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铭记端午节】
汩罗沉没一流恨,汀楚常怀千古羞。楚国的灭亡,贤臣屈原的投江,留下了无限的感慨,带给我们的是——端午节。
一提端午节,同学们一定会想到粽子吧。楚国人,在五月五煮糯米饭,或蒸粽糕,将其投入江中,为了祭祀贤臣屈原,怕江中鱼儿吃掉其遗体。一开始人们是用竹筒盛米饭站在船上扔入江中。后来才逐渐用粽叶包糯米代替竹筒,吃粽子是端午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全家融融的温馨场景。
贤臣屈原投江殉国,楚国中的人民因为舍不得屈原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前来救他。当时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再不见屈原的踪影。这就是五月五龙舟竞渡的起源。那里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遗体,比赛划龙舟,形成了繁盛的局面。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花和蒿蔳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现在家家都洒扫庭院,用蒿蔳、艾条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并用蒿蔳、艾叶、榴花、蒜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还可做成花环,戴在头上。
在端午节那天,小孩们都佩有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实际上是用来装饰的,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香囊有各种不同开关,玲珑可爱。
端午佳节饮雄黃酒可以驱邪解,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用雄黄洒破解。
端午节距今已有千年,可任时间如何的流转,传统习俗也变得简单了,端午节,别的都不记得了,但吃粽子这个习惯却更加流行。这些习俗伴随着我们从小到大,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所以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把这个节日传承下去,为的是纪念已故的屈原,歌颂他的爱国情怀,汨罗江一跃,他选择与国家共存亡。
我们要铭记这个节日。
【篇二:要学会放弃】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农人在田里种豆子,小猴子也学人抓一把豆子要种到田里去,可是它却因为掉了一颗而放下全部的豆子去找。结果它既没找到掉的那颗,原来放下的豆子也被鸟雀吃光了。
看完后,我感慨万分:这机遇就好比猴子手上的豆子,开始时有很多,但它拼命地想挽回那个失去的机遇,结果却因小失大,没有抓住任何一个机遇。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人生路上死死盯住周围,生怕错过一个机遇,但总是会有些机遇从眼皮底下溜走,当他知道后总是懊悔,自责,竭尽全力想挽回那个机遇,这样一来,摆在他眼前机遇就可能被忽视掉。
所以,作为一个聪明人,就应该懂得放弃。大家都有看过渔夫撒网吧!渔夫撒的网无论多密会有缝隙,不然是无法过滤掉江中的水,更不可能捉到鱼的,而江中鱼有大有小,无穷无尽,但每次捕上的鱼总是数量有限,而且都是些大鱼,因为网会把小鱼同水一起过滤掉。但是渔夫们拼不为没抓住小鱼而焦急,因为他们已把握住价值更高的大鱼。
我们好比渔夫,而那渔网就是我们寻找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无论我们能力有多强,都还是会漏掉那些小机遇的,但是,只要有能力,就还是能把握住那些大机遇的,只要把握了大机遇,获得的回报会比小机遇的回报高上许多倍,而漏掉的那些小机遇,就像江中小鱼一样,会变成大机遇被我们再次捕获。
要学会放弃,人生中机遇无穷无尽,要学会把握“网上”的“大鱼”,放弃“漏网”的“小鱼”。只要这样,我们才能轻松地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大小机遇都不放过,只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并只获得不划算的回报,搞不好,只会导致全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