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早春那景】
春天到了吗?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着,好似在催促着,“春天你快来呀!”
记得去年这时,我在期待第一朵花的绽放,去年,同样,在这早春时节,我等待着,期盼着。花儿你开了吗?
虽说已进入了早春,但丝毫没有那暖暖的春意,常青的树木依旧葱翠,落叶的树木依旧萧条,扑面而来的气息也夹杂着寒冬的凛冽,春天呐,你今年怎么又睡过头啦!快呀,我们都等不及嗅一嗅那醉人的花香,觅一觅那春日的美景。
缓步慢慢走在乡野间,田野茫茫无边,树木依旧赤裸着身子,不着一缕,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让人心生同情之感。越走越急,因那稀稀疏疏,浅浅淡淡的新绿点染了我的目光,直直地牵引着我,我忍不住弯下腰,弯下去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样的柔软,真害怕,稍一用力就会折断它的腰肢。于是,慢慢放开,任凭它们在风中张扬着,炫耀着,将那蓬勃的生机慢慢传延开来,仿佛在空气中,就能闻到那股子绿色的清新味道。摩挲着指尖,有些毛糙的触感,或许是那嫩叶的细细绒毛,又或许是那馨香的泥土颗粒,竟是那样让人难以忽视。
我又放慢了脚步,仔细地寻找着,寻找着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那花儿会开吗,现在又在哪里呢?我不甘心,更是睁大了眼睛寻找着。“呵,找到了!”花儿还真是害羞哩,竟躲在嫩绿之后,害我找了那样许久,它仿佛幸灾乐祸般,在前后摇晃着,活似一位笑得前仰后合的孩童,那样的肆无忌惮。它只是那样小小的,小小的一朵,小得差点都被我忽视了,并不亮丽的色彩,张扬着它的青春活力,那沉淀着的深邃暗色,仿佛在告诉我们,它是怎样在如东的早春绽放,又是怎样一天天地坚持着,那份暗色便赋予了它别样的深度,那是我们探不到的深,心中便对这株不知名的暗色花儿,有了一份崇敬之感,一份敬畏之感。
移开脚步,又继续向前走,真不知,前方的一切将是如何的一种风采,一边走,一边笑,一边喜欢着,这并不生机绚烂的早春之景。
早春那景,那属于勇者的赞歌。
【篇二:那人,那景,那情】
终于,在许久的别离之后,我回到了故乡,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模样:黄土路成了柏油路,油菜花田成了健身广场,一座座小洋楼拔地而起。而爷爷为我种下的那一排白杨树,仍矗立在风中。心底不禁有了几分庆幸。
“爷爷,我来啦!”我笑着说。可爷爷只是蜷在沙发里,双眼浑浊无神地望着地面。我又提高音量:“爷爷——我来看您啦——”这次,爷爷好像听见了。他微微地仰头,努力地想要看清我的面庞,可也只是徒劳。他漫无边际地点头回应着:“啊——好,好——”
忽然鼻头一酸,我盯着爷爷头上的大棉帽,不敢眨眼睛,我怕眨眼会把泪珠挤得掉落。在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曾经的他。
意气风发的年纪里,他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去参军了。残酷的战争没有打败他,枪林弹雨之后他选择了回家来,老老实实地种田,种田。爷爷没有赚大钱的商业头脑,有的,只是庄稼人最基本的老实憨厚。人家卖东西给他缺斤少两,他笑笑;人家把他的瓜果顺手摘走,他笑笑。褪去年少轻狂的一腔热血,后来的他伟岸、正直又朴素,就像门口的白杨——
所有枝丫一律向上,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树干粗直,不断向上发展,似是要插入云霄才肯罢休,铁青的树干给人莫名的敬畏之感。
爷爷也是这么教导我的——做人一定要正直朴实,像白杨树一样不停歇地专心往高处生长。
童年的早晨,都是被爷爷唤醒的。他不许我睡懒觉。早饭前,他总要带我去田里走走,看看。我常能看到最美的乡村早晨。
清晨的到来总是伴着丝缕的雾气,天地间仍是一片朦胧,似是未睡醒的孩童打着哈欠,揉着惺忪的睡眼,一排高大的白杨树在风中挺立着。他领着我,向村口的田地走去……这就是记忆中的故乡的晨景了。
时光的流水不断冲刷,可童年里的那些早晨却越发清晰了——以后的每一个早晨,每一天,我都不曾懒惰懈怠。现在,我长高了,爷爷老了,那些白杨更粗壮挺拔了。
我想:时光,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滚滚浪涛,他冲刷侵蚀着爷爷的韶华,但是,他的言传身教已经给予了我深深的烙印——正直朴素,如白杨一样。
【篇三:那山,那景,那笑声】
寒假来了,这是步入初中的第一个寒假。对于这个寒假的到来虽然我是有所准备的,但是却也是让人猝不及防的!紧张有序的复习了半个月、期待考个好成绩,没有考试就放假让我的内心有点崩溃,因为开学时再考试就意味着我的寒假又要在连天加夜的复习中度过。下雪了天寒地冻,就这样原本设想的充满快乐的寒假生活,搁浅在新年的两场瑞雪里……
一月二十九日放假第三天,我正在百无聊赖的写作业,妈妈悄悄来到我身旁轻轻地站在一旁,我以为妈妈又是和往常一样唠叨我要认真复习为开学考试备战,老妈却靠近我耳边说:同学相约去大蜀山打雪仗,你要不要去呀,我闻言兴奋的一个激灵站起来干脆地回了一声:去呀!
