些柳树又多像一队出色的舞蹈家啊!

不远处的果园里,成片的桃花、梨花、油菜花一个个都张开了笑脸。那粉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色的油菜花,相互映衬,成了五彩的花海。成群的蜜蜂赶来了,辛勤地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同时也在酿造着甜美的生活。

我爱那路边的垂柳,我爱那果园里的桃花、梨花、油菜花,我更爱那长江江畔一个个巨人般的吊车和那一座座崭新的厂房。听爸爸说,过去这里是成片的荒滩,因坍江而出名。如今,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沿江开发的号角在这里奏响。昔日的荒滩已变成了美丽而充满生机的江苏省沿江经济开发区。宽阔的三江大道如一条巨龙横贯开发区,东起古镇嘶马,西接美丽的滨江新城大桥,成为开发区的交通大动脉。路两边的绿化有高有低,错落有致,四季常青。满载货物的汽车来回穿梭。一座座厂房鳞次栉比,工厂内机器轰鸣,车水马龙,夜晚华灯绽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建成的巨轮正披红挂彩,在鞭炮声、锣鼓声和人们喜悦的笑声中扑向长江母亲的怀抱,母亲也唱起了动听的歌谣……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我们的小康生活将从这里扬帆起航。

我陶醉了,从路边的草丛中摘了几朵报春花,拿在手中,凝视滚滚东去的江水,久久不愿离去。

【篇二:风车载着梦想远行】

“大风车,吱呀吱呦呦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小时候,我最喜欢听这首儿歌,我喜欢这首儿歌是因为我喜欢儿歌里的风车。风车是我小时候基本不离手的玩具。每每到了春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有时候我可以捏着它一玩一整天。在阳光下,迎着春风快速奔跑,看它飞速旋转,我的心也随着它飞向了远方。玩累了回到房间,我也会把它悬挂在一眼就能看见的窗户上,就这样在家里,我也能看到小风车在微风的拨动下,悠悠旋转。这时候,我的心也能再次随着它飞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它带给我童年太多的快乐,它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它见证了我一路的成长。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要读书,没有很多玩耍的时间了,风车就这样慢慢地淡出了我的视线,悄悄地消失在了时光的缝隙里。它变得如同布娃娃、花裙子、糖果一样,对我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了。可去年的一次春游,与风车的相遇,再次证明了风车在我心中有着不可占据的位置。

在一个春意融融的周末,妈妈建议我们一家骑车去北山公园春游。我和爸爸对于近年才开发的北山公园风景十分好奇,立即赞成。就这样,我们一人一辆自行车,上了去往北山公园的路。一路上,我们谈笑风生。说着说着,爸爸妈妈谈到北山公园曾经是一个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我问道:“北山是一个以戈壁为主题的公园吗?”他们却故作神秘:“等到了你就知道了!”听他们这样说,我的脑海中出现一幅荒山野岭的画面。

到了北山我却大吃一惊,怀疑爸爸妈妈在路上所说的话:“这规划面积2。5万亩的绿水青山真的曾是一片不毛之地吗?”眼前郁郁葱葱的绿树装点着线条柔和的山坡,五彩斑斓的花儿绽放在草丛间,时而碧绿时而湖蓝的湖水掩映在漫山的绿树中,无数色彩的小精灵取悦着我们的眼睛。我的嘴巴张得仿佛可以塞得下一个鸡蛋。妈妈却笑着说:“当然是真的啊,你小时候还曾路过这里呢”她又感叹道:“这么大的变化还得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和静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呀!大家每年一起来这里植树,多红火,多热闹呀!”呼吸着山上的清新空气,我们继续向上走,阳光与我们同行,清风调皮的亲吻着我的脸颊,令人心旷神怡。虽然我一路上对沿途的风景赞不绝口,但真正令我喜出望外的,却是接下来的一幕。“扑啦扑啦”的声音如同许多鸟儿在一起拍打翅膀,上百只风车映入眼帘,它们整齐排列,随风旋转。赤橙黄绿青蓝紫,如同一道从天而降的彩虹。忽然,我的心里“咔”地一响,回忆的匣子缓缓打开,过往的场景走马灯一般再次一一呈现在我眼前:当我百无聊赖的时候,只要手上有个风车,哪怕坐着板凳上晃着小脚丫用嘴呼呼吹着风车旋转,我也能顿时快乐起来;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只要看到风车在风中徐徐旋转,它仿佛就能把我的难过情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当我在阳光下捏着风车奔跑的时候,我的身体也似乎被它带着飞了起来……兜兜转转多年,我与风车又在北山上相遇了,风车迎风不断发出“扑啦扑啦”的响声,仿佛向我诉说着相逢的喜悦。看着眼前一幕幕如画的景色,想起了妈妈刚才的那番话,我的心里燃起了一个坚定的目标:“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爸爸妈妈被我突如其来的表态弄得一头雾水。我想了想,又接着说:“就像此刻,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看不见的戈壁荒滩,它们也同之前的北山一样,寸草不生。它需要我们去开发,我要成为其中的一员。”他们听了这句话欣慰的相视一笑。

