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相关作文

【篇一:西湖游记】

顶着40度的高温,我们来到了杭州。第一任市长苏东坡老先生站在苏堤边上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我们漫步在苏堤边上,苏堤的两边种满了桃树和柳树。虽然来的时候是夏天,但也能想到每逢春三月,桃花如火,柳树如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的景象,我不禁想起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坐上游船来到了杭州的西湖,去欣赏西湖的另一种美,西湖有三座很奇特的石塔,特别像三个宝葫芦一样,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小灯,景色十分绚丽,那就是十分有名的三潭映月。

在杭州西湖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断桥不断、肝肠寸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孤山不孤、寡人孤。”杭州西湖有讲不完的景色,等你们有时间一定要去看一看,玩一玩,听一听啊!

【篇二:游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千年前的苏轼就是这样赞美西湖的。

今年初春,我和妈妈乘飞机来到美丽的西湖边。这天清早,一层薄雾笼罩着湖面,远远看去整个湖面烟波浩渺,就像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戴着薄薄的面纱。我沿着湖边漫步,地面上已经冒出了嫩绿的小草。这初春的小草正像白居易诗中所描述的“浅草才能没马蹄。”沿途的花儿开得真美!个个展开了笑脸,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红的,热情奔放;黄的,娇艳欲滴;紫的,雍容华贵……。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啊!

我们坐着船去往湖中心的小岛,我悠闲地欣赏着西湖两岸的风景。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的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一路上,我远远地看到了雷峰塔,那里流传着白娘子的传说。远远地看到了绿树成荫地“苏堤“,它是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而得名。

走着走着,我惊喜地看到了“三潭印月”美景!只见湖水中矗立着三座石塔,塔周围有很多水鸟正在嬉戏,时而在湖面低旋,时而在石塔上休息,时而在水里捕捉鱼儿……微风拂过,湖面出现了一道道水纹。每座石塔的塔腹都是中空的,表面均匀地排列着几个圆洞。到了月明之夜,在塔中点亮灯火,塔上的圆洞在灯光的照耀下印入湖面。湖光、灯光、月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苏东坡在这“三潭印月”的美景下“把酒问青天”的情景。

这样的花草树木围绕着这样的湖,这样的湖倒映着这样的“三潭印月”!西湖的美景真是令我流连忘返!

【篇三:西湖一日游】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苏轼写的赞美西湖的诗句。每次一读到它,我的脑海中就会幻想西湖的样子。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梦魅以求的西湖游览。

我们先乘公交车来到一公园,门口有一块青灰色的大石关,上面写着“杭州西湖”四个红色的大字。一走进去,我觉得凉快极了。原来是一棵棵大树,像撑起了一把把巨伞。

爸爸打算带我去湖心岛,我们向码头走去。我们乘上画舫向湖心岛驶去。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愉快地交谈着。湖面上吹来凉爽的风,真舒服呀。我们到了岛上,沿着小路来到了“三潭印月”我抬头望去,看到了三个葫芦似的石塔耸立在水中,据说到了晚上,月亮倒映在那三个石塔的中间,可漂亮了。

看完了三潭印月,我们向小岛中心走去,穿过一片绿油油的竹林,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有红的,白的和粉的,美丽极了……。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湖。

【篇四:描写西湖的作文】

西湖是我常流连的地方,最末的相见,就是五年级的暑假吧,其实拉着我的手来看西湖的,是苏东坡的苏堤,是白蛇传的断桥。

到时早已是黄昏了,旅馆的窗子正对着西湖,夕阳正默默地照看那嫩嫩的涟漪,周围半圆儿小山青静默着,仿佛一个小小的摇篮,装载的是一个自大远而脆弱的照片。

我一直记着的是西湖的夜,记着那干古的三潭映月。那三个石塔似乎曾是东坡用以测量水位的,只是多了十五个孔,三盏明灯罢了。至于那造塔之人,亦如他自己所说:“羽化而登仙”了。月亮恰升着,塔中的明孔,水中的倒影,再加天上一轮,地上一轮,以及心中一轮,恰好三十三。三座石塔在我们心中似乎永远新奇,可建塔的人却已老去了。

我想起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只想知道,是谁真正地见证三潭的月儿映入了心,那月儿又是何时真正进了人们的心?灯,渐渐地黯淡了。

早起的天尽是浓雾,似是下雨的景儿了。慢慢踱至湖畔,欲寻一叶小舟。渔翁的胡子向着,蓑戴笠,笑呵呵说:雾天雨天不让撑舵,它似乎看出了我们的落寞,长啸一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啊!”我才知道,东坡转世,原是成了撑船的摆渡人。

我忆起苏小小墓,亦在这湖边。她说,死后葬于西湖,方不负她苏小小风月之争,或许,她亦在等待,等待一个值得相伴的人。牵着她的手,品着香茗,走过一段简单岁月。可能曾是那曲院风荷,可哪段时间,不都成了断桥残雪吗?

