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书乐】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从小我就爱读书。这许许多多的书籍铺就了我的学习之路,也让我在成长中欣赏到了无数美景。
这个寒假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虽耳熟能详,但细细读起来仍让我爱不释手。当我刚读到《三打白骨精》时,耳朵里隐隐约约传来妈妈喊吃饭的声音,可我却沉浸在小说之中。眼前仿佛映现出一座凶险的高山。唐僧肚子饿了,叫悟空去化些斋饭。白骨精趁孙悟空不在,想方设法变出各种人物博得唐僧的怜悯。幸好孙悟空来的及时把白骨精打跑了。可白骨精不甘心,三番五次的要抓唐僧,可都被孙悟空识破打跑了,唐僧很生气,念紧箍咒把孙悟空赶走了。
我正为此黯然神伤,却看到孙悟空又回到唐僧身边,我顿时拍手称快。“快!快把白骨精打死!”看着孙悟空打白骨精真是激烈,我真想也加入进去。便顺手抄起身边的一把塑料尺,“吓…哈…”地舞弄起来。这时,妈妈大发雷霆,大喊一声:“快来吃饭。”我突然回过神来,外面的天渐渐黑了,我一看时间,都七点钟了,饭菜都凉了。我立马站起来合上书。妈妈无可奈何地我说:“看书是件好事,但你也不能耽误其他事啊!”
读书既能增长课外知识,又能增添生活乐趣。我愿读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乐读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爱读书,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篇二:我眼中的名著人物——智勇双全的孙悟空】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物,那就是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
孙悟空乃是从仙石里蹦出来的一只石猴,后来拜了一位师傅,学得一身本领;又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最终护送唐僧,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变为佛祖……
为什么说孙悟空智勇双全呢?那是读完《三打白骨精》后,我对他的看法。
师徒四人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山里走着。由于唐僧饥饿难耐,便让孙悟空去摘些桃来。
悟空刚走,妖精白骨精就发现了唐僧。妖精知道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时,十分高兴。白骨精摇身变做一个美貌的村姑,还拎了一罐斋饭。“各位长老,家父派唐僧小女子来给你们送饭,请各位唐僧老用斋。”白骨精装模做样地说。唐僧婉言拒接,而八戒却夺过罐子就要吃。
这时,孙悟空化斋刚到,就认出村姑是个妖精,连忙举起金箍棒。
尽管唐僧扯住他,但悟空还是朝着妖精劈脸一棒。白骨精见状,立即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青烟逃走了。
唐僧责备孙悟空伤害无辜性命。知道悟空打开罐子,他看见里面不是斋饭,而是青蛙,才相信那村姑是妖精。
师徒四人吃了山桃又继续赶路。山坡上闪现出了一位老妇人,她手拄着拐杖,正一步一步地走来。悟空睁开火眼金睛,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二话不说,当头又是一棒。白骨精反应也不迟钝,又用法术脱了身。
唐僧一见,竟从马上摔了下来,坐在地上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求。唐僧却什么也听不进去,执意让悟空走。最终悟空答应再也不不杀生,才留了下来。
白骨精不甘心让唐僧就这么走了,又变成了一位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一眼识破,将金箍棒藏在身边,怕师傅念紧箍咒,暗中叫来众神。众神都在天上看着。悟空提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白骨精。
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出了一个孙悟空智勇双全。我十分敬佩他,他的勇敢和机智,我永远铭记在心。
【篇三:沙和尚,我想对您说】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这耳熟能详调子,想必同学们都熟悉吧?说到《西游记》,大家脑海中肯定会先浮现出“齐天大圣”孙悟空威风凛凛,大战妖魔的英勇场面。但当我品读完《西游记》后,脑海中浮现的确是沙和尚任劳任怨,挑着行囊赶路的场景。
沙和尚是唐僧在路过流沙河途中收的三徒弟,他脖子上挂着一串黑油油的佛珠,梳着一头卷发,手里拿着月牙铲,身着一身朴素的僧衣。虽然没有孙悟空的威风,没有猪八戒的可爱,但他却有一种庄严和风趣。
