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会蹲下】
人站得太久了,有时候需要蹲下。适时地蹲下对人体是有益的,中医认为人所患疾病大多与长期的站立、行走有关。想来也是,总是站着,岂不是把所有的负担都压给了脊梁和脚。
蹲下的好处在于很快变换了周围环境的角度,你蹲下了,看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新的风貌。你蹲下了,周围环境看你,也会有新的认识。所以,蹲下了,你会发现,原来风物竟是这般和谐。
站着的时候,其实你是在耗散元气。蹲下了,便是在蓄养元气。有时候蹲下去,才会获得更多东西。
天道喜平和,过冷与过热、过快与过慢、过高与过低,皆违背自然规律。
总想证明自己不低,总要炫耀自己的高度,而调集全身的力量苦苦地支撑着身架,亏空的只能是自己的真元之气。你要一直站着,脚就一直累着。纣王总想证明自己比天下人高,引来的却是武王伐纣。秦始皇总想显示自家至高无上的身份,结果秦仅历二世,便被他人所攻,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当周围环境于己不利时,蹲下是必须的。蹲下可以缩小目标,减少损伤,所以蹲下意味着保护自己。你看,当地震来临,我们不都是要抱头蹲下,将自己隐蔽起来吗?当你知道不得不蹲下时,不如主动蹲下,因为较低的姿态容易修德止怨,避祸免灾。“风物长宜放眼量”,蹲下是为了更好地站起。
面对街头行乞的花子,你可以无视地走过,谁也不会指责你什么。你也可以高傲地扔给他几个硬币,没有人会批评你什么。但是,你若肯蹲下来,和一个“卑微”的生命平等地交流,更能展示你对生命的尊重,你的大爱。
蹲下去不是矮了,而是更高了。蹲下去的是身段,矗起来的是人格。当温家宝蹲下身子,把灾区的孩子揽入怀中,他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定格在了人民心中。
学会蹲下,是为了更好的站起,从而赢得更好的人生。
【篇二:快乐的端午】
小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后来也是知道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
每年的端午节,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这些可都是必不可少的,祈福我们无病无灾,快乐的成长。带在身上的五色线只能在下大雨或者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以丢掉,妈妈告诉我说,据老人们讲,这样可以免灾免难,由此可以保安康快乐。
2020年端午节又要到了,奶奶就开始浸泡糯米和粽叶了。听奶奶说糯米泡的越久,包出来的粽子就会越糯。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今年我也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这是我第一次包。刚开始包的时候,要不就是糯米露出来了,要不就是叶子破了,妈妈也不会包粽子。我和妈妈齐心协力的一起包粽子,弄了好久才包出来第一个粽子。哈哈,看着我俩的成果,我想这一定是最好吃的粽子。我们陆陆续续地包了好几个粽子,动作也越来越娴熟。转眼,我们就包了一大盆粽子了。奶奶就开始煮粽子了,奶奶说煮好的粽子,需要在锅里闷一夜,才会更好吃!
端午节的早上,我们原本约了家人们去上山采艾蒿,因为妈妈没有叫我起床,哎!期盼的端午登山采艾蒿这就么黄了。奶奶中午做了一桌子丰盛的午餐,我还吃了自己包的粽子,可好吃了!
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思念的节日,虽然我没有去采艾蒿,但我学会了包粽子啊!哈哈,真是个充满喜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