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记忆中的秋千】
正值夏日。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将石头、沙子都烤得滚烫。吃过午饭,我坐在外婆家的后院乘凉。正午,宁静极了,唯有蝉叫作伴,我与外婆,正享受着这份宁静。
外婆在厨房中忙碌了一会儿,手中端着盛满西瓜的盘子走进后院,放在一张简朴的石头桌上。这石头桌,可能因为太久没用,又靠着水管,所以桌角爬了些苔藓。我拿起一块西瓜,放入嘴中,那清爽沁心的味道洋溢在嘴里,甜甜的。
或许,我真的太久没回故乡,故乡的一切都变化了,物是人非。是的,外婆的头上,又添了几缕白发;皱纹,也更深了。外公也是,虽还有往日的幽默,但他的头发也变得稀疏,全没了往日的生机。外公午休完后,也下楼来。就这样,祖孙三人在这凉爽的后院中,享受着午后的静。
突然,一个简陋的秋千,映入我眼帘。我走过去,用手抚摸着秋千。它曾倍伴我度过快乐的童年,可现在,唉——铁锈已布满了它的全身。我用手把秋千的木头座椅擦干净,坐上去。就在那一瞬,我感觉有一股暖暖的气浪,涌上心头……
那是一个明朗的夏天下午,我不肯午睡,也不让别人午睡,硬把外公外婆从床上拉起来。他们很无奈,但依旧起来陪我到后院玩。
我爬上爬下,踏在那张石头桌上,再跳到一块巨石上,又跳下来。他们在后面为我喝彩,我顿时有了一种自豪感。我又爬了一遍,最后不往下跳,直接跳在了那秋千上。那秋千发出“吱嘎”的声响,晃了起来。他们怕我摔下来,赶紧跑过来,扶我坐下来,然后帮我推着秋千……
外公在后面推,外婆在旁边,我越荡越高,越荡越高……
我回过神来,见我坐在秋千上,外婆和外公分别站在秋千前后,推着秋千。我心头一震,眼眶湿润了。但过了一会儿,我抹掉了眼泪,转之笑了。他们见我笑了,也笑了。
就这样,我越荡越高,越荡越高……
【篇二:作文的苦恼】
时间在恍惚间的失态一下子也让我错觉一片。我不明白此刻心里为何会有难以名状的心绪梗住了喉咙,发出的声音嘶哑难当,仿佛换了个人。
秋风瑟瑟,吹动着将落而未落的叶子。眼前的两个小孩叽叽咋咋的没完没了,尖锐的声音划破空气,形成的气浪不断冲击着我的耳膜。我自顾自地走着,未曾去看小孩的脸。心烦意乱中,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更为尖锐的哭喊声让我不得不捂着耳朵,正打定主意跑步前进时,小女孩的一句话让我立在了原地。刺破心理屏障的不见得就是摧枯拉朽的猛烈攻势,或许,一根绣花针就足够了。
今天,和一老朋友不怎么痛快的聊天。认识也有些年头了,因为一件不痛不痒的陈年旧事吵的不可开交。战火迅速蔓延开来,由就事论事不一会就牵扯到人,由人在牵扯到人品问题。最后朋友愤然要与我绝交,事已至此,虽非我愿,却也不得不面对。小女孩自然是不明白我的心情的,那声尖锐的哭喊仿佛牵动了我可以隐藏的内心深处,让我惴惴不安地呆立在了原处。
以前比较喜欢偶像剧,总觉得那些林林总总的故事里都不缺爱,而且最后还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现实中,也总爱幻想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事,蒙昧无知,却也自觉快乐。
杨绛曾说,我们的苦恼大多是由于想的太多,看得太少。又或者,手足无措的看着事态变坏。这便是那句经典台词里讲的:TOOYOUNG,TOOSIMPLE。心智未开,幼稚掺和着成熟下了锅。忽然也就有了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的权宜之计。
小孩子终究还是小孩子,在一颗棒棒糖的诱惑下便止住了自己的情绪,或许,我也会有那么一天:为了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改变自己的本性。对错的价值判断显然有失偏颇的。却也不得不面对。
可爱的人呵,不可爱的人呵,可爱不可爱的人呵,旧时光里的真实被错觉掺了假,我们总会面对生活欺骗我们的时候。到了那时,不要忧伤,也不要心急,要相信,忧郁的日子里我们也能寻到光明。
【篇三:在书中】
我是一只自由的精灵,我穿梭在神秘莫测的书中。
——题记
春日,万物复苏,碧草如茵,空气中氤氲着花草的清香,透发出蓬松的生机。在大自然这本神奇的教科书中,我还可以享受到啾啾鸟鸣给予我的畅想,我可以观赏到棵棵大树给予我的幻想,我可以体会到淙淙清泉给予我的遐想。
七月,天空瓦蓝,没有云彩,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灼人的气浪。在大臣们刚刚得知土木堡之败时,大多数贪生怕死之人建议都城南迁,可他却在朝堂之上宣布决心守卫京师的计划时,用“建议南迁之人,该杀”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他是文官,却有着武将的勇气和统帅的气魄。只有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丈夫,才能吟诵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箴言。于谦爱国的衷心感染了我,他用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征服了读书的我。
秋冬之际,站在深邃的夜空中,不禁感叹:没有掉下来的苹果,怎么会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夜空里那璀璨的繁星,怎么会有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没有大地上的山川,李白怎么会写出震撼人间的《蜀道难》?没有那皎洁的明月,苏东坡怎么会咏出“千里共婵娟”的名篇?
神秘莫测的书,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裹挟着淡淡的书香,或多或少,都会在心中荡起微微的涟漪,有所触动,有所领悟。
【篇四:有朋自远方来】
咦,今天的教室与往常很不相同——教室的地板光亮整洁,仿佛能照出人的影子;墙上挂着一排彩色的气球,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摆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着“欢迎李圣均同学”几个大字。
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男生的目光都朝教室后排的位置聚集,女生们则一边早读一边偷偷地朝同一个方向瞄上几眼。原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来自吉林延边北山小学的李圣均同学,他将和我们整整相处一周呢!
班主任陈老师走了进来,把他请上了讲台。“大家好,我是李圣均。”刚一开口,我们都惊呆了,他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声音铿锵有力,北方人的粗犷和豪迈可见一斑。“我是朝鲜族,从小在韩国长大,除了汉语、英语,我还会说一口流利的韩语……”。天哪,会说三国语言,真是太好玩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纷纷要求他教我们说几句韩语。没想到李圣均一点也没有害羞,现场教我们说“谢谢”和“你好”两个句子。我们一下子都学会了呢!
等他介绍完毕后,轮到我们了。男生们各个争先恐后地上前自我介绍,女同学一个个都害羞地低下了头。当陈老师说可以和新同学握手、拥抱时,男生欢呼起来,快乐的气浪差点把屋顶掀翻。
一下课,同学们都围到新同学的座位旁,有介绍自己名字的,有介绍宁波风景名胜、美食的,还有的想拉着他去玩纸飞机的……不到下午,小李同学就和大家玩在了一块儿,完全没了陌生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确,有新朋友来,我们怎么会不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