我亦不曾忘了西湖,西湖或许亦不曾忘过每一个彷徨在岸上的孩子吧。可惜,有些事,不能忘却,亦不能重提。

【篇五:记宝鸡的灵宝峡】

去年八月份,我们一行人在陕西宝鸡,准备向灵宝峡进发。

出了城向西走,一路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山势险峻。车大约行驶了10公里进入了盘山路,这里的盘山公路可真奇呀!像一条丝织的围巾披在山头;这里的盘山公路可真险啊!感觉车走着就要掉下来似的。我们顺着公路越过山头,不多一会儿,光怪陆离的灵宝峡便映入了我的眼帘。

从山口踱步向峡谷走去,一片湖在我们身旁默默守望。这湖不大不小,像是人工湖,细看却不是。一条小瀑布在它中间缓缓淌过,大约有半人多高,50多米宽,水流轻轻拍打着湖面,发出清脆的“哗哗”声响,再向下看便是一条流向村里的清水河。

过了湖,便正式进入了灵宝峡。主峡有近百米宽,几十米高,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兴许是昨夜刚下过一场暴雨吧,黝黑的石壁上还挂着水痕,满是五色的鹅卵石的地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坑,这给常年干旱的峡谷增添了些许柔情些许韵味。

拐入一条副峡,高耸的石壁上堆着或高或低的“石塔”,说是石塔,最高也高不过一个6岁多的孩子。当地人告诉我们,传说八位神仙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却因没有锅碗瓢盆,很快就搬走了。人们为了让那些神仙回来治病救灾,便兴起堆“石塔”的传统。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石塔还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我蹲下堆了两个矮石塔,就继续向峡谷深处走去。

这里的游客极少,视线格外开阔。石壁上建着一栋红房子,可能多年无人居住,它已经破烂不堪了。我们绕到房子后面,这里竟别有洞天!这是一个极小的峡谷,只有几十厘米宽,刚容得下一个人在缝隙中进出。我们排成一队,涉溪流,踏石桥,过草丛,附岩壁……走了大约200米的路程吧,我面前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入口处又映入了我眼帘。

于是,我们便又乘车,出了山。

【篇六:我爱湖州的风景】

“山依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首诗出自宋末元初的诗人戴表元。戴表元的描写让生活在湖州的我倍感自豪——我的家乡多美啊!走过路过的朋友,请来听听夸夸我的家乡美。

湖州的美景可多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说说飞英公园吧!在飞英公园里,我要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是湖州三绝之一—塔里塔,也就是飞英塔。飞英塔的外面是木塔,木塔是朱红色的,古朴端庄,屋檐弯弯翘起,像一位女生卷过的头发。木塔里面还有一座石塔,传说,这座石塔里还埋着舍利子呢!那座木塔是为了保护里面那座小石塔而建的。

我要拜访的第二位老朋友是一棵老银杏,在飞英塔旁边有一棵直耸蓝天的百年古树银杏,枝干粗壮,枝叶茂盛,他已经是六百多岁的老人了,她饱经历史的风霜,俨然像一位忠诚的战士,守护在她的身边。塔和老银杏是永远的好朋友,不离不弃。

我要拜访的第三位朋友是荷花池。荷花池是我最要好的老朋友,我还给荷花池写了一首诗:“远看绿如海,近看荷叶多。碧叶衬红花,珍珠滚玉盘。”我站在韵海楼前的凉亭里,欣赏着眼前这满池的荷花和荷叶,你看那打着苞的荷花像羞羞的姑娘,那半开的荷叶像正在上升太,开庭的荷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

远方来的朋友,你是否被我笔下的飞英公园深深的迷住了,告诉你们吧,湖州虽然不大,但湖州的美还是很多的呢!欢迎你来湖州,你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篇七:西湖导游词】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西湖一日游的导游,我叫杨子欣,大家可以叫我杨导。希望今天大家能过得平平安安、开开心心!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即将离开杭州时提笔写下的诗。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中的“杭”就是指杭州,杭州的出名也在于西湖。

西湖还有一个传说:地上的玉龙和金凤找到了一颗明珠。天上的王母娘娘想据为已有,在抢占明珠的时候王母娘娘手一松,明珠掉到地上,就变成了美丽的西湖。

好了,现在我们到了码头了,请大家不要在游船上打闹玩耍,不要靠在栏杆上,以免发生意外。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一山二堤”,即孤山、白堤和苏堤。请大家往上望,左手边那座山就是孤山。孤山海拔约25米,总面积为20万平方米。因为曾有孤家寡人之称的皇帝在此居住过,所以叫做孤山。

孤山上有尊汉白玉塑像,正面碑石上该有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4个大字,这是秋瑾墓。所以杭州的出名不仅在于秀丽的风光,更在于有着众多的历史人物。如岳飞、于谦都葬在杭州。

好了,现在船行驶到了楼外楼。楼外楼是百年老店,创建于1848年,很多中外名人都来这里品尝过美味的杭帮菜。那边的拿手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等,晚上大家若是有兴趣,自由活动的时候可以来此品尝下。

咱们来到了白堤。白堤全场1公里。堤上有间株柳树、间株桃的比喻。杨柳苍翠欲滴,桃子酸甜可口。真可谓“桃红柳绿”啊!

湖中还有一个最大的岛——三潭印月,又称“小瀛洲”。小瀛洲最大的特别就是岛南端的三座石塔。每座石塔有五个大小各异的小洞,每个小洞间隔相等。晚上,里面点燃蜡烛,湖上能倒映出几十个“月亮”呢。

我们到了苏堤,苏堤总长2·8公里,堤上有6座拱桥。苏堤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希望大家下次再来杭州。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