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提醒感恩】
大海创造了生命,也守护着生命,所以才会有鱼儿得水的快乐。哲人云:“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题记
一篇关于大学生不懂感恩的报告让我听了十分痛心。现代生活的市场经济化、快节奏,让我们一部分人忘却了感恩、也无暇感恩。
但喧嚣、嘈杂的世事,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安抚。所以,我们需要提醒,提醒一颗颗心,学会感恩。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失意,换个角度审视它,它会让我学会真善美。因为感恩,王洋严冬卧冰求鲤;因为感恩,提萦上书救父;因为感恩,沉香练武救母;因为感恩,诸葛亮忠贞不渝。
提醒感恩,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感谢生命让我们拥有了过程,感谢过程让我了解精彩,感谢精彩,让我充实人生。
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或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只要懂得知恩图报,就能过得真实而美丽。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感恩。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便没有了爱,没有了幸福。《渔夫与金鱼》中的女主人,正是不懂得感恩金鱼,一味索取,最终一无所有。相反,《老人与海》中得桑提阿果老人,虽然他捕的大鱼最终被吃的只剩鱼骨,他也懂得感恩那些鲨鱼给了他王者的感觉,所以他拥有了幸福。
提醒感恩,为了延续人间真情;提醒感恩,为了不忘责任在己;提醒感恩,为了用一双美丽的眼睛来看世界。
感恩好似天上繁星,彼此真诚地照耀着温暖者,相映成辉。
提醒感恩,提醒人们领悟幸福,爱是纯的,心是诚的,感恩的心便是充实而幸福的。
让我们在一起: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在每一天!
【篇二:传承孝道】
如果我们是一条小船,那父母便是浩瀚的大海;如果我们是一片树叶,那父母便是一棵挺拔葱郁的大树。
我们成年前父母努力护我们周全,我们成年后父母帮我们排忧解难。他们尽心尽力的想让我们能学习好,为的是在他们无能为力时,我们生活的很好,出人头地,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孝敬他们。
孝这个词语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光我们人类有着孝,动物们互相也是有孝的。古今中外流传的关于笑的诗句名言有很多,例如: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这句话充分写出了动物们的孝道恩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意。而人们还流传出了孝是人生的根本、人生孝为大之类的说法。并且还有人撰写出了《二十四孝》讲的就是古人的24个孝到举动,其中尤以扼虎救父和百里负米最为出名。
我们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像《二十四孝》中的主人公一样,世界上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假如你之前也有让爸爸妈妈生气、或是和爸爸妈妈顶嘴的话,那么下次见到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他们道郑重其事的道一个歉,并且从这一刻起,好好孝顺他们,等他们老了,便要孝敬他们,要担任起赡养他们的义务,不过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我们要做好的,那就是顺从父母的意愿,让他们开心,如果父母不开心,那么就要帮他们分担忧愁,还要逗他们开心。当他们下班回家时,要帮他们捶捶背、捏捏腿,帮他们做做按摩,还要帮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因为他们上班很累,他们只是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好,学习的环境更好。
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的、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吗?
【篇三:我看孝顺】
走在街上不难发现,乞讨者多半是老人,他们对着来来往往的人低声下气,苦苦哀求。难道他们原本就是乞丐?还是因为他们老了成了累赘,而被残忍地抛弃?
我的心莫名地抽痛了,想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父母在世时不懂得孝顺,嫌父母老了,罗嗦了,不干净,没用了,却不曾想过,自己就是被所谓的“不干净”的他们一手给拉扯长大的。“老不死的”成了对他们的新称呼,动辄喝斥,甚至打骂,将老人赶出家“浪迹天涯”……老无可依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
我曾见过很多人在父母去世前,就津津有味地盘算着办一次丧事能够收到多少人情,该要办怎样的酒席才算风光的;也见过父母去世后在灵堂前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干嚎表示悲痛的,借风光大葬来传扬孝名的……这就是现在某些人尽孝的方式。父母生前不管他们是否穿得暖,吃得饱,睡得好,过得开心。把父母当佣人使唤,打骂,当包袱甩开,当累赘嫌恶,死后却还要为了自己的面子来利用他们为自己脸上贴金,这种“风光”的孝或许算得上他们对老人唯一的孝吧?只是这种用死者的风光大葬换来的孝名是多么具有讽刺的效果。我不得不感叹,某些现代人不愧是现代人,连尽孝的方式都是这么的“现代”。
我想如果我的父母百年之后,也许没能力给他们一个非常风光的葬礼。但是,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在世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顺心。也许我没“朱寿昌弃官寻母”那种豪情,没有“杨香扼虎救父”的那种勇气,但是我一定会做到——“父母唤,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而且还“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是的,如果父母在世时对他们不孝顺,死后给他们风光大葬,嚎啕大哭又能弥补得什么?所以,我们应该让父母有生之年安享天伦,这样不仅仅是给老人一份最后的安宁,更是给我们的良知一份安宁。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篇四:我喜欢的一本书】
