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擦玻璃】
暑假里的一天,小红和小明相约去孤老王奶奶家擦玻璃。
到了王奶奶家,小红和小明对王奶奶说:“王奶奶,我们来给您擦玻璃了。”王奶奶给他们拿来了抹布和水桶。小明拿起抹布就开始认真地擦了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小明和小红就把下面两层擦好了。
这时,小红指着上面的玻璃说:“上面的玻璃太高了,我们够不到,怎么办?”小明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把抹布捆在竹竿上啊。”说完,他一溜烟地跑出了王奶奶家。过了两分钟,小明从草地上捡了一根枯竹竿回来了。
小红跪在地上帮小明扶住竹竿,小明在竹竿头上捆扎抹布,不一会儿就绑好了,一个简易“擦窗利器”就诞生了。
小明拿着“擦窗利器”很轻松地就擦完了上层玻璃。小红翘起大拇指对小明说:“小明你真能干!这样的方法你都想得到!”
玻璃擦完了!王奶奶对小明和小红说“多谢你们俩帮我擦玻璃,你们吃个苹果吧”。小红和小明齐声说;“王奶奶你别客气,我们不吃了”。和王奶奶告别后,小红和小明高兴踏上了回家的路。
【篇二:劳动有收获】
这个正月在家优哉游哉了一个多星期,终于能出门活动活动筋骨了。
沐浴着温和的阳光,迎着习习微风,我们一家向竹园出发了。
沿着天目溪绿道散步,两旁翠竹夹道,绿水环绕。我们一家人边欣赏着这乡间美景,一边嘻嘻哈哈说着笑,不一会儿就到了我们家的竹园。
今天的任务是清理竹园中的枯竹、杂草。开工啰!开工啰!奶奶和爷爷拿起柴刀走向竹林,奋力地砍起枯竹来;爸爸则戴起手套,走向竹林,把爷爷奶奶砍下的枯竹运输到一块空地上;而哥哥则精心挑选爸爸运输来的枯竹,然后一棵一棵地搬到我这儿。哈哈,轮到我了,我一手拿起柴刀,一手拾起枯竹,嘿呦嘿呦连砍了四五下,也没砍断。对了,古人用竹子空心来赞美虚怀若谷。竹子空心?有了!我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计上心来。我握紧柴刀奋力一敲,哈哈!枯竹分成了两半!接下来,就是妈妈了!只见妈妈找来几根藤条,用她那巧如织女般的手,把他们编成一股,再把我砍好的柴放进去,最后打个结,一大捆柴就完成了!
就在这时,爸爸扛着一根大木头向我走来:“你和你哥哥一人一把柴刀,看你们能不能把它砍断!”我赶忙点头。“嘭,嘭……”我和哥哥你砍一刀,我劈一刀,大木头被我们砍出了道道深深的印痕。眼看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铛”的一下,哥哥的柴刀柄掉了出来,乐得我捧腹大笑。哥哥瞪起他那铜铃般大眼,一股不服输的劲上来了,他砧进刀柄,摸摸后脑勺,说道:“需要巧干,来!把这木头翻个身再来!”于是我俩把这木头翻个身继续砍。“嘭,嘭……”没几下,木头断了!断了!真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可是一段木头还是那么长,该怎么运回去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说时迟那时快,我急中生智:“我们用奶奶骑来的自行车搬吧,你骑车,我扛木头坐后面!”“好好!”哥哥连声答应。
就这样,我们扛着木头向家出发了。一路上,木头拖在地上,抖得我肩膀直发麻,哥哥骑着自行车也因为“超载”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就像是一条蛇在路上游动,路人们见了,纷纷为我们竖起大拇指。
