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成长总在离别时】
三年前的那个下午,11岁的我站在家门口的院子里,帮着匆忙的大人们收拾行李-——我要搬家了。也许,对于大人来说,搬家只不过是换房挪地,也许还会带着喜庆,但对于我,更多的却是深深的依恋——我将离开我的花,我的草,我的伙伴,我的院子……
我家门口是一个挺大的院子,院子里种着各种花卉,还有一棵巨大的仙人掌,其实我也懂一点园艺,那是邻居阿婆教我的。她原是一名医生,但是院子里的人都叫她园丁。院子里住着好几户人家,和我最熟的是那位退休的杨老师,夏天乘凉时会对着某件事情或某样事物侃侃而谈。还记得8年前,我初到这个院子时已近傍晚,很多人坐在院子里乘凉,闲谈。我走进那扇木门,大家的眼神都聚焦在我们身上,一个梳着两条短辫的小姑娘,将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了。我好奇地打量四周,看见一架小葡萄藤,指着上面的小葡萄,问:“这个能吃吗?”大家看着我都笑起来。回忆这件事情,还是有一番趣味的。可是,现在我就要离开他们了,离开那个园丁婆婆,离开那个杨老师,离开这里的一切,我还会回来吗?我这样问自己。虽然说我才11岁,对“离别”一词还是颇有体会的,但是却没那么透彻。行李什么的都整理好了,也都搬上车了,我是最后一个走的,我想在这儿多停留一会儿,想多留下一点儿什么。
“走吧,走吧,以后还会回来看看的。”妈妈催促着我。我迈出了大门,院子里的人都凝视着我,一句话也没说,就这样看着我走了。我想,在他们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却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读到了他们有多么不舍。我被妈妈拉走了,我想她也有些不舍吧。才走了几步,园丁婆婆喊了起来:“记得常回来玩玩!”“哎,好!”妈妈回应着。我的鼻子抽搭了一下,眼泪忍住没流出来。再见了!我亲爱的园丁婆婆,再见了!杨老师,再见了!充满我美好童年回忆的院子……
我似乎在一瞬间明白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含义,是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要成长,总是伴随着离别的,玩具,玩伴,老家院子……而离开的,终究是要离开的。
成长,是一杯咖啡,时苦时甜,它伴随着离别使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变成一个懂事的少年。如今,我长大了,但是脑海中,还有一份永不离别的美好回忆。
【篇二:烧不破的气球】
看到“烤气球”这个标题,大家可千万别误会,我说的可不是一种美食,而是一个小小实验。
先请出我们的主角——气球。它内心装了些水,身穿粉色大衣,头上抓着一个小短辫。再请出气球的“死敌”——蜡烛和打火机。蜡烛披着黄铠甲,驼着背;打火机裹着红衣裳,戴着红帽子,真是一身喜气啊!
实验开始了,老师拿出打火机和蜡烛准备点燃,左手举着蜡烛,右手的四根手指握着打火机的身子,大拇指重重地按在开关上。“砰”的一声,火苗窜了出来,和蜡烛的“头发”亲密接触。老师再滴了几滴蜡油在桌上,让蜡烛更牢固地粘在上面。随后,老师把实验“小白鼠”——气球放在火苗上面。这火苗像是在舞蹈,往左飘飘,往右摆摆。过了一会儿,气球底部有一片黑色痕迹,像敷了一层黑面膜。又烤了一会儿,下面的黑色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织在一起,是多么均匀地分布在气球底部。可是到第三次,情况不妙,气球“砰”的一声爆了。我们都猝不及防,水洒了一桌,同学们都“啊——”地尖叫着。我吓得浑身发抖,心里一阵惊。
同学们看着台上的“紧张战事”,有的在座位上叫着,恨不能亲自上场指挥;有的聚精会神地看着,怕错过精彩;还有的默默无闻地注视着……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气球中的水吸收了热量,所以前两次没有爆破;但超过了极限,气球就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