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相关作文

【篇一:坚持就是胜利】

我出生在太仓和昆山交界处的一个农村家庭,我家的房前屋后都是庄稼地。很小的时候,我就看着爷爷、奶奶在田里辛勤地劳作,常常起早贪黑,不怕辛苦,最终都能获得一个大丰收。

看见他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就想,爷爷奶奶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获得了好的收成,最终成为我们餐桌上可口的饭菜,这就是他们的成功!我以后也要向他们学习,不怕辛苦,坚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今年国庆节假期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苏州天平山游玩。天平山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很险峻,几乎没有像样的山路。爸爸对我说,他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会来登天平山,但每次登山的感觉都不一样,因为好像都不是同一条山路,所以每次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但一旦登上了山顶,就都有同样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在心里暗暗地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登上天平山顶。我就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我们来比赛,看谁先登上山顶。”

就这样,我们开始登山了。刚开始,我爬得很快,一会儿就走到了最前面,还叫爸爸妈妈快点。但是爬着爬着,就感觉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小腿又酸又胀,爬山真是太累了。刚坐下来休息一会,爸爸妈妈就赶上来了,爸爸对我说:“怎么样,登山是不是很累,那我们就到此为止吧!”我说:“不行,既然我下定登顶的决心,就一定要登上山顶,不能半途而废。”妈妈说:“好啊,那我们就陪你一起爬上山顶。”就这样,我不怕苦不怕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最后终于登上了山顶。望着这处苏州城里的高楼大厦就像放在地上的一个个小盒子,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功。我流了好多汗水,终于成功地登上山顶,心里有一种说不亲的喜悦。

做事就像登山一样,只要抱着“坚持就是胜利”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你一定会成功的!

【篇二:的游记作文】

不了解范仲淹,何以能感受到天平山的精魂?信步“先忧后乐”坊下,几笔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在了上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虽然不生活在北宋,但范仲淹刚正不阿的形象和他的灵魂仿佛就凝聚在这几个大字中。

不到忠烈庙,何以能说了解范仲淹?宋徽宗钦赐的“忠烈”便是对这位忧国忧民的臣子最高的褒奖。跨门而入,才子唐伯虎亲手栽下的的罗汉松直插云霄,墙的高度早已无法遮挡其饱经风霜的枝干,反倒是这松树如一位修行的罗汉俯视着着这一方院廊,教化着奔走不止的游客,此处有高洁之士值得仰望。往里走,鱼池,三太师庙依次映入眼帘。

忠烈庙的尽头,就是天平山真正的入口,沿着整修一平的道路向上爬,坡度较大,不多时便只有参差不齐的台阶可走了。

我们不断地爬高,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往远处的高山望去,却是云雾浓稠,爬着爬着就感觉山风渐凉。也许是我们性子急,越来越想马上到达山顶,步子随着急切的心情慢慢变快,背上、颊上也滚出了汗水。途中所见的每一块山石都姿态各异,几乎找不到两块完全一样的石头。刀劈斧凿的棱角早已在风霜雨雪的摩挲下日渐光滑,少了几分凌厉,但那倔强挺立的姿态却不断提醒着人们,“青山有幸埋忠骨”,长眠此地的有中华历史长河中正直不阿的脊梁。

经石屋登山顶远眺,大大小小的村庄星罗棋布,排列整齐有序,薄薄的云雾盖在村庄之上,使我感觉自己宛如仙人。

下山时卧龙石、仙人洞等大大小小的山石使我注目和赞叹,山路上参差不齐的树木的树叶仿佛能揉出浓汁,而范文正公的浩然之气更令我感佩于心。天平不平,目之所及,方寸之间,俯仰之下,皆有美点可赏。如有机会,我定当再访天平。

【篇三:游天平山】

金秋十月,我和妈妈一起去爬天平山。

来到山脚下,眼前美丽的景象深深地吸引着我:火红的枫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河,还有人头攒动的游客。

刚开始我很兴奋,也很有劲,就三步并两步向上爬,很快到了“一线天”。所谓“一线天”:就是两侧都是大石头,中间只有一条沟壑,这条沟壑的宽度只能容纳一个人,体型稍胖的只能侧着身子过。因为我个头小,所以很快穿了过去。山上的路越来越陡,严格来说并没有路,都是踩着前一个人的脚印往前走的。这时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继续往上爬,越来越难,本来就倾斜的路,加上一些小石子、沙土,更难爬了。这真跟“远上寒山石径斜”很相似呢!