从幼儿园起,我就很喜欢听妈妈给我讲中华神童的故事,这个漫长的假期,我又捧起了这本书,细细地品味其中的每一个故事。
本书一共选取了五十个神童故事,按年代编排,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清代,历经两千余年。这里有勇敢救父的婧女,有七岁咏鹅的骆宾王,有智力超群的司马光,有才华出众的郑板桥;这里有出生卑微的、长大后成为大将军的袁崇焕,有生在帝王之家、十二岁就会断案的萧统,有勤奋学习、连牛角上都挂着书的李密……每一个神童故事后都深藏着成长的道理,等待我们去领悟。
纵观本书中的神童,绝大多数都是在刻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小女侠荀灌从小勤学苦练,练就一身好本领,并在关键时刻搬来救兵;大诗人、画家王冕利用放牛的时间来绘画,最终技艺高超;康熙帝为了除掉鳌拜,小小年纪就善于开动脑筋。而天才方仲永虽然从小被人视为神童,却因没有持之以恒地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最终沦为一个庸才,一无所成。
尽管生活的时代不同,尽管他们不曾经历过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但这些充满智慧的神童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能在学习、生活之余了解历史,积淀传统文化知识,读懂古人的智慧,培养高尚情操;也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懂得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作为。
【篇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初心故,二者皆可抛。
一一题记
初心是什么?
元稹伫立坟前,告诉我初心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矢志不渝。
梅妃倚立宫门,告诉我初心是“长门日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宁缺毋滥。
初心是苏武牧羊的追求,是缇萦救父的决心。初心是茶叶不因沸水的蒸腾而浮浮沉沉,开花后归于沉寂的坚守,是蝴蝶不因外界的干扰而忘却内心,喧扰后飞过沧海的本真。
然而,在这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这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初心往往被我们遗忘。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少了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多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奔波。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少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棱角,多了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圆滑。
我们暗示自己,一切都是情非得已,身不由己,人之常情,是现实教会我们虚与委蛇,却忘了自己也曾唱到:“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原谅我也不能原谅。”
时光荏苒,失去初心的我们也许会如纳兰容若般慨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却不过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与其浑噩一生后悔不当初,不如从一开始就坚守本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所以于谦一生清风两袖朝天去,哪怕粉身碎骨也浑不怕,只求留清白在人间,而免得闾阎话短长。
所以《悟空传》中的小猴子放纵不羁,说道,“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只有像汪国真这样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终,让一切在意料之中。
【篇六:尊敬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计其数的家传美谈∶卧冰求鲤、割股充饥、扼虎救父、程门立雪……这一个个故事都是要教我们孝亲敬老,尊师重学。
从小我就跟爸爸妈妈经常去外公、外婆家玩。那时候他们一见我就给我买各种吃的和玩的,放暑假和寒假更是带我到处游玩。现在的他们头发白了,背驼了,脸上也都是皱纹了。而我已经长大了,也能帮外公、外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恰巧外婆今天来家玩。我准备给外婆洗一次脚,因为从小到大经常都是外婆给我洗脚。我记得每一次都是外婆把水调好,然后抱我过去,她轻轻地揉着我的小脚,那感觉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吃过晚饭,我就悄悄地把脚盆和毛巾准备好了,准备给外婆一个小小地惊喜。“外婆,快点过来”调好温水,我在卫生间叫着。“我想为你洗洗脚”。外婆笑的合不拢嘴,开心地说“乖孩子,谢谢你”。我蹲下来轻轻脱下外婆的鞋子和袜子放在一边,当我的手摸到他的脚底时,心里不禁一颤,原来外婆的脚是那么的粗糙。是啊,外婆辛辛苦苦劳累了一辈子,到现在还要每天上班,干家务,我心里真惭愧啊。我要快快长大,以后加倍孝顺她。我慢慢地把外婆的脚洗了一遍,然后轻轻地按摩。看着她那开心地享受着,我心里乐开了花。
孝敬父母长辈的故事有很多,在古代有一个故事叫扼虎救父。主人公就是14岁的杨香,有一天杨香跟随父亲去田里割稻子,忽然窜出一只大老虎,扑向她的父亲,一口将她父亲叼住。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的安危,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之间的力量悬殊。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脖子,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的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死死地卡住老虎脖子不放。老虎最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俩才逃过一劫。一个小女孩徒手博虎,并从老虎口中救出自己的父亲,她的孝心和勇气真令人赞叹。
俗话说的好“尊敬今天的老人,就是尊敬明天的自己。”孝亲敬老,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