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梦开始的地方】
当我们怀揣着一个梦想,踏进这神秘的校园,追梦的脚步便永远不会停止。
追梦的指路人——老师。
园丁、老黄牛,此时都已变得苍白无力,唯有一声亲切的“老师”,才最最真实。踏进中学校园,老师便成为了我们寻梦的指路人。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生活中的关心关爱,真心交谈,他们就这样从不停息。老师与我们有一个约定:要永远做我们最亲切的老师,最真诚的朋友。在风雨兼程的寻梦路上,有他们的指引,是学生的最大幸福。有时是师长的他们,显露着威严;有时是朋友的他们,分享着快乐。我们彼此之间共同实践着,成长着。
寻梦的陪伴者——同学。
知音、挚友,此时又是如此的乏味,唯有一声真诚的“同学”,才最最温暖。踏进中学校园,同学便成为了我们逐梦的陪伴者。学校里的欢声笑语,纯洁友情;生活中的温情快乐,无话不谈,他们就这样毫不气馁。同学们之间都有一个约定:要永远做最纯真的好兄弟,好姐妹。在充满荆棘的寻梦路上,有他们的陪伴,是朋友的最大幸福。有时是兄长的他们,显露着沉着;有时是姐妹的她们,透露着天真。我们彼此之间共同奋斗着,成长着。
逐梦的乐园——校园。
没有语言,到处是欢声;没有文字,到处是知识;没有情感,到处是真情流露。多彩的校园生活,快乐着我,温暖着我。在追梦路上,她给予我最大的力量。
梦幻的校园,可爱的校园。让我们一起Fighting,从这里出发,向着未来前进!
【篇二:父亲的背影】
如果说母亲是我们人生路上常伴我们左右,为我们排忧解难的陪伴者的话。那么父亲就是为我们斩断荆棘铺平道路的探路者。他给我们的不是似陪伴者般的温声细语,他给我们的是仅属于他的探路者的坚毅的背影。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大众化的他被放在人群中就如一粒沙被放进了沙堆,令人难以寻觅。可就是这样的他,却又是不凡的,他用他厚实的臂膀如顶梁柱一般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他沉默无言,用他的背影述说着一切。
当我跚跚学步时,他总是走在前方等我的到来。每当我看到他那挺拔有力的背影时,我便有了向前走的勇气。等到稍大些时候,我已经可以到处乱跑了,他便走在前面,每当我玩儿累了停下时,一抬头我总能看到他伟岸的背影,那一瞬我的心中总能感受到安心的感觉,父亲还在那我可以尽情放肆。他的背影于我就如一剂定心针。
时光总是这样,在它从不停息的脚步中,总会夹带着一些什么,我们也因此改变。当时八、九岁的我正值叛逆的年纪。我开始不像曾经那般听话,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一个人离开了家,一扇门隔开了已然后悔但死要面子的我和焦急万分担心不已的父母。离开家我找了一个角落躲了起来,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这事的我此时除了哭泣便不知所措了。正在我泣不成声之时,我听到了熟悉的呼唤声,是父亲。我赶忙抬头,可他没有发现我,到别处继续寻找了。我望见他的背影,是那样的苍老,他那本应黑发如森的头发如今却是已有点点白发,那一瞬无尽的悔意涌上我的心头。他无言的背影默默的向我述说着他的焦急。
如今,我长大了,每次放学接我时他总是走在前面,用背影面对着我,留我和同学在后面。他的背影向我述说着他给我的信任与自由。
父亲的背影固然无言,但它却向我述说着父亲对我的无微关怀,人生路上有它、有他相伴,我心中有的是无法言喻的感恩。
【篇三:青铜葵花读后感】
植欲参天需汲万水,人若成才必读万书。走进新时代,改革开新篇。万人万喜书,自我自喜卷。我有一本喜爱的书,叫《青铜葵花》,章中含神韵,书香弥院楼。
它的作者是曹文轩,《青铜葵花》讲的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名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因葵花的父亲不幸身亡,青铜家收养了来自城市的葵花。他们互称兄妹,共同成长,情同手足,难舍难分。但在青铜十几岁那年,葵花被召回了她的城市,而青铜常常遥望,遥望葵花所在的城市。青铜葵花离山川,山川亦难平。
《青铜葵花》中痛苦是青铜成长的陪伴者,也正是我们的陪伴者。痛苦是必然的,但是,人们似乎都喜欢享受闲娱之欢,忘必要之痛。人们只顾“今朝有酒今朝醉”,陷入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沉醉于“享受观念”。这种享受观念,使得我们疯狂允吸无谓的快乐,在面对痛苦时,变得懦弱,变得叫苦连天。可是我们却毫无反思之意,歧途误路心无悔,甚为此念寻借由。
喜欢快乐,是人的天性,蝶生终喜一段影,众人望崇快乐铭。但是,快乐并不代表可以忘掉痛苦,沉娱欢醉纸金迷,岂晓痛苦临身畔。当苦难来临之际,浮夸的“快乐”能与痛苦对抗吗?这仅仅是“享受观念”,而不是自信乐观。自信乐观,是认识痛苦、失败之后重新振作的快乐,是一种有价值的快乐,蜗败振心重缓行,人倒信火燃于心。人要成长,必定要与痛苦结伴同行,梅历苦寒俏艳放,蚕经丝蛹蜕成蝶。
《青铜葵花》文妙笔生花,才高八斗;情血浓于水,深情厚谊;事扣人心弦,此起彼伏;意耐人寻味,回味无穷。意味深长蕴哲书,念诵会悟晓天下。书中之道,在万川瀚海,于人间世情。它是对痛苦的诠释,更是对人生的定理。谒子一首以敬此书:青文妙括韵碧海,铜章儒尔嵩弥峦。葵籍盛意藏真知,花裳繁念渡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