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享受我的书】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那是容纳我们青春驿动的心,安歇的地方。
——题记
不知是不是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有一个“抓周”的活动,反正我听父母聊过。据说,那天,我看着周围一群早已玩腻的玩具,早已失了兴致,便在众人满怀期待的注视下,摇摇晃晃的朝一本书走了去。父母就这么把我定为“可塑之才”,我就这么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的印象中,我接触的第一本书(除《婴幼儿益智读物》外),是一本厚厚的《四库全书》。不过,这可不是纪大学士编的,不过是借彼之名罢了。里面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各类文章大融合,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他。是夜,他与友人在康桥依依惜别,他是徐志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我对书有了一个朦朦胧胧的印象,很轻、很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终又有一本成了我的至宝——《红楼梦》。仿佛只是一瞬之间,他从云端跌入了泥尘。仿佛昨日还是锦袍罗衾,现今却已穷困潦倒。长叹一声,他拿起笔来,为痴人书尽了满纸荒唐言,为世道抹尽了一把辛酸泪。人人都云作者痴,可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又叹谁能解其中味?他是曹雪芹。或许,这世道便是本就该荒唐,皇权当道,却又顾过几人的心酸,书内纵是珠摇翠动、纸醉金迷,纵是缠绵悱恻、情真意切,也终是一场啼笑姻缘。书外纵是天地为庐,纵是披星戴月,也抵不过言不得的痛楚。不是刻意将愁绪敛起,而是一个命字当头,欲说还休……
未享受完红楼一梦的凄美,我又钻进了诗词的世界,无法自拔。我享受《诗经》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荡气回肠;我享受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我享受谪仙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羁;我享受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我享受小李“绵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惆怅;我享受辛稼轩“少年不识愁滋味,欲上层楼”的无忧;我享受汤显祖“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的伤感,我享受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缠绵……
书的世界中,一念花开,一念花败,一梦江南,一梦长安。明明心已到天边,却发现享受,都在人间。道不尽的万年忧,诉不尽的千古愁,被我吸纳囊中,在书中,于人间,细细享受……
【篇二:曲终人未散】
有人说过女子皆为听觉动物比起花花绿绿的东西一曲高歌或许更能吸引她们。应了这句话,那袅袅婷婷的昆曲便是最能打动我的声音。
也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吧,打小就跟在您身边,耳濡目染,就认识了昆曲。昆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惊世骇俗,她雅致,恬淡,即便是像《长生殿》这样的宫廷大戏,也会不知不觉早早流露出苍凉末世之感。她没有木棉的赤瓣玲珑,比水仙少几分萧然清冷,较丁香多几分端庄素雅,又不及玉兰冰肌柔弱。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了无人迹的峡谷中,茕然一身散发幽香,不孤寂,不沮丧,不高傲,不张扬。只静静的等待着相隔数百年的知音,踏着晨露而来,欣喜地因她的美流下热泪。
很多同龄人不理解我对昆曲的喜爱。他们常带着同样诧异的表情,说出同样的理由:“那是老年人才看的东西。”更有人说:“那是早该淘汰掉的。每每听到这儿,我总会想起您。爷爷说过您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却生来爱这些人以为不入流的事物。后来又是新中国成立您的大半生经历着坎坷,但对这昆曲的热爱之心却从未放下过。我至今记得您的杜丽娘,惊艳了我的时光。舒了舒水袖,轻启朱唇,曼声而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段唱词,是杜丽娘感春伤怀,认识自我,思想苏醒的开端。“寻梦”一出中,丫环春香说:“夫人吩咐早饭要早。”丽娘问道:“你说人生在世,怎生叫做吃饭?”这一问,便是对古代“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纲常伦理的觉悟与反抗,是真性情的回归。
后来,您老了,也不唱了。总希望我也能完成您未完成的心愿,可天不遂人愿,我受了伤大概是再不能唱戏了。原以为您会很失望,总是我辜负了您,可您去坦然一笑说:“也好,也好。”一辈子戏如人生,您还是同那杜丽娘去了。
灼灼桃花,浅浅时光,佳人已逝,音容犹在。一曲牡丹亭,牵我相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