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奇人】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了冯骥才写的《世俗奇人》后,我猛然记起自己家乡的“奇人”。
家乡的奇人还真不少。有做生意精得出奇的,有小商小贩卖东西吆喝出奇的。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位卖冰糖葫芦的老人。
那是一位高瘦的老人。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垂胸的白花花的胡子。因此,他卖冰糖葫芦不需像别的小贩那样大声吆喝,只需把白花花的胡子一扬,我们这些“好这口”的小孩子就会情不自禁地跑过去买上两串糖葫芦。
当然,白胡子不是他的招牌,真正吸引我们的还是他的糖葫芦。他的糖葫芦有两大亮点。一是新鲜,他家后院就种上一片山楂树,又到了收获的季节,黄橙橙、亮晶晶的山楂挂满枝头,只等人来摘。白胡子老人因腿脚不便,只能请人帮忙摘。然后做成糖葫芦犒赏大家伙。而且,他还讲究现采现做现卖。那些采摘来的坏山楂,他是坚决不要的。一些小贩们劝他说:“没必要都扔了吧!反正包在糖里,又吃不出个中味道儿,何必那么较真呢?”只见他眼睛一瞪大声喝斥道:“你们存心要想砸我的招牌吗?做生意要讲究诚信,诚信都没有了,谁还来买你的货?”老人一番话,掷地有声,句句敲打着那些平时缺斤少两,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小商小贩们的心尖,他们羞得面如猪肝色,都一溜烟似地散了。
这第二个亮点便是做工精美,有卖相。他首先选取上等的山楂作为食材,然后将