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们的中国娃娃】
人们常说:中国的山很高,很挺拔;中国的河很长,很奔放;中国的树很绿,很苍翠……可是否还有人记得,中国字才是最美!
——题记
在中国,一直有一群可爱的娃娃,他们从洪荒中诞生,岩石上稚嫩的刻画是他们的首映;他们与仓撷这个名字联结在一起,篆隶楷行草,一天天地更具神韵。他们,就是美丽的中国字。
每一个中国人,都离不开中国字!
每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时,口中都唤着“哇哇”,宣告着自己的降临。每一个孩子都会和“哇哇”交朋友:饿了,孩子会叫它,香甜的乳汁便来了;疼了,孩子会叫它,温柔的抚摸便来了;尿湿了,孩子会叫它,干爽的衣物就来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中国字,嘤嘤丫丫唱童谣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对对双胞胎的中国娃娃在孩子的口里蹦出,带给家人无尽的欢笑。而孩子尚在母亲肚子里时,一个个的汉字娃娃在字典里跳跃着,在父母的心中盘旋中,最终组成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赋予这个孩子,带着长辈们所有的希望。
不仅仅是人离不开中国字,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也是一样的离不开美丽的中国字。
无数或苍劲或挺拔或青葱的树木组成森林,每一棵小草都在清晨用泪珠迎接那初升的朝阳;崇尚自由的鸟儿,它的模样就是在天空中翱翔的姿态;“蜂”娃娃说它是勤劳的代表,可不是,一个小虫子在一天、两天、三天地忙碌着呢。
还有许多中国娃娃紧紧地拉着彼此的手,任岁月流逝也不肯分开。
“甜蜜”和“欢乐”永远相随,欢声笑语流淌在其间;“家和万事兴”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洋溢着幸福与安宁;“马到成功”是对未竞事业的满怀信心;“众志成城”是面对天灾人祸时响亮的回音……
可爱的中国娃娃啊,你们在史册里排列组合,记录下多少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烈,弘扬了多少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壮举,传承了多少思想精华、文明精萃。你们又汇聚到文人墨客的笔下,吟咏着“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乡愁,惆怅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追寻,伤感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徘徊在“寂寞梧桐深院”,惊叹着洞庭湖的“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震撼于钱塘江大潮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我们的中国娃娃,我们的骄傲!
【篇二:秋·月·情】
残阳归山,暮色渐渐聚拢。举头望时,夜已深沉,一轮皎月深嵌其闻,空灵而轻柔。
捧起一杯香茗,坐在老家的芙蓉树下,嗅着泥土的清香,远离城市的熙攘,真好。
清冷的月光洒下,几许寒意涌向指尖,赶紧再呷一口还泛着白沫的龙井茶,忽然间,几声蛐蛐叫萦绕耳畔。
抬头去凝望明月,与她对视,似乎读懂些什么。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唯一不曾动摇的,是我们对明月的寄托。
寄托的那份情。
月回眸处,东坡居士斜倚树下,手提酒壶,把问青天,“何事长向别时圆”?纵然仕途坎坷,纵然骨肉相离,但惆怅过后,还是释然,把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真挚祝福寄予明月。
夜愈深了,把月光洒下,洁净而清雅。
转身处,狂傲不羁的太白诗仙在举杯消愁。“欲上青天揽明月”的万丈豪情一去不再复返,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自斟自酌的孤独寂寞有谁知晓?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又有谁能抚慰?但压抑与彷徨过后,还要振作,把”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信念寄予明月。
灯火逐渐稀疏,绿茶也已冰凉,是该起身了。后头望月,似乎能依稀看到后主李煜独登西楼。同是中秋,问是夜深,他去背负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梦中苏醒,万里江山化作一场空,只剩“寂寞梧桐深院”空锁清秋。离愁过后,却无希望,只能将那东流春水,寄予明月。
斗转星移,潮起潮落,明月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任凭时光匆匆掠过,却唯愿真情,像明月一般坚韧不移,像江水一般绵长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