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共享书屋点点心迹】
风裹狭着凛冽的分子在长空盘旋着厉喊,我收紧了大衣,桂花细细碎碎地铺在带着湿气的泥土上。我默祷着,但愿这冷空气只是季节交变的转折点啊!
微凉的空气来人并不多,我怀揣着涌上心头的澎湃,踏上车内。狭长的车厢,简约的实木书架倚墙而立,绿萝葱葱茏茏地伸展开青翠的枝丫,书架上书本密集相拥,几个隔间安置着点缀生动的柜门,牵着猴尾巴模样的把手缓缓拉开,墨香如同在锅内闭塞了许久,一予自由即呼之欲出,我莞尔,顿时凉气抹杀殆尽。
不错,这是辆共享书屋,流动性地在社区的四面八方停置,它有个很暖和的名字——路灯计划,俏皮的圆体字刻成印章,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亲切地跳跃。
我用指尖轻轻勾出一本书,村上春树的散文,捻开书页,顺着黑字白纸的漩涡,一枚书签簌然落下。
温暖在我鼻息中萦绕下去,绿萝将一种脉络深处的沁馨源源不断地输送室内,村上春树平凡而朴实的文字出人意料地送来一种家的感觉。正巧此时,有一对母子掩开车门,又一股夹杂着秋味的风笼罩周遭,母亲有一张大脸盘,像微笑的银月亮,她牵着男孩的手走向绘本区,男孩稚拙的目光里溢出一种新奇,小小的生命,还是第一次领略共享时代的神奇吧。母亲欠下身,保持与男孩一样的高度,轻轻念出书名。“宝贝,喜欢哪一本?”男孩举起小手,勾下一本书,如获至宝地抱在胸前,小跑了几步坐在软沙发上,翻开了第一页,我见那位母亲搂着儿子的脖子,文字自母亲口中愈发婉转温和,男孩时时与母亲互动,他那对眉毛像一部心情的放映器,蹙在一起,舒展开来,可以勾勒出跌宕起伏的情节,想必一定引人入胜吧。
“最后,国家和平美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完满。”
母亲诗朗诵地轻快嗓音,又是一个美丽的结局。
我轻轻呼出一口气,布满褶子的心情乍然抚平,“路灯计划”名不虚传,生活固然黑暗如漆,怅然迷茫,但在心躁之时踏入一个共享社会,实属美好。“路灯”成为温馨的代名词,供人沐浴其光晕,展露温暖。人在生命中需要一份依靠,而共享社会的信任可以引领每一个迷失在生活死角的人寻觅到依托——生活并不总是穷途与漠然。
两朵乌云在长空吝啬地拨开一道间隙,阳光不作踌躇地撒落,心浮气躁之余,书间小憩,避人默坐,如此,甚好。
【篇二:我的故事】
历史造就了独特的我,我也同样造就了只属于我的独特历史。
—题记
11岁的我死党很多,有两个铁杆姐妹,我们无话不谈,那段纯洁的友谊给我的12岁镀上了绚丽的光芒。
12岁的我性格孤僻,心中拥有无数个美丽的梦幻,再也不愿意向好友表白心迹、一起疯狂。于是在那段日子里,我学会了在纸上挥洒自己的情感与心声。一篇篇随感包融了我所有的情感,偏僻的角落珍藏了我心灵的果实。
12岁的我写了许多许多的故事,那既是别人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一切平淡无奇。我只知道将心灵整理好,流于笔端。出乎意料,那些普通平常的故事却也吸引了不少眼球。但我知道,他们所看到的永远只是外表,没有人可以洞察我的心迹。
那时的我感情十分丰富,为了宣泄心中的不满,我把手中的笔当作武器在一片空白的战场上驰骋,不必畏惧别人的冷眼,在这个战场上,我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我虚拟着别人的生活和自己的未来,编织着别人的理想和自己的梦想。很快,我有了这样一个习惯:把所有的情感浓缩在故事的小主人公身上。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我的影子,我把自己分给他们,在不同的世界里体验生活,因为那时的我对外界充满渴求。
在那些文章中,有很多匪夷所思的话,在我看来,它们都是至理名言。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就如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洞悉我的内心。
我一直小心翼翼的珍藏着它们,可遗憾的是,它们在我无意中遗失了,但我知道,不管他们在何方,在我心中,它们早已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