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树相关作文

【篇一:读《题李凝幽居》有感】

最近,我读到了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一首名诗《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不仅作的精妙,背后发生的故事更让我感触颇深。

一天,诗人贾岛前去朋友李凝家拜访,当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可主人并不在家,他便题了一首诗留了下来。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想起昨夜写的诗,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的不太好,“敲”字可能好一点,但始终拿不定主意,于是,他仔细琢磨,在毛驴上一会做着推的动作,一会做着敲的动作,由于太专心了,他竟然闯入了官员的仪仗队中,这还了得!官员的侍从押住贾岛来到官员轿前请罪,谁知这位官员竟是大诗人韩愈,他听了贾岛说由于对自己作的诗中的推敲二字把握不准,研究时入了神才冲撞了大人,韩愈很欣赏贾岛的才学和精神,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帮他一起研究,告诉他用“敲”字比较好,并放了他。推敲这个词就流传下来了。

读了这首诗,了解了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缺乏的就是贾岛这种认真的态度,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题目很简单,我得意忘形,觉得自己肯定十拿九稳能考好,有的题目意思还没看清楚就着急下笔,结果把不该错的题写错了不少,成绩当然不理想,老师也狠狠地批评了我。我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这一项也经常丢分,主要原因还是自己不喜欢把短文内容读透,总是一知半解,结果要么牛头不对马嘴,要么张冠李戴,错了很多不该错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只有平时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对于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琢磨,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我想,古人为写一句好诗要求精益求精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篇二:宁静的夜晚】

夜晚,在人们的记忆中是那么的宁静和美好;夜晚,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多么的清澈明亮;夜晚,还是这么的安祥!哦,那夜晚又载了多少梦?

在明朗的夜晚,你抬头仰望,往往会看到一轮皓月在夜空高挂。它是那么的洁白,那么的纯净,那么的明亮,那么的透澈!又仿佛是茫茫夜空中的一轮玉盘,俯照大地,格外淡雅,安然!那柔美的月光洒满全身,让你也会放下浮躁,静下心来倾听自然那清澈的呼吸。“知了,知了"的叫声,不正好衬托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那静中见动的意境么!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愈是狂热,那是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树,狂舞者;雨,狂泻着。啊,天啦!仿佛树儿,草儿,山川河流都在痛痛快快地沐浴!在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忽然一道闪电劈下来,雷声大作,交响乐霎时激昂,把乐曲推向了高潮。而暴风骤雨过后,一切又归复平静,叶儿自在的垂了下来,雨水沿着山涧,小溪,河涌默默地流淌,走向远方!

在云雾迷蒙的夜晚,山啊,树呀,月儿仿佛都蒙上了一层薄纱。面纱笼罩着月儿姑娘,若影若现,娇羞动人。大地在迷雾中略显神秘,整座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安静之中,都陶醉在她圣洁,神秘,迷离,又动人心弦的秀色之中。薄雾里,我仿佛看到了月宫中的玉兔正在捣药;轻纱中,我好像见到了鹊桥上的牛郎织女正相会;轻烟处,我似乎观想到龙宫里正一片唱舞喧腾……

啊!夜晚多么美啊,这美中饱含着生命的意境!耐人寻味!

【篇三:以夜为主题】

不知不觉,窗外已是一片深沉的黑。一种寂静、无垠的黑,笼罩了这片大地。

夜,是雄伟的。它并不会带来所谓的恐惧,当你面对它时,你才会感到它的美,雄伟的美,壮丽的美。宛如置身于一片漆黑的湖底,它暗流汹涌;好似仰望着一面深邃的镜子,它宁静如水。月,也为它的雄伟所折服,藏身于云层之后。并不需要多么震撼的舞台,它只是靠宁静,制造了比千万场电影合在一起还要雄伟的效果。

夜,是深沉的。自古以来,从未有人真正看透它、看懂它,它的深沉使大地上万籁俱寂。于是,那弯月,连同底下的人,也变得深沉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夜,是柔和的。宁静自不必说,连人们也不忍打破这份柔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点点敲门的响声,更衬出了夜的悠远、宁静,给人以清幽旷远之感。