我、妈妈和其他三个同学及同学的妈妈们约好上午十点半在我家附近的菜市场门口汇合,大家都如约准时而至,然后我们就同学一组,妈妈们一排兴高采烈地赶往万达地铁口……
资料询得:大蜀山距市中心约10公里,面积8500亩,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潜山余脉,山势东南高,西北底,呈椭圆形,由火山喷发而成。据《尔雅-释山》讲“蜀”是“独”的意思,因大蜀山无岗阜连属,只是孤单单的一座山,所以叫蜀山。
出了大蜀山的地铁口,信步走过蜀山脚下的半边街,就来到了蜀山的入口,因家住合肥所以平常来爬大蜀山的次数也是数不清了,恍然间站在这神奇的冰雪世界,放眼望去,雪后的大蜀山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冬天山上的树木因叶落而萧条,雪让冬季落寞的树木自豪地绽开了满树银花,雪自带的光环让冬季褐色的大地充满深意,雪默默消融自己悄悄孕育着春天。上山的路上我和同学们团起一个个雪球追着、打着、笑着、闹着……这时路边几株红梅映入眼帘,细细的枝条上绽满了一朵朵娇艳的红颜,一位奶奶笑依红梅等待旁边的老爷爷举着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爱臭美的妈妈们也一个个闻香而来,拿起手机相互拍照……一处有花香四方,花最为慷慨,从不吝啬它的芬芳,任凭众人欣赏;只是要问谁能在冰天雪地里捧出一颗芬芳的心,又有谁能在百花凋零枯败之时,抖搂出这一抹鲜艳,要我说也只有梅花了,难怪有书说梅是大众情人,人见人爱,看着一群人都争先恐后的要与那株红梅合影,就能想象到大家喜爱梅花的程度了。
突然,从山上滑下来一群人不免让我呆了一下,尤其是滑冰的工具:有座游泳圈的、有座脸盆儿的、有座不锈钢托盘的、还有滑板、纸片、广告牌有点看不过来地节奏啊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不断回荡在满是冰雪的山路上……这时未卜先知的妈妈们给了我们几个馋的直蹦的孩子们每人发了一个方便袋,于是我们便手抓袋口坐在地上,也顺势滑起来,但是由于姿势不对只滑出一点距离就人仰马翻和其他同学滚在了一起,哈哈哈……每个人都笑到气喘,再看我妈妈和几位阿姨们,竟然也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坐在地上滑的不亦乐乎,一个个张着嘴呵呵呵的笑出声来。没有见过这样真切开心大笑的妈妈,记忆里的大人们永远都是对着孩子声严厉色的督促!愉快过后,总少不了分别。妈妈催着我返程,坐在塑料袋上意犹未尽的我只得站起身拍拍裤子,走向晚霞。
天渐渐黑了,站在山脚下的我猛然回头,却发现不同的景象:橘红色的太阳正往山里面藏,此刻的大蜀山不仅仅是孤单单的一座山了,有雪,有梅,有落日,就足矣享尽人世间的繁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