今天,我劳动了,我坚持了,我收获了……
【篇三:扁担】
岁月的剥蚀脱落了它金黄的成熟,淡去了它上面青砂的印记,带着它走向了风烛残年。曾经苍翠的坚躯,负起一次次生命的重担,走过春夏,走过雪月,它是满载人生琼浆与玉露的航船上高悬的风帆,推动着激情的燃烧,劈开坚冰,直凌苍澜。它,是一副扁担,一副带着岁月烛黄的枯竹,是逝去了生命芳华的灵魂,在一代一代人之间驾起一座永恒的桥梁。
在那静静的墙角,昏黄的扁担沐浴在一片鹅黄之中,太阳升起又抽出它一天的色彩,上面依旧闪耀着一行丹青,熠熠夺目。也不知道是何时爸爸开始让它走向这一天。
依稀之中,脑际仍能拾起几零碎片,夏天的傍晚,红霞通天,一个老爷爷肩挑着一副扁担,两端的簸箕之中,两个顽童在这片无忧无虑的天地里嘻笑玩闹,在他们心中,那扁担下就是美丽而永恒的天堂,这里永远只有快乐和舒畅。笑声荡漾,在老爷爷的脸上也涌起了一波波涟漪坠落的晶莹,融入了那厚重的、金黄的扁担,荡开了一条条绿丝。
曾经的天下,沐浴在那苍黄而又平静的安详中,这里阳光普照,融融怡怡,一片和美。然而,一旦这块擎天巨石崩朽,支离了,化为了一滩泥土,便又有一双手臂伸起,毫不犹豫的接住了这条扁担,这片天空又重新燃起了绿色。
岁月如潮,带着晶莹的雪白和急奔的脚步走向了天涯。只留下淡褪的足迹。它,依旧静静地站在那墙角,却更写满了沧桑。它,显得有些重了,重了……
也许那片天空依旧是那片天空,人依旧还是那些人。时间没有演绎“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悲凉,却不知不觉间为这片天空驾起了一架长长的桥,紧紧地将时代造成的遥远距离化为了澄澈的窗户。清风洗去了弥漫的尘埃,无边的细雨淅淅磨去了顽石的锋芒。升起的,是那七彩的奇迹。
时间抽走了它生命的芳丝,留给它的惟有厚重的经历;风雨消噬了它的颜色,却将让它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艰辛消去了它的生机,却在它的世界升起了一个美丽的梦,尽管它像是天边一个遥遥闪烁的星辰。
生命的沉淀将黄金时代预约给了未来的擎天人,它已不再是一块朽木,而是力量的集结和方向,它积淀出的沉重的色彩,是黑幕中的星辰,悬九霄而耀苍穹。
它,静静地,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奔波……
【篇四:美丽的万竹园】
又一度深秋,沿着学校没走多久,远远瞧见有着古色古香的瓦墙上有几株红,满怀活力,那是枫,粗的枝,细的脉,交叉错杂的枝上缀着密密匝匝的枫叶,热情洋溢,满满一片,直往蓬勃里开。走近了,才发现门口人声杳杳,不免有点失落,与朋友一同进了门。
左转前行,不知为什么竟远远地看到樱花树上还缀着几株桃红,花开不知年,我欢呼着过去,花枝很高,没过头顶,我跳着用手压下一枝花来看,有桃红有粉白,花瓣在阳光下变得透明,薄薄的瓣将润红红的蕊护在中间,忽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气息,从那撮花中袅袅婷婷地升起,如烟如缕,断断续续汇聚成一匹细小的龙,蜿蜒而上,扶摇凌空,悄无声息地沁入了我们们的鼻翼,清丽而甜美的香气,似蚕丝逶迤而进,缠绕了肺腑,令人迷醉。贪婪地猛吸几口,温雅的味道让人顿觉岁月静好,忽想起那句诗——“满园香径幽幽处,我是寂寂看花人”。曲径幽路,她就这样吐尽最后一丝芳华,哪怕欣赏的人寥寥无几。
走上那弯弯曲曲的桥,左手边是已枯了的土黄的荷叶,荷叶虽败,但枯干却还挺立池中,一派凛然之模样,相比之下,右手边的睡莲就逊色得多,又一想,也对呀,荷还有玉藕托着呢,睡莲哪有呢?