站在北山公园的高亭上,在阳光下,在碧蓝的湖水边上,五颜六色的风车正在春风中飞速的旋转,我的心,我的梦又被它再一次带到了远方,一个将来我要去的地方。

【篇三:华丽蜕变】

“目”字形的六条河似数把剪刀,裁剪出了一个人口近千的小村。六条河在四季里点缀着小村,河水汤汤,沉淀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小村透着一片祥和。村里那棵老银杏树似向青天落笔,书写着小村六十三载美丽的蜕变。

六十三年前,小村在淮海战役的冲天炮火中,解放了出来。小村刚解放时生存环境比较恶劣,村子的荒滩占了全村三分之一,仅住着三十来户人家,村子最东头的人家和村子最西头的人家站在各自的家门口就可以拉家常。我的曾祖父在村子解放后第二年拖家带口一路困顿来到这个村子,全家人先是搭窝棚,再是夯泥墙、割茅草,搭茅屋。“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村子被编为“凤鸣大队”,曾祖父背着木箱给队里做木匠活经过荒滩时时常会看见拖着大粗尾巴的黄鼠狼、拖着彩色尾巴的野鸡经过。

六十年代时村里的人们日子过得还比较紧巴,这段日子被记录在父辈们传下来的的歌谣中,歌谣道:“三顿难见米,五妹穿着大哥衣,住在屋里侃天气,走亲戚走得只喘气……”贫苦,成了祖父辈们最深的记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已经限定了户口,村子的人口越来越多,公社决定把村子里的荒滩开垦出来,父辈们即是在这时扛起锄头、铁锹跟在祖父身边挥洒汗水的。不到一年荒滩就开垦出来了,成了“希望的土地”。至1980年,原来是荒滩的地方开始有了人家,村子的格局大致形成了。

1981年村子实现了“分田到户”,人们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了方便种地,一些人逐渐地搬迁到新开垦的地方,那一年人们像呵护新生儿般精心侍弄着庄稼,兴奋地期待着该年的收成。展翅,是这一年村子最美的舞姿。

八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村民们勤勤恳恳的种地,春种秋收,从庄稼地里讨生活,吃、穿、住、用、行、娱乐都有了改观,人们已能隔三差五的吃顿肉,一年做一套新衣裳,盖起砖瓦房,去哪都骑着自行车,买起了黑白电视,手头渐渐宽松了。1995年国家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兴盛了,村子的一些人们就渐渐走出去了,有到渔场承包鱼塘养鱼的、有承包市场里的摊位的、有靠一门手艺走南闯北的……村子也开始尝试办厂,人们的谋生方式开始多样化了。

九十年代中期至近眼前的几年,人们更是感觉到了生活变化的迅速,人们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赚钱的方式以前连想都没想过,年轻人甚至放弃了种地。消费项目更是丰富多样,农民出国游、上互联网购物并不是稀奇的事。婚嫁更能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之大,现在村子的人嫁闺女所谓的彩礼讲究的完全可以吓到人:住的要有别墅,不然就要有商品房;要么有十万以上的存款,不然就要有一份有可靠收入的工作。小伙子再不能用一辆自行车,几条绣花被把老婆娶回家了!

六十三年,村子七十二变,党指引方向,真正证明了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领导核心的伟大,党这位高瞻远瞩的舵手引领着中国这首巨轮向美好的未来驶去,祈望未来,小村的明天会更好!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