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进诸葛亮的内心世界——读《出师表》所想到的】
千年的古风未老,氤氲出一双睿智的眼,诉说着他的情,他的志……
——题记
江山如画,左右了古今多少豪杰。犹记天下三分,他一双锐利的眼,洞悉了一切。自信如他,一抹英气由眉间漾开,指点着天下江山……
卧一间草庐,品一杯清茗,躲避乱世,抑或是在苍茫人海中等待知遇知己。依稀望见刘皇叔时,他那平淡如水的眸子,霎时似若有了星光点点,直觉告诉他,这便是一生都要追随的人。面对皇叔的真挚、虔诚,不免心生一丝犹怜,一缕感动,一份坚定,羽扇轻摇,淹尽了眸中的百感交集。他的瞳仁,像碧蓝的湖水般,深邃而平静,令人永远捉摸不透;最终的坚定,恰似阳光洒满了湖波点点,从此,三顾频烦天下计。
卧龙先生,你的眼睛告诉我,你感念三顾之诚,你无悔,无悔走出这个田园。
江畔,雾弥漫。江水间,徘徊着战鼓的铿锵。江岸上,灯火通明,万箭齐发。他着一身青衫,执一把羽扇,持一杯美酒,言笑晏晏间,早已借的数十万箭,那响彻天寰的“谢将年箭”,荡漾了对手多少的自信与倨傲!黑夜,浓雾,他的眸子,似璀璨的星,虽然无奇,却装点了天空,无尽的英明与智慧,尽敛其间。
孔明先生,你的眼睛告诉我,你的志向,你要成就一番伟业。
弹一曲古筝,饮一壶浊酒,慵散地坐子危城之间,谈笑风生中,眼望面前十分雄兵,眸中,仍旧是平淡如水,波澜不惊,更添了几分自信,几分得意。嘴角略微勾起的一条孤痕,此时恰恰幻化作一把无形的利剑,将对手的来势汹汹,刺得体无完肤,任再多十万精兵,也不能震动这座空城半分。有谁曾望见那平静如湖水的眸中。多了一份释然,一份从容,恰似一颗小石子打入水中,漾起阵阵绿的涟漪。
诸葛丞相,你的眼睛告诉我,你的无奈,你无奈七年北伐,终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双睫微垂,神色黯淡,清泪潸然而下,浸染了满卷斑驳。此时,他的双眸中,万分纠结:先主的崩,天下的鼎立,臣子的无奈,出师与否的进退两难,令人顿生万般感触。想起先主的恩惠,他的双眸顿时放出了光芒,坚定,再坚定,一颗炽热的心,挥动三军,为攮除奸凶,兴复汉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知在风餐夜宿的红军途中,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遥望蜀川大地,眼中是期盼,还是惆怅,最终都付之于一声心酸的叹息。
有谁曾见七擒七纵的欣赏与渴望?
有谁曾见挥泪斩马谡的无奈与恼恨?
有谁曾见六出祁山的睿智与叹息?
秋风吹打着梧桐,亮如明昼的营帐中,他的双眸依旧不减少年时的英智,自知大势已去,那双眸竟没有丝毫的痛苦与生死的忧伤,在一生的最后一刻,他有哪一分打算是为了自己?朝思暮想,殚精竭虑的是刘阿斗的江山,是纸醉金迷,笙歌燕舞的刘阿斗啊!抑或是,先主的知遇之恩,点燃了他一生迈往终点的明灯。
这就是爱国主义的真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抬望眼,他的眸中依旧似湖水般平静,波澜不惊……
【篇二:与偶像的一次对话】
夜色袭来,所有的一切仿佛被抽去了活力,只剩下了一片沉寂。天上繁星点点,我凝望着那轮皎月,不禁怀念起我的偶像——诸葛孔明。不知不觉,我沉沉睡去……
我揉揉眼,只见眼前有一男子,手持羽扇,温文尔雅。一双眸子如同一潭重重叠叠深不见底的古井,浅笑盈盈,正是诸葛亮!他轻轻一挥羽扇,流水般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无从说起,只能默默跟在他身后。他头也不回,淡淡地说:“女欲何为?”。我望着他那不染纤尘的背影,轻声说:“先生,您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手为蜀汉撑起一片天,可是最后竟毁于后主刘婵之手,您可曾失望或后悔过呢?”。前面的人仰起头,那张行军打仗多年的脸上还留着几抹书生气:“不曾,吾这一生本应在草庐里度过,无奈身处乱世之中。先主刘备‘三顾茅庐’真心待我,与吾一起打天下。这么多年来,多少勾心斗角,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爬起来,风风雨雨,先主与我情同手足。我这一生,注定为先主,为蜀国奔波忙碌!”
我一时间无言,轻叹一声:“先生,您这一生做了多少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收西蜀、定南蛮、收二川,摆八阵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徐庶曾赞您‘譬如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诸葛孔明微微一笑,谦虚地说:“过奖了,我理应如此,不足挂齿。可皆因吾未管教好后主,使他听信谗言,任用奸佞,使蜀国大业毁于一旦。”他的脸色沉了下来,脸上似有悲戚之色。
我赶紧说:“先生,您大可不必这般自责。您付出了这么多,可后主刘禅却沉湎酒色、不思进取、不理朝政、这又怎么能怪您呢?”他的脸色缓和了下来,转过身轻笑着,那笑容沉静似水:“与君一席话,平吾心事,甚至我愿,临行曾女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的声音愈发空灵,而他也逐渐被薄雾隐去。
“先生!”我一下子被惊醒了,我低头一看,手里正拿着一本《诸葛亮传》。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啊!可先生的话却依然在耳畔回荡,我起身,对着明月轻念:“先生,我会牵记您的话的。”
再会,我的偶像!期待与您再次畅谈!
