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书相关作文

【篇一:美好的一天】

那天是我回到老家的第二天,在别人眼里,这一天或许平淡无奇,但是它对于我来说却是特别的一天。

那天下午阳光出奇的明媚,太阳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光芒,而我也一反以往缩手缩脚的状态,心也早已像鸟儿一样飞上了蔚蓝的天空。我打算好好享受一下这立春以来的第一次暖阳,让它融化掉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后的寒冷,让它融化掉被冰冻了三个月的心。

我拿出一本书走出家门,阳光倾洒在身上,暖和极了。广场上的那一头,金色的草垛闪着金灿灿的光,上面累积的冰雪因为天气变暖而消融得无影无踪,我用手摸了摸上面的草,那些草已经干了。扒开那一层干草,下面得草却是深色的,用手一摸,是湿的,原来雪水都渗进去了。

我找到一个地方爬上草垛,然后坐在干草上背对着阳光,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阳光洒在背上,暖暖的,书也格外好看。

一会儿娜娜来了,她大叫一声,问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回答道:“我在看书。”她也不再吱声,又跑回了她的家,然后拿着一本书过来说:“我也要看。”说着也爬上了草垛坐在了我的旁边。我们专注地看着。时而笑着,时而叫着,时而又因不满而小声嘟囔着……书可真是个好东西,它让我们走进了另一个人的世界和另一个人的生活,它牵引着我们的心情与思绪,就这样,我们一直看着书。

后来,哥哥和爱玲也来了,他们也加入了这个队五,我们开始讨论什么书好,什么书不好,相互换书看,每一个人都心满意足,而那金色的草垛也有了另一个意义……整个下午大家都进入书中,这美丽的画面将映入我们脑海,永远、永远……

金色的草垛,那是我们的图书馆。特别的一天,予以我们别样的欢喜……

【篇二: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自6岁生日那年,与爸爸送的那本《安徒生童话》一见钟情,我的那段“文学情缘”便一发不可收拾。

开始,我读的是带拼音的童话,年龄稍长,我“野心膨胀”,开始了我的“殖民扩张”,获奖作文、古典名著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我省下零食同班里的同学换书看。为了一本借不到的书,我常常“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家里的人见我爱书成狂,怕我“玩物丧志”,于是宣布禁令:“吃饭不准看书,上厕所不准看书……”我诈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各种花招层出不穷。

有一次,朋友借我一本厚厚的《水浒传》,约定一周后还书。怎样才能看完它呢?我苦思冥想:上次偷偷在上厕所时看一会儿书就被抓住了,这次得想新主意了。最终,我在爸爸妈妈惊喜的目光下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从今天起,我一个人睡”。其实我怕黑,可又没办法,为了《水浒》,值!嘻,他们哪知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唉,这种读书方式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缩入被窝深处,被角必须压得密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看书。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高。

只是憋得满头大汗,脸上发烫,呼吸不畅,必须定时伸头呼吸,实在是美中不足呀!就这样,一周后,我顺利将书还去了,可为此,也烧坏了不少灯泡,零花钱要多了,引来妈妈的一顿“严肃审问”,我硬是保持住了“革命本色”,死不招认,“任尔东西南北风”,然而“天网恢恢”,我的“被窝计划”最终还是被发现,可我依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现在想来,那段“文化苦旅”已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缕缕馨香,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篇三:我为书狂】

书,是一种无所不知的东西!在这个地球上,有很多很多知识,但是,没有书上没有的,没书所不知道的。

读书,如品百味人生,能让我们知道很多东西,我是一个十足的书虫,一闲下来就爱往书堆里扎。后来,我发现我已经离不开书了,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因此,书让我着迷,令我疯狂。

说起书,我可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妈妈。妈妈从我上幼儿园时,就常常给我读《安徒生童话》,我也常常听得很入迷。我渴望有一天我可以自己看书,就是因为这个念头,促使我努力地在生活中发现和认识了更多字。

直到有一天,我兴奋地拿起一本故事书,激动地打开它,幽淡的书香,扑面而来,我,吃力地阅读着,一个字,一个字的地拼读着,并在我那知识少的可怜的大脑里,仔细地分析一个个词的意思。尽管这样,但我还是很高兴,我的手开始发抖,我好像干了一件很伟大的事一样,我激动地想,我终于可以读书了。

接下来,我每天都会看会儿书,在书的海洋遨游的同时,我会无比开心。

时间也过得飞快,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也早已今非昔比。当我熟练地翻阅着一本本书时,我发现我离不开书了。

在看《格林童话》时,我的表现总会让妈妈一脸诧异。我看到白雪公主,被迫离开自己的家时,不禁一唉声叹气,当我看到白雪公主,被恶毒王后谋杀的经过时,平时看电视都会掉眼泪的我,这时的眼泪,就如同大河崩滴一样,哗啦啦地往下流,止也止不住。但是当看到白雪公主后来美好的结局时我又开始开心大笑。把这些一直看在眼里的妈妈便会对我说:“傻啦吧唧,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真搞不懂你。”

