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转角处风景依旧】
我立在窗前,透过窗户,只见,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是那样的狂妄泛滥,在再看马路上,车辆疾驰,尘土飞扬。
想想看,我们正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无法选择,但又想想看,心情又是十分沉重。便下楼,在街上走走停停,渴望着,渴望着。
转角处,一个温馨的小店映入眼帘,再细看,装修十分简单,无任何特别繁重奢侈的装饰品,只有一竹立在门前,我心微微一动,走入,只看见,老板在装点着她精心制作的糕点,见我进入,朝我微微一笑,遍便有专注于她的活记了。转头又见,松软的朴素小沙发上,几位书客在沉心阅读。茶几上,摆着几杯咖啡,几杯茶,缓缓间,我只觉书香,咖啡香,茶香,溢满小店。
于是,我走到书架旁,打算拿一本书籍来滋润我久久未被濡湿的心。看着那些精美的书籍,我慢慢从其中抽出一本,也如那些书客一样,先从老板娘那边取一杯清茶,就着一本书,在精神世界里,我徜徉了一个下午。
我走出书店,天已黑,但这个城市依旧亮如白昼,光芒四射。我微微叹了一口气,又回想起书屋里面静谧安详的风景,想着,要是一切都如此就好了。我慢慢闭上眼睛,渴望那样的风景再出现在我眼前,高楼大厦都消失了,一排排的小平房随着鸡鸣狗叫缓缓出现。人们悠悠的走在路上,鲜少有车辆的出现。睁眼,才明白什么叫现实总是与理想相博,最好的风景依旧停留在过去。
静静的,安宁的风景已经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中走远了,我们与世界为敌,赢得了广厦千万间,输掉了小桥流水人家;赢得了人人艳羡的灯红酒绿,输掉了最原始的简单纯真。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愿过这样的生活的。
后来,我经常去那家小店,渴望在这甚嚣尘上的世界里寻找一点点最初的风景。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家小店慢慢的安静下来,享受着真正的生活。
这样的风景,愿永远停留,也希望以后,灯火阑珊时,可听得阵阵蛙鸣,闻得缕缕花香,梦得美好的明天!
【篇二:当你的生活被碎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手机与电脑成为了生活中的常客。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对电子产品产生了依赖,这种做法已然成为一种理所应当的习惯——我们迎来了碎片化的生活,它改变着我们的心态与观念。
诚然,碎片化生活有它独到的优势,在同样的时间里,你能将事情划分得细碎,井井有条地完成。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碎片化生活使得他们在无意中虚度光阴,却自认为度过了充实的一天。
就拿购物举例吧。当人们推着购物车,列上清单,在商场里仔细寻找着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时,他们总是有一个确切的目标。看着清单上的物品被一个个划去,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来该买什么。可现在不同了:当你打开手机,在淘宝、天猫里寻找着自己所需时,一些新奇的事物常常映入眼帘,吸引着你的注意,进而,你购买了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在事后才懊悔不已。碎片化的购物在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无独有偶。碎片化的生活也让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正如《从前慢》中所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以前的社交通常是两人面对面地交流,能真切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可这样的情状在社交变得碎片化以后,俨然变得少见。只要打开手机,就能连接天南与地北,信息在指尖中传递。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关系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有些对话甚至在第一次问好后便写上了句号。
碎片化的阅读对培养文学素养造成的影响尤为巨大。相比起以往,实体书店已不再能很好地吸引书客将一个下午的时光都消耗其中。那些被誉为经典著作的书籍更是因深奥的语言和需要理解的内涵而不受到青睐。相反,我们口中的“快餐文”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原因无非以下几点:剧情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往往是主角一路成长,轻松获得成功;可以在闲暇之余随便翻阅,比起需要静下心来的名著,更多了一份随意。也许是现实生活给予了太多的压力,许多人选择从现实的不舒心中暂时逃离,这样的小说已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
实际上,碎片化的生活在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静心钻研的机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能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真正分割自己的生活,那么便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