【篇三:历史将记住孔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师在黑板上用力的写下这八个大字,随着同学们手捧《出师表》整齐有序的朗朗读书声中,我的思绪渐渐飘到了那战火纷飞得的年代。
我躲在隆中前的古树后看见您手握耕耙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汗水浸湿您的脸庞和布衫。在这硝烟弥漫、诸侯争霸的时期能有这样一幅安静平和、与世无争的景象实在是千载难逢。当您仰头高吟“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时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不难从中看出您对晏子的仰慕,渴望辅助诸侯为此成就霸业的心愿。是啊,您是卧龙,是龙,怎能不想着有朝一日腾飞于蔚蓝天空呢!
隆中作对,先主刘备以天下之事将您带出茅庐,您心怀感激就此踏入历史的舞台,那时候您是否曾预料到您的一生是个传奇,也因此将永远被世人铭记呢?建安十二年,仅二十七岁的您首战告捷向所有人宣告了您的才智之后便一发不可阻挡,犹如决裂的大堤般洪水倾泻而出,在这动乱的年代里大放异彩,同时也不忘辅佐先主平定西南,建立蜀国成就一番大业。当年那隐居山林独自耕作并胸怀大志的少年已不复存在,您站在历史巅峰俯瞰着天下,立志与刘备携手统一全国。然而,接连的失败使蜀国慢慢从内部开始瓦解,或许是所有人对刘备的忠诚才能维持这短暂的和平,直到刘备病逝。
来到了北上伐魏的前一晚,您满面愁容的在书桌前来回踱步,似乎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望着卧病在床,虚弱不堪的刘备您不禁痛哭流涕,同时接过了刘备嘱咐的大事顿感身上担子加重,且又将是孤身奋战不再有好友的陪伴,白帝城那一夜犹如噩梦。
没人怀疑您对先主的忠诚对蜀国的忠心,在您决定好亲自率军北伐的那一刻起,曾经的卧龙又开始蓄势待发。执起手中的笔在纸上落下内心的忧患,对“伯乐”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毋庸置疑当时的您就是当年那意气风发、势不可挡的蛟龙诸葛孔明,义无反顾含泪上阵……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耳畔响起的读书声把我唤醒,可是我仿佛依然置身于那场绝美凄惨的意境中,最后只剩下那衣袂飘飞又带着点决绝的背影……
历史将记住孔明,正所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篇四:遇见诸葛亮】
咚,我望着那“滴嗒滴嗒”的闹钟发愣。
突然间,一位道士打扮、羽扇纶巾的人出现在了我面前,我揉揉眼睛忽然发现——那不正是诸葛孔明吗!
他忽地开口道:“吾于五丈原仙逝,怕那司马小贼断然追击,已留绝后计耶。自知大限已至,禳七星,步天罡却不得始终。已死,嘱解会入汉中后不可妄杀生灵,以是汉衰。”
我问道:“昔日先主白帝城托孤,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在可贵。可是您为何在知道蜀汉弱,曹魏强的情况下仍然六出祁山?”
他答道:“一是为报先帝知遇之恩,臣虽肝脑涂地,亦得于三顾茅庐;一是魏强而蜀弱,战也败,不战亦败,为何不先战呢?”
我问道:“那么后人尊您为武侯,认为您是智慧的化身,您却如何认为?”
他说道:“不敢,连中原尚未图得,有负先主之望,怎是‘智慧的化身’乎?”
我又问:“世人多说您自比管、乐二公,却不知其于?”
他答道:“非吾之想,当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家在南阳诸葛庐,请平,胸有济世之才,亏先主三顾茅庐,不然何来此说?”
言毕,他即化作一缕清风,飘散而去。
【篇五:诸葛亮,我想和您聊聊天】
孔明先生,今日有一文要求选择自己崇敬的人说一说心里话,那我就借此机会与您说说我的心里话吧!
孔明先生,您实在让人敬佩——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需演奏一曲音乐,便可破敌军百万,这足以显示出您的智慧。
您很重恩情,当年刘奋三顾茅庐,你看出他的诚意,就下定决心跟随刘备一生,为他争得江山。这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佐证吗?
当年您舌战群儒,尽现您的才华,一个人面对如此多的东吴谋士一点也不紧张,反而一次又一次反驳了对方,让众人哑口无言。
火烧赤壁,您巧妙利用了自然的力量,让大风推动草船,加快速度靠近曹军的船只,轻而易举打败了曹军的铁锁船。如果您没有丰富的天文知识,哪能这样容易就大破曹军呢?
大摆空城计,尽显您的智谋。本来城内只有一千兵士,您却装成有雄师百万的架势,仿佛都等你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出城门把曹军杀个片甲不留。您到最后可能也有一点紧张,不小心弹断了一根琴弦,您本以为大难将至,谁知那司马昭多心,听到弦断以为您要出军,便赶快下令撤退了曹军。
您当年斩马谡时,我仿佛看到您双眼的泪水,感受到您内心的无奈。当时正是伐魏的关键时期,您为了严明军纪,让众将士不敢有软弱投降之心,只好牺牲了您的知己呀!
当年先主刘备因不听您的劝谏,强行设立七百里连营,每二十里一营。您担心曹军来攻,使劝先主撤营,可他太固执了。最后先主病逝在白帝城,他临终前托付你要好好辅佐后主。若后主无能,让您来称帝,可您忠心耿耿,怎会称帝呢?
先主固执,后主无能,导致蜀国最后灭亡。如果当时您来称帝呢?
唉,一个英雄改变不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