我想对沙和尚说——
沙和尚,您虽然没有孙悟空的睿智、善战,但您却忠心耿耿,和蔼可亲,忠厚老实、谦恭礼让,凡事都问取师父师兄的意见,看似毫无主见,其实是对比自己强的人的尊重。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迫害下,您在流沙河中受尽了各种苦难,确不计前嫌,在一道取经的路上与孙悟空和睦相处、虚怀若谷。记得,过火焰山,孙悟空去借芭蕉扇时,唯独您一人牵着马,背着行李,从没有停下来休息。无论怎么辛苦,都一直坚持,不得不令人拱手称赞,佩服不已。
沙和尚,您虽然没有八戒那般强劲的法力,但您一路上话不多,但更多的是务实做事。少说多做是现代年轻人少有的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您勤俭节约,只吃一些斋饭,见到奇珍异宝,也不起贪财之心,一向低调做人做事,脚踏实地。您勇猛杀敌,尤其在大师兄二师兄不在的时,从未逃跑或者丢弃师父,经常和师傅一起被抓。一个人,忠心,勇猛,不畏强敌的特征可歌可泣,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沙和尚,您虽然没有高超的武艺,没有高智商的头脑,但是却有着善良的心,甘愿为他人服务不求回报,您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值得我对您的尊敬,您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篇四:我眼中的猪八戒】
一提到猪八戒,大家都能想到他的模样:宽大的耳朵,挺着大肚子,还有一个大大的猪鼻子。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形象。
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好吃懒做,在取经路途中经常让孙悟空去化斋,而且每当向别人借宿吃斋饭时,他总是吃的最多,米饭和饭菜一碗一碗的往嘴里送,让唐僧都觉得不好意思,而猪八戒自己却是一点感觉都没有。而且,猪八戒有时还说要散伙分行李的事,但这只因为孙悟空被妖怪抓去了,而孙悟空气急了,便会揪他的肥耳朵,他才会愿意改错,具体来说就是:不知好歹,明知故犯,不好教育。
再比如,唐僧师徒遇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让猪八戒先去探探再,而猪八戒一点儿也不忠厚,边走边骂孙悟空,准备躺在树底下偷懒睡觉,还骗造了一套谎言,幸亏孙悟空聪明机灵,变了一只小虫跟着猪八戒,真是气得孙悟空气不打一处来,好好教训了一下猪八戒。这个猪八戒真会耍滑头,胡编乱造一篇,简直一派胡言,但是蒙不过孙悟空。真得让他好好改改这坏毛病,学习沙僧的忠厚老实,做事认真。
这就是猪八戒的个人形象,但是也不能说他一点优点都没有,比如他心宽的优点,如果没有任何优点,又怎样能一路保护唐僧取回真经呢?
【篇五:祭祖】
清明祭祖在老宁波的习俗中是最具象征性,也是最融入一代代人的情感的。
在宁波,凡是信仰佛教的,必定会在清明前几日就算好日子,挑一个黄道吉日做斋饭用来祭祖。如果没有记错,祭祖的斋饭应该是有九道,黄豆芽、红烧肉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且祭祖的桌子必须用大圆桌,万不可用方方角角的桌子——那样是不吉利的。如果桌子材料是木质的,那么桌上的木纹也要竖直向南放。而且九道菜要摆成一个方阵在圆桌中央,圆桌外沿放筷子、酒樽,除了放香炉、烛台的一面,其余三面每边皆放五个酒杯、五双筷子。
外婆家每次斋饭都会有我帮忙,不是因为我有多能干,而是因为我在家里是出了名的“鸭蛋黄”。所谓“鸭蛋黄”,其实是在酒樽里倒满黄酒而做到滴酒不漏。酒满则心诚,黄酒在酒樽里摇摇欲落,如果轻碰一下都是要洒出来的,外婆说才算尽了诚意。所以每次倒满一个酒杯后我都会小心翼翼地走到下一个杯子旁,丝毫不敢碰到桌子。
万事皆备后,外婆就会打着伞到门口把香点燃,闭上眼睛对着太阳虔诚地祈祷,意思大概是祈求祖先们来吃斋饭,然后再将香插进香炉内,待在屋子里静候。
至于祖先们到底有没有来,我不得而知。但是,外婆家隔壁那个公公却好像知道。公公好像是个通晓仙灵的神人,他似乎能看见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他貌似能与神仙们对话,并告诉我们神仙们要求我们做什么。这在我看来公公有一种“超能力”,而且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是信的。因为我对公公的“超能力”是深有体会的。
那时我还小,每次生病发烧时,外婆总会请公公给我用土方治病。公公说小孩子发烧极可能是“灵魂出窍”了,需要“叫灵”。印象中好像是一个小酒杯里倒上水,上面盖上一张符咒,然后念咒语,符咒下面就会出现许多白白的、亮亮的东西在移动,公公说这就是灵魂,喝下去“灵”就回来了。说来也神奇,每次喝完后发烧似乎是有点好转。
今年祭祖,外婆又请来了公公,在他的帮助下,大家可以知道祖先们有没有来吃斋饭。当公公告诉我先辈们来了的时候,我就特别兴奋,内心升腾着一种神秘的幸福感。公公忙碌了一阵,然后转身告诉我:“祖先们所见到的那个囡囡又大了一岁,祖先们都笑了!”
