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与《弟子规》】
最近,我学习并背诵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书中讲了,作为一个孩子或一个学生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书里面讲了七个方面:“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书里面“入则孝”中有这么一段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我觉得,其中我做到过“父母责,须顺承”和“冬则温”这两点。
前几天晚上我在楼下玩,爸爸妈妈也在楼下散步。我擅自做主跑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做调查。恰好这时爸爸妈妈来找我,想让我回家。发现我不见了,心里很着急。他们在院子里大声喊了好久,也不见我人影。直到我做完调查后才回到家。爸爸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之后我想了想,主动认了错。爸爸妈妈见我主动认错了,就没再责备我了。通过这个事情,我不但做到了“父母则,须顺承”,还知道了“出必告,反必面”。
我还记得,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我让爸爸妈妈不要充热水袋,他们感觉很奇怪。那天我特意提早上床帮爸爸妈妈把被窝焐暖。他们一进被窝就觉得很暖和,就问这是怎么会事?当他们知道是我把被窝焐暖后,连声夸奖我呢!我听后心里甜滋滋的。
我发现孝也是很好的,不但别人会更多表扬我们,还会增添我们的美德哦!
【篇二:最好的家风家训】
青春期的孩子真是烦人!没有经历过与青春期孩子共同相处的家长是无法体会个中的滋味的。毫不客气地说:烦,累!
前久和一个老同学聊起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只要引导孩子学好《弟子规》就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恍然大悟。是啊,一本小小的《弟子规》却涵盖了生活习惯、礼义廉耻、学习习惯、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它确实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家教读物。
《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不仅如此,它还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读诵、受益。对家庭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都有极大的好处。说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朋友家有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孩和同龄的其它孩子不一样。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十分文雅大方。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好。学习也非常棒。接待客人热情大方。老大现在在中国工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老二在曲靖一中,成绩也特别好,明年高考。不仅这样,她们两姐妹给我们的印象是自幼就特别爱读书,而且很会招待客人。给我们倒茶续水,席间给客人盛饭夹菜,俨然是个大人的模样。大家都夸赞孩子无比懂事勤快,都向其家长取经,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朋友总是说,他们哪有什么妙招,只是引导她们从小读《弟子规》。在孩子读《弟子规》的时候因势利导,给她们讲讲其中的一些道理。同时,让她们按《弟子规》里讲的道理去做。当然,做父母的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好好地引导孩子。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调整自己的心态,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说到此,我们不凡看看历史,从古至今,但凡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者,其家风家训均有《弟子规》的影子。
是啊!一部《弟子规》虽然不是鸿篇巨著,但它却从每个方面规范了我们的言行。另外,《弟子规》里还讲了忠、孝、仁、义的典故,这些故事十分经典有趣,孩子们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时,这本书里还讲了“余力学文”和“护生爱物”“保护环境”等。在“余力学文”这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在学习之余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好好地培养学习一些情趣爱好,比如琴棋书画等,对我们的情操修养有很大的提升。在护生爱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上也从小得到培养和加强。
《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它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成为很好的家训家风教育,也适用于学校教育。如果学校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弟子规》教育,再力争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严格要求和督促孩子的言行,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应该是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何愁优秀的人才呢?
【篇三:我的良师益友】
前几日,学习了《弟子规》这部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好教材,学了它,我明白了许多,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任”、“余力学文”。“入则孝”讲的是人子之道,就是孝;“出则弟”讲的是兄弟相处之道及在长辈前的规矩;“谨”讲的是人的自制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做事能力;“信”讲的是人的信用和信念;“泛爱众”讲的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亲任”讲的是要选择良师益友;“余力学文”讲的是学习圣典的态度、方法。
这七部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泛爱众”和“信”。“泛爱众”使我明白了:对待他人、要以一颗友爱之心,因为人类生活的纽带,就是爱心。想起往事,不觉面红起来:
炎热的夏天,知了不安分的叫个不停,听的人一阵心烦。喝着冰水,行走在大街上,看着道路两旁的花也被晒得无精打采,更烦恼这天气了。忽然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简直令人作呕。我顺着味道找出了源头:呵!原来是一个乞丐。看着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样子,闻着那三级大风也刮不走的味道,我简直不想从他身边经过,对他厌恶至极,将天气的罪恶都追加到他的身上。可又绕不过去,没有办法,捂着鼻子,快速奔跑起来。“小姑娘,行行好吧,我一个人被生活所迫……”路过乞丐的是时候,他忽然伸出手抓住了我的衣角。看着他那脏兮兮的手,我不由大怒:“你把我的衣角都弄脏了,快放手”。乞丐一脸无奈的放了手,不可置信带着乞求的眼神并没有打动我。我气呼呼地大步离开,还不时回头瞪他几眼。现在的我,不会再这样了,我会尽力的帮助他们,对于他们,还会产生怜悯之情。
“信”使我明白了:做事要以诚信为则。记得一次我在家中淘气,将茶杯打碎了。看着爸爸怒气冲冠的样子,我没有诚信,说是喵喵﹝大花猫﹞干的。现在想来,真不应该,不仅不讲诚信欺骗了家人,还使花猫受了委屈。
《弟子规》是我的良师益友,学了它,我明白了许多,明白了要诚信做人,要有孝道,要有一颗友爱之心等道理。它使我受益匪浅,我会认真学习并遵照它的内容去做,从而使自己变成更加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