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年味浓】
春节守岁,年味弥漫,漂进你我
——题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不像文学诗人与儿女讲论文章的义理,更不像低头族们围在一起玩手机,而是拉拉家常,说说笑虽然很普通,但是很温馨
我的家乡就在长沙,这春节叫“过年”伴随春节有一个关于它的传说——“年”是汉族民间传说的凶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只见当天,白发老人身穿红衣,在屋门上贴红对联,在屋外放着鞭炮,敲锣打鼓,年兽便逃跑了。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
年味最浓的别说方鞭炮位。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整个夜空布满彩色的涟漪,路人们都停下脚步忍不住多拍几张,而放烟花的人呢?他们就打心底想愿祝自己来年幸福!但在放着烟花之前,我还要放小烟花,这里有一飞冲天的冲天炮;还有一摔就响的摔炮、一擦就掉了擦炮、以及会“飞的陀螺”他们在夜空中布置成了最美的景象,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荡漾着春节的喜气、洋溢着春节的氛围。
因为更浓的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欢聚一堂,摆满各种佳肴一家人举杯畅饮,共叙亲情。小孩们高兴得跳起来,因为他们既有口福,还有人陪他们玩。
心情涌动,欢歌笑语,这个就是年的味道。
【篇二:我们的生态,我们的家】
“我们的黄草坝是花园,花园的花朵最鲜艳。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写满春天……。”每次唱起这支歌,我的眼前便会出现家乡那风吹麦浪的场景,便会想起家乡那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玉溪的“后花园“,是美丽的”小香格里拉“。它面积不大却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名人在这里出生成长,古老的亭台楼阁,彝族图腾在这里依稀可见。如今的黄草坝,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宽阔平整的马路,四通八达连接着每一个村村寨寨。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就像一个个巨人保卫着家乡。美丽的新寨水库像一条银白色的丝带把山的南北连接起来。远处依傍在水库边的鹤山碧波万顷,在朦朦胧胧的薄雾掩映下,就像一位用白纱蒙住脸的少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还有我最喜欢的那新建的“祭龙广场”。它是以彝族文化为中心的一个大型广场。听!远处传来了阵阵笑声,寻声望去。广场上热闹非凡,无论是大人、小孩,还是老人,都在纵情歌舞,脸上洋溢着恬静的微笑。看!那些宣传栏上的内容真是多姿多彩,穿着彝族服装的姑娘正在跳着欢快的舞蹈,真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
啊!我们的生态,我们的家!家乡的美景使人赞叹,生活的滋润使我感慨,我要为家乡喝彩,我要为它加油!
【篇三:不老的传统】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辞旧迎新,以盛大仪式来迎接新年。
小时候,奶奶曾告诉我:有一个关于“年”这个怪兽的传说,我对这个“年”起了好奇心,便去查找有关“年”的资料。我得知: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每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为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点燃爆竹的声音,“年”兽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皇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明星。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液,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