夜,是宽容的。它任凭星、月在它的怀抱里栖息,任凭人们在它的怀抱下休息。它不仅包下了高楼、灯火,还包下了一切喧闹。

夜,更是纯净的。白天,人们纷纷戴上面具,互相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官场中的一幕幕,法律的阳光所照不到的阴影中的一幕幕,都在夜的洗涤下归于纯净。人们疲惫地褪下伪装,难得地展现了一点点闪烁的光芒,以最平和的心态入睡。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天,同时也有自己的一片夜。若说白天是活泼、童真的话,夜便是最原始的人性,是虚无,也是万物。这份不施以任何装饰的人性,比所有一切都雄伟、深沉、柔和、宽容、纯净,在世间可以看做不存在的事物,因此它也是最珍贵的事物。

珍惜这片夜,在夜的洗涤下展示出最纯净的人性吧。

【篇四:推敲读后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首诗是诗人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中的两句。别看这短短的两句,却有着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话说青年诗人贾岛在去往京城的路上,看着路旁的青山绿水,心里想着好友李凝居住的幽径小院,不知不觉一首诗脱口而出:“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此诗写得流利,完美,但贾岛还是感觉不满意,尤其是在“敲”和“推”这两个字上犹豫不决。他骑在一头鬃毛乌黑发亮的毛驴背上,一边吟诵着诗,一边用手情不自禁做着推和敲的动作,来感受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

这时候,京兆尹韩愈的护卫队来到了此处。护卫队身穿铠甲,腰佩长刀,威风凛凛,好不壮观。贾岛沉静在自己的诗词中,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支庞大的队伍,竟然不知不觉冲过三队人马来到了韩愈的马车前。护卫队立刻如敏捷的狮子般把他押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不慌不忙的解释自己对诗词中的困惑,韩愈也陷入沉思。但没过多久,他给出了答案,感觉选“敲”字更能表现出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也衬托出了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因为诗,他们一见如故。因为诗,他们不分彼此。因为诗,他们佳话流传。

当我写作文时,总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从没有去专心修改作文中的不足,这篇小古文让我懂得了推敲的重要性。

【篇五:碎片生活不应只有批驳】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被碎片化了。如果去网上搜索“碎片化的生活”,搜到的评论无一例外是负面的,仿佛碎片化的生活如一猛兽,不仅撕碎我们的生活,还想把它吞没。然而,碎片化的生活仍然有有利的一面。

“存在即是合理”,早在18世纪黑格尔就领悟到这一点。我们的生活节奏正在加快,挤出大段的时间便会影响到很多已有的安排。而互联网技术已经带给我们解决支配碎片化的时间的方法,若不利用,怕是对不起伯纳斯李了。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方便了我们的生活。马云整合了散落全国的小微商家,让我们不论是在路上,在家里,甚至是在被窝里都能买到你想要的东西。就如帮同学采购书籍,原先我得白白浪费一上午时间往返于各大书店,还不知道是否能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而现实是我只是在书桌前划划手机屏幕,甚至还和商家讨价还价,趾高气扬地命令他要在周日前送到。同时我也能想象到商家不是只和我一人对话,在他的面前开着5,6个窗口,同时迎合不同买家的要求,赚到更多的利润。这一切不得不感谢碎片化的生活方式。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地铁上大部分都是低头族。刷刷QQ,了解朋友动态;聊聊天,丰富感情生活;和素未蒙面的人下下棋,休闲娱乐自己。或者带上耳机听听音乐闭眼小憩一会儿。这里的“低头族”没有任何贬义,他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就是在马背上定夺的;周恩来在会前十分钟还见缝插针抓紧读书;顾炎武手不释书,四处游历时就在马上读书,考证书中内容;欧阳修读书构思于“三上”。以上名人抓紧碎片时间读书,故成就其名声。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碎片化生活必有不合理之处,例如缺乏深度阅读,海量信息过眼不过脑。以上之拙见,实为反对矫枉过正,把碎片化生活批得一无是处,甚至借此大肆悲观,消极生活。达尔文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