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放学走在路上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它,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虽然这样看书对眼睛不好,可我还是忍不住,因为看书的缘故,使我的行走速度骤然下降,还看不清路,险些将头碰在了柱子上。回家时也很迟了,还被妈妈批评了一番。晚上我早早写完作业,又捧起书看,看得如痴如醉。妈妈又会说:“看你那个样子,就像被勾走了魂,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不理。”

我还经常以书会友,我和好朋友之间,常常互相换书看,自然也会提到一些书里的内容而互相交流,这时候的我,会是很快乐的。

书,他就像一个生命,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我爱书,我会永远伴在书左右。

【篇四:学校换书活动】

“这本书内容丰富,字体流利清楚,现价只要30元就可以买到喽!”“太贵了!20元就买了它。”……操场上处处回荡着叫卖声和讲价声,我和我的好朋友凑在一起去买书。

我们围绕着操场转了一圈,没有喜欢的书,真是太遗憾了。我不禁这样想,突然余光看见了一本封面雪白的书,我凑近一看,《洞》的标题清晰地显现在我的眼前。“几块钱啊。?”我问那位同学。“40元。”她回答。“太贵了,能不能30块钱,20最好。”我一边讨价还价,一边翻看,哇!里面的画风简洁,讲述了一个洞的神奇故事,但是卖的人似乎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卖40元。没办法,我只能继续寻找,过了一会儿说她上的书都基本上卖光了,我又想起了那本书,心想:哦不,那本书不会被别人买走了吧?我快步走向四。二班的书摊,连位置似乎也没动。我激动地问,“十块。”我高兴的恨不得抱着书亲两口,我高兴地把书拿走了。

我带着书回到教室,只见只有零星几个人,我便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篇五:书香漂流】

中午,张老师把我们交上去的书都发下来,我们各自找到自己的书,有说有笑地来到了食堂里。张老师说可以换书了,我们就四处乱窜。

第一次换书,我有些紧张,男生们大大咧咧的,而我生怕被人抢走,当做宝似的紧紧地抱住书,眼睛却东张西望,急切地寻找我想要的书。

不一会儿,我听到有同学说:“我跟你换《查理九世》。”可是对方拒绝了。我胆怯了,张老师过来说:“赶快换书,不然就上课了。”我被逼无奈,只好怯生生地去尝试,可惜也很快被人拒绝。看来换书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

这时,杨文斌挺身而出说:“让大家见识下我的大嗓门,谁的书没换我帮他换。”于是,有好几个人把书给杨文斌让他去换,没想到一会儿就换来了,有的还换到了自己喜欢的书。杨文斌的“喇叭筒”真是厉害,怪不得大家都叫他:大嘴巴,看来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的。

“卢婷婷。换到书吗?”张老师关切地问。“没……没……还没有。”我有些抖抖瑟瑟了。“还不去换。”张老师一下子严厉起来。“还有好多女生没换呢?”“真是没用。把书统统拿来,我去换。”一时间,张老师手上有6、7本书,张老师边走边吆喝:“看一看,瞧一瞧,这里有新出炉的图书。”一下子,围上了大堆大堆的同学,霎时间,图书全换回来了,同学们纷纷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书。接着又有学生拿书给张老师,张老师干脆摆起了书摊……

一眨眼,书香飘流结束了,可是还是有人没换到,他们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室,张老师说:“没换到的,班级里自己再换。”这才使所有人都换到了书。我也总算换到了一本书。换书看起来是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把自己的书和别人交换,一个人如果连这点历练的勇气和力量都没有,长大了,又怎能与他人交往呢?

书香漂流活动,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篇六:图书漂流活动】

星期五的晚上,我们举行了一场“读书漂流活动”。一上课,同学们就带着自己的图书走进教室。一开始,老师宣布:“换了这些书,以后就换不回来了”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了一阵鬼哭狼嚎。好多同学都抱着自己的“宝贝”喊:“不要,不要!”老师不禁笑了一声,说:“好啦好啦,咱们两周后就换回去!”哈,这下,大家就开心了,都迫不及待写上自己的名字,等待图书漂流。但有人还担心自己的图书换不出去。

啊,活动终于开始了!老师微笑着说:“首先你们要在换书之前,把自己的‘广告’弄好。”顿时,我的头上“哗啦”地下起了雨。突然,我灵机一动:可以抄一点话呀!我写道:文学名著以独特的社会视角……几分钟过后,我们开始举手说自己的广告。我是第四个,说完后就有两个人支持。分别是王丽雅和毛彦博。我高兴地想:终于有人举手了,我想看王丽雅的书。

当图书漂流活动正式开始时,大家都开心得拿着书,从座位上跳起来。我猛地一歪头,兴冲冲地对着正在看书的王丽雅大声喊道:“王丽雅!王丽雅!我想看你的书,快来换吧!你都举手啦!”王丽雅一听到我这一亿分贝的喊声,吓得一耸身子,无奈地说:“哎呀呀!我也想换你的,不用那么大声,现在就换!”哈哈!王丽雅的书被我这么换去啦!好开心!好开心!

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既可以让好的书籍传播,又可以让大家的交流能力得到提升。我喜欢图书漂流活动!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