我们走走歇歇,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再次穿越了像“一线天”的“三线天”,终于到达了山顶,顿时一阵阵凉风徐徐吹来,让人心情大好。从山顶望下去,群山巍巍,连绵起伏。这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放眼望去,山路上的人群“星星点点”,停车场的小车象“甲壳虫”一样整齐地排列着,郁郁葱葱的树,纵横交错,让人眼花缭乱……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天平山之旅啊!

【篇四:游记作文】

寒假里我和我妹妹还有我的父母一起去了天平山。

早晨我们高高兴兴的出发了。天平山到了,我们决定先爬山。山上真美啊!到处都是红通通的一大遍!枫树漫山遍野都是,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我们爬啊爬啊,总算爬到半山腰了!我往下一看,头直发晕,太高了!不过景色到是不错,苏州的建筑都变的小小的、矮矮的,看起来美丽极了!我们又努力向上爬,又爬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山顶了!我低头一看,呀!真是漂亮!大半个苏州的全景映入眼帘,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真舒服啊!

真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和妹妹磕磕碰碰的下到半山腰,我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呀!我的屁股!我和妹妹大大小小摔了十几交,总算“滚”到了山下。“哈哈!摔死了没?”爸爸看见我们一脸的灰,风趣的问到。“你才摔死了呢!”我和妹妹不服气。“好!好!好!我道歉!”爸爸举手投降。“哈哈!哈!”我和妹妹被爸爸逗笑了。

“我肚子饿了!”我有气无力的拍拍爸爸的肩膀。“好啊!我们去吃饭吧!”爸爸同意了。

我们吃过饭后,我和妹妹还要去划船,爸爸妈妈同意了。

我和妹妹把船划到桥下时,船卡住了!我和妹妹撑的撑,划的划,经过几分钟的努力,船顺利“生还”了。

就这样一天的天平之旅顺利结束了!

【篇五:和春光一起并肩出发】

春光甚好,时光甚美。我们在这样一个明媚的四月里,背上了轻便的行囊,集体踏上了旅程。

古色古香的小镇,浸润在融融的春光里。我们的心情也似被这日光镀了层金般的美丽。

小镇中透着一股子宁谧和安详,让人觉得莫名的轻松舒适。我们穿着校服,衣着齐整,浑身上下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一路上游览着景点,同学们彼此间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把最真实的笑容绽放在春日里,友谊绵长。很多同学手中已经空了的饮料瓶,一直都紧紧地捏在手上,没有随处乱丢,一直到公共垃圾桶旁才快步上前扔了进去。

心湖间竟泛漾起涟漪。在阳光下,我们的笑容昭示着我们单纯的心灵,我们在集体的交往里放松了心情。在这种温暖舒适的画面里,尤令我感动的,是那个拿在手中的饮料瓶,我想,那捏在手中空空的瓶子,何尝不是心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古镇的美好成了我们心间难以磨灭的记忆,然而同学们良好的形象更在心中烙下深印。再前行,我们来到了天平山。一下子便撞进自然的臂弯里。