清明祭祖,祭的是一个传统,祭的是一份真诚。
【篇六:难忘云朝山】
我的家乡在蹇家坡,这里有一座号称全乡最高的山峰,它高耸入云,被人们亲切的叫做“云朝山”,听说上面还有一所很古老的寺庙。
九月十一日,这天我们学校除了低年级的小朋友之外,都要去登云朝山,幸好我是四年级的大哥哥啦!要不然就错过这次秋游了。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往云朝山出发。天空下起了小雨,我们撑开了伞,向后望去,我们排成了一条整齐的长长的雨伞队伍,多壮观啊!山上的路非常陡峭,往山下看,路斜斜的,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我可真厉害!我们走到半山腰时,像误闯了仙境一样,山中一片朦胧,同学们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喜欢观察的我,还发现了野核桃,八月瓜呢,可惜山太陡摘不到。
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学校的领导放响了礼炮庆祝我们登顶成功,到这时我才明白这个山峰有1300多米,后面的悬崖有400多米。人到齐后,我们就可以参观了。我们往寺庙的左侧走去,一些碎石展现在我眼前,长满了青苔,丑丑的。我仔细一看,原来这些不是普通的石头,上面竟然有字,听说是古时候的人刻上去的,呀!我差点小瞧了它。参观寺庙时,我产生了一个疑惑不解的问题,古代没有挖土机,也没有起重机,那么建寺庙的石头是怎么搬上来的呢?
吃完了斋饭,我们要离开云朝山了。它虽然没有语文书上学的喜马拉雅山那么高,但是我第一次爬上那么高的山峰,看到了山上的美景,这令我终生难忘。
【篇七:读《西游记》有感】
寒假里,我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书,叫《西游记》。这本书太厚了,我看了一部分,后面我就在电视上看。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主要讲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方取真经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一章是“三打白骨精”。有个妖怪叫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上山送斋饭的村姑和上山敬香的老妪,用花言巧语使唐僧和八戒上了当,但三次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唐僧反而赶他走,没了他白骨精很容易就把唐僧抢走了,最后孙悟空把唐僧救出来了,他们继续西行,。
在这个故事里,我觉得孙悟空能够识破白骨精的三种变化,不被她迷惑,说明机智勇敢,勇于搏斗,后来孙悟空被师傅赶走了,最终他还是回来了,说明他很忠诚,很善良,一直都没有放弃保护师傅,。
还有一个人叫猪八戒,他只知道吃又懒,有那么多本领,也不知道打妖怪保护师傅。
故事里的唐僧,他很慈悲,不怕辛苦去西天取经,他太愚昧,不听解释又太善良,不懂分析情况,
这几个人里面我最喜欢孙悟空了。他做事英勇果断,不怕困难又正义。我要向他学习,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在做事的时候要果断,在学校里要尊重老师,在和同学玩耍时要和平相处,在家里要懂得礼貌对待长辈。我要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少年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