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理智无错,冷静无错】
我冷静地思考完后,写下了后面这段话。
何为正确的价值观?何为应有的同情心?这个标准是很难界定的。让人拥有价值观和同情心,是从小开始培养的,后天的环境这时比天生的性格更有影响,让人工智能创造的思维,同样的,再理智,再冷静的人也无法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价值观和同情心是一个人由过去自己的观念和社会道德塑造的。
算是全盘否定了库克这句话。但是不能因为不可能发生,就不必担忧。只是我担忧的既不是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也不担心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而担心那些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的人以“机械化,信息化”等词而标榜自己,甚至传播这种思想。
日本首相为什么坚持要参拜靖国神社,罔顾全世界的舆论,不惜受千夫所指?并不是因为安倍不懂得这件事情的正确与否,而是出于政治需要。安倍上台之前,日本内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都已经呈现一种趋于滞缓的现象,而日本的政治形式也不是安倍的一言堂,为了让人民更能信服他,他选择这种道德沦丧的方法对他的政治前途和他的党派而言,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对于日本本身的发展是受限的,所欲他也没有言辞激烈地与中国正面为敌,而是含糊其辞,他的政治策略很成功,甚至可以说他每一步都走的很精确,但是他的行为却让人们所不耻,他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将政治利益凌驾于道德标准之上,他本人还以此为傲,这显然是非常不可取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多些冷静无妨,多些理智无妨,只是以冷静,理智为由,将利益凌驾于道德之上,又不过是非冷静和非理智。一个真正冷静与理智的人,即使周遭所有人都极度不理智,他也不会失智,就如同古罗马斗角厂里的英雄,周围是贵族疯狂得喊叫和欲望的双眼,他眼里仍然是清明。
所以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向来不是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过错,而是人本身。
【篇二:生如木槿】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我却猛然在这雨中忆起秋之木槿。
宗璞笔下的木槿,温柔而又坚强。明明娇嫩无匹的它,却偏偏选择在这秋之时节开放。
秋日的它也许会被遮掩在秋时那绚丽的花丛之中,也许很多时候它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朵,甚至有时它并不起眼,乃至平庸得被他人遗忘。但它始终是它,是它坚守的自己。它不会为了与秋花争艳而去改变自己,也不会因为某些人的看法而去怀疑自己,更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便去放弃自己。它始终是它自己,木槿,秋日中一首美妙精致的小诗。
当泥土、钢筋、砖块与木条遍布宗璞心爱的小园时,其它为宗璞所钟爱的花都极少存活,往日争芳斗艳、耀武扬威的它们此刻都只能垂头丧气地屈于这磨难之下。而唯有它,木槿,一声不吭地爬出了那暗无天日的“小山”,仍然默默地开放着它那也许微不足道的花朵。然而此刻的小园,已是满园废墟,它已然成为了那凌驾于其余所有花儿之上的唯一的美丽。这是它的胜利,是它以它温柔的坚持换来的胜利,是它所应得的胜利与荣耀。
旁人都说,生如夏花。而我却说,生如木槿。夏花之绚烂,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木槿之不屈,却是我们都所应坚持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朵木槿花,也许平凡,也许微不足道,也许也曾被别人嘲笑,但我们就是我们自己,不是别人,也不需为了别人而活,不需为了别人便遗忘最本真的自己。坚持自己,坚持生命,不需怀疑,不要放弃。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那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美丽。
温柔的坚持,我想,这便是木槿所教给我的东西。
【篇三:利益与道德】
很多人认为利益与道德之间是不能划等的。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孔子鼓励救人后而拿了相应报酬的弟子。却批评了行善却默默无闻的弟子。
这不经让我感到很困惑。这似乎与我们理解的做法不一样。难道一代圣人孔子也会犯错吗?
我却认为利益固然重要。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我认为在道德之上的利益是可取的。
这个观点让我想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陶渊明不愿在官场与世俗同流合污,义无反顾的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但是他却失去了官职带给他的利益。却守住了内心的纯净。虎门销烟的有功之臣林则徐。将鸦片阻挡在虎门前,最后林则徐等来的只是道光皇帝的贬蔗。但是在今天,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因为林则徐守住了内心道德的底线。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二战后期,盟军准备轰炸日本本土,梁思成说服美军保留日本古建筑物,为美军在地图上标出日本古建筑集中的地区并注明详细地址,包括京都和奈良的宫殿、城墙及寺院。因此,京都及奈良的古建筑奇迹般地毫发无损,他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观念。
反腐倡廉建设中,不少高官被拉下马。他们就是因为利益超乎了道德底线,而变得贪婪。正因为有些人将利益放在了道德之上,所以产生“三鹿奶粉”“地沟油”,各种假货更是穷出不奇。
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你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底线,因为很多时候有些人他会一点一点磨消你的底线,当你没有底线的时候,你就完全被别人控制。
道德底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存在的。但是在道德底线下最求个人利益是可取的。但是一旦当你的利益凌驾于道德法律之上,那你便失去了人的道德底线。
没有底线的人很可怕。因为你已然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
古人云: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所以我认为追求不超出个人底线的利益是能够的。这个时候的道德底线与利益不相矛盾。但是一旦超出这条底线。利益与道德就会相互矛盾。
【篇四:人的一生,必须拥有理想】
每个人活着,总该有个理想。如果把人生比作杠杆,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它的支点,帮你“撬”起整个人生。
——题记
每个人都必须有理想,没有理想,跟没有灵魂的人是没有区别的。我认为,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没有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方向,找不到生存的意义。崇高的理想可以让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为社会做更多的奉献,实现人生的目的。
有了理想,才有前进的动力,才能冲破生活中的艰难和险阻,在暴风雨中搏击;有了理想,才有希望与信心去面对未知的世界,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用勤奋与智慧勾画出绚丽多彩的风景。
理想并不是空想,更不是一度的幻想。所谓理想,就是对人生理想一个终身奋斗的目标,要有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始终不动摇了,用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朝理想前进。
我看过一个名人写的话,这一句话令我深思,也让我感悟了许多。“有时候理想就像天边的霞云一样,开始的时候,会感到那么的漂亮,那么壮观,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消逝,越来越淡,最后消失。”这句话让我明白:就算每个人都有理想,那么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实现呢?没有,是因为他们不懂理想的实现要靠干,不靠空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问你几个问题:
你,真的有理想吗?
你,真的知道理想是什么吗?
你,真的有能力完成你的理想吗?
或许对你而言,这些问题不过是一片空白罢了……但没关系,我也对理想十分迷茫。对我而言,理想有两种解释:理想是藏在玫瑰背后的尖刺,还是凌驾在荆棘上的花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