忽听得竹叶摩擦的声音,转身踏过泥泞迂曲的小路,竟是满眼幽情。人称“不看竹子,何以说到了万竹园”,没错,眼前就是一片浓绸的绿,森森的浓郁伴着蛇一样曲折的小路延伸到远方,恍如隔世,好久才定过神来!四周全是绿竹,恰似进入了绿色隧道。植物森绿的精细轮廓,矗立在枯竹叶铺成的金色地毯上,竟生出几分英俊。青色的气韵,青色的风华,如镀上青色釉彩般的枝干,无不彰显着那优雅风度。绿意晕染,一片波光,色彩明艳,姿态挺立,挨挨挤挤的一片,枝干直延伸到那弯苍穹,也有雄踞一方的势头。枝头竹叶繁密,几堆地生长,风一来,该落的都落了,打个旋儿,仙子一样,飘飘地降入凡尘,“化作春泥更护竹”。比起那繁华,果真陨落更有魄力,这就是“唐竹”。咱们唐人的竹子,唐人的灵魂!即便落入尘土也要为后辈尽最后一点力。正想着一串清脆银铃般的笑声窜入耳膜,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嚷嚷着让外公给她拍照,心中蓦然一暖,却又变得空落落的。
踮足眺望,远处一片阔地上卧着一方“古朴”小亭,刚刷的油漆虽散发着蓬勃的暖意,有种有过往岁月从历史深处龇着牙迎出来,一张嘴把你吸进去了的感觉。小亭傍水,水碧如翡翠,拾阶而上,湖的全貌尽收眼底,静谧安详,如同一池靛草熬煮出的蓝色染料,时光,过往却在这里淡淡隐去了……两者很是和谐,是入画的一景。
出园门时,又看见那对祖孙,小手团在大手里,大手圈在小手上,忽想起被我冷落在家的妈妈,她又何尝不是为我着想呢!她和那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是樱花,是玉藕,是枯竹,以自己为轻,以子女为重,而我们,能不能用心去贴近她们呢?家中,不再有争吵的声音;校门,不再有孤零的身影;桌上,也不再有冰凉的饭菜了吧!披一路风雪,有那樱花,有那枯竹映照,终能走到娇红雅绿。
远远地,枫树于一隅似燃烧的烈火,汹涌跳跃,想到妈妈应已在家等我了,不禁加快脚步。
【篇五:人能百忍自无忧作文】
一位想要习得入世之道的年轻人推开了一扇写有“专家咨询”的大门,他想来求师问道却发现院中空无一人,摆在眼前的只有一条用竹子围起的曲折的小路。由于好奇他决定顺着小路走走看。时间过得很快,太阳一从头顶走过,小路还不见有尽头。炎热的天气加上毫无变化的枯竹小径,疲惫的年轻人已有些不耐烦。“我在干什么呢?”他暗自嘲讽。但是想到自己就这样回去也毫无收获便决定忍一忍继续向前。终于,在天黑之前他发觉自己已习惯了这种枯燥的行走并很快来到了一片开阔地。奇怪的是前方依旧空无一人,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仍是竹间曲折小路,另一条则是布满荆棘、气氛阴森的笔直的通路。年轻人二话没说就踏上了那条熟悉的道路。“不就是走呗!”他心想。结果走了一夜才终于在第二天黎明看到了尽头耀眼的光芒——他回到了充满不定因素的社会。
年轻人找了一份工作。几周下来他发现老板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他经常无故削减员工的工资并且除了金钱什么也不在乎。年轻人渐渐觉得有些后悔,但因为在“专家”那里学会了忍耐,他决定把日子坚持下来。可是老板也日益对这个缺少赚钱热情的人厌烦了,没过多久年轻人的工作丢了。
“为什么我忍尽苦难却还得不到好结果呢?”无奈下他又回到了那扇门前,在穿过了枯竹小径之后他冲进了那条荆棘满地的道路。谁知那些荆棘容易躲闪可其中的野兽却来势汹汹令人猝不及防!出乎意料的是这条路很短,这才使年轻人得以活着出来。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条惊险却又能够带来刺激的`捷径。于是他又回到了充满挑战的社会中。
这回他又找了份工作。然而刚刚的体验使他开始拒绝走寻常的道路,对于不顺心意的事情他不再忍受而是恣意指责。很快他又丢了工作。
“软弱地忍受和强硬地向前我都已经学会了,为何社会还是拒绝我?”无路可走的年轻人只得再次回去拜访那个未曾现身的专家。遮一次他呆呆地望着“专家咨询”四个大字心想:专家呀专家,你的庭院还能再教给我什么呢?
忽然,巷子里刮起了一阵穿堂风,写有那四个字的纸被掀起一角。年轻人揭下纸一看,背面写着——
“忍气吞声非妙计,有勇无谋白费功!
治疗心理疾病请拨打专家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