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相关作文

【篇一:却道天凉好个秋】

又是一年秋。

微凉的秋风一起,树叶仿佛约好了一样,纷纷化身舞蹈家——摇动着身躯,从自己生长的地方,飘落下来,轻柔地,轻柔地。经过了春的初生,夏的茂盛,终于到了秋,不是败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沉淀,是积攒,为来年的新生补充能量。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年轻的时候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长大一点,“张牙舞爪”的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像夏天森森的树,枝繁叶茂。再成熟些,学会了收敛,像叶落那般悄无声息,实则是厚积薄发。

自古逢秋悲寂寥。似乎到了秋天,看了落叶,吹了秋风,淋了秋雨,便觉得秋是与悲凉,死亡相联系的。泰戈尔都说“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短暂。”其实不然,秋天的主色调是黄色,但不是只有黄了的叶。“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的花。在别人口中“万物寂寥”的秋中,菊花,开得轰轰烈烈,热情奔放。总有那么些东西,与常物不同,有时显得怪异突兀,有时却显得超凡脱俗。菊花就是这样,在别的花争奇斗艳的时候,她只默默的长着绿叶。静寞了春夏,到了秋,轮到其他花静默的时候,她怒放了。似是要把压抑了许久的美,全都展现出来。她也确实做到了。我喜欢秋的天高云淡,也喜欢秋的奔放热烈。奔放的不只是菊花,还有秋实。看到高挂枝头的果实,觉得它们应是骄傲的。之前的繁花都是为它的出场做准备,做铺垫的。在老家农村,常能看到人们把一些开的很茂盛的花摘掉,这些花是“谎花”,结不出果实的,人们称它“华而不实”。做人不能华而不实,即便你表现得多么“金玉其外”,自己还招摇显摆,但若是“败絮其中”,别人会毫不留情的敲碎你不堪一击的“金玉”,社会也会将你淘汰,如同那结不出果实被人摘掉的“谎花”一样。

我认为用来反思的最好季节便是秋了。闹腾的春夏,到了秋,该放缓脚步,静心思考。

瑟瑟秋风起,凉凉秋意生。

却道,天凉好个秋!

【篇二:却道天凉好个秋】

稼轩有词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却道天凉好个秋”,看似随意细微,细琢之,却耐人寻味,仿佛词人立于楼头,遗世而独立的宏大气象扑面而来,故而一诵成千古。

由是知,细微之处亦包罗万象,吐纳万物,那微中自有乾坤。

不禁忆起那幅《独钓江雪图》,满幅山水,整片满白,只剩一老翁,蓑衣钓竿,孤独而寂寞地品着这天地苍凉,这一隅的微小,却似乎吞吐了整个宇宙,那境界的开阔与渺远之气团团而来,裹挟的,是一份超然的气度与旷世的悲凉。

如辛稼轩、柳柳州般的文人,仕途不顺,命途坎坷,故而随意吟诵,独坐江头,那细微之言、之景,虽然渺小,实则却包含了一番大气象、大境界。如微之言,若“不经一番寒彻骨”,又怎能将千言万语终化为一句呢?若不是经历了“飘飘何所似”的迷茫与朦胧,又何来“天地一沙鸥”的超凡脱俗呢?微小并非渺小,这“微”中饱含的实则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大隐于市朝,小隐于山林”,正是看透了浮世的苍凉与人情的冷暖,方有了那小隐的怡然,大隐的深沉。

或许有人会不甘地诘责:微小之物,何来吞吐天地的气象?非也!庞大之物看似强大,能操纵宇宙万物,实则真正的命主却只是一颗微小却内涵乾坤的心。如王阳明所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虽微小,却早已包罗万象,吐纳众生。如此,微小之物便早已如庄子的鲲鹏一般“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哪还来微小之态?

微小实不小,它有吐纳宇宙的气度,也有开阔豁达的胸襟。他是老陶笔下的一方桃源,归去来兮,隐逸着一颗远离尘嚣的心;他亦是苏子泛舟而游的那一处赤壁,“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潜藏的是对苦难的不以为意,对人生的乐观惬意。

只愿与稼轩一处,斟满那桃李春风一杯酒,漫谈那江湖夜雨十年灯,那道不尽的秋凉,亦自有乾坤。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