空气格外的清新,弥漫着青草的香气,欣赏着轻风在草尖的波浪上行走,心间又多一份澄澈。风儿拂过,正时时刻刻亲吻着我的脸颊,撞上我的鼻尖,活泼而又调皮。同学们也展示着我们特有的朝气,都想一征天平山。有几个男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先上去了,大家都跟着一起爬起了山。踩着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头,我们正一点点向山顶进发。一直在向前爬着,大概同学们都想要爬山山顶,不想放弃。半山腰时,蒙蒙的细汗已经亮晶晶的布满了额头,脸颊也涨的红红的,但我们还在向前。有很多走在前面的人在仰着脖子看前面的路时,总也要不放心似的回头看几眼,如果身后的同学没紧跟上来,还在一块石阶下,那他们一定会催着“快点”,对下面的同学伸出自己的手。有了别人的伸手相援,那在石阶下的同学自然就轻松地上了一级石阶,然后在一起去爬下一级。

日光轻柔地照在我们的脸颊上。我看见了同学们不愿服输、不甘放弃的精神,我也看见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彼此关怀。

我们和这春光一样,散发着蓬勃朝气。在我们身上,我看见了真诚与关怀,负责任与讲道德。我觉得我们所生活的地方,也应该多一些这样的品质。此次游学,我感悟到了有一些美好需要我们自发的传递,我们应该为这世界的美好献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那就让团结博爱、真诚关怀、积极向上、高度自觉和负责和这春光一样,让我们与它们与这春光一起并肩出发。

【篇六:幽径得趣】

去天平山纯属偶然。如果不是老爸说木渎那儿有座一到秋天枫叶会很美的天平山,我想我是不会与其邂逅的。但时令已冬,红枫早就零落成泥,这不禁让远道而来的我们有些许遗憾。不过,爬山乐趣多多,我们决定登山赏景。

山上人烟稀少,偌大的景区内仅有十来位头裹蓝巾、负责管理的老婆婆聚在护栏边私语。我们上前询问她们哪里可以登山,她们那一口流利的方言令我们摸不着头脑,只得自行摸索前往。很快,一条蜿蜒曲折地缠绕在山间的登山公路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可不愿走平常路的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公路旁一条不起眼的幽径。

顺着幽径攀援而上,还真有登山的原始韵味。脚下踩的不是整齐的石阶,而是凌乱湿滑的草石;目之所及不是前人的脚后跟,而是参差不齐的树木;手触摸到的不是冰冷的栏杆,而是粗糙勒手的树皮;耳闻的不是嘈杂的人声,而是风过树林的“沙沙”声响。或许这才叫爬山——脚下寸步难行,满目危石嶙峋:有的悬立于空,唬得你魂飞魄散;有的单足而立,惊得你寸步难移;有的垒成屏障,愁得你手足无措。怎么办?又能怎么办?只有俯下身,趴在光秃秃的怪石上,再努力用双手撑起身子,腿尽量往上缩,方能不太体面地勉强通过。如果这时有棵小树就最好了,给你来个及时的支撑,不至于使你一下子摔落到下面的泥沼地里。当然,即使摔个满身土泥也无妨,因为此时此刻,我们已经放下了世间的尊卑得失,在这里,我们只是几个渺小的敬畏着大自然的生灵。

来到半山腰的亭子,小憩片刻。眼望四方,满目皆是山林。远处是山,山上树石相间,树拥簇着石,石从树中钻出,好似一座座裹着绿毯的小山峰。近处是林,树木多而杂,但每棵树的轮廓又似依稀可辨,或伸开臂膀,或亭亭玉立,或挥手告别。它们苍老而遒劲,远望似沉思的智者,近看如风烛的老人。它们就这样默默地伫立着,清寂中透着那份纯美,让身处其中的我们不敢高声言语。

攀越着一道道坎,身上被弄脏自是难免,我们随手抓了一把枯草简单地擦了擦,稍事停歇后,握紧手中的树枝继续向上探路。杂乱的石头在那群“老人”的脚下,密密麻麻地延伸到山顶。

这条幽径最后居然也通到了山顶,我突然又想起这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或许我们就是这样一条幽径的开拓者吧!回望着我们一路走来的那条人迹罕至的幽径,我的内心充满愉悦。因为我总觉得在幽径上所欣赏到的各种奇异的景象,比在山顶眺望的要更有趣味无穷。

下山时我们走正路,手脚酸软,更无心赏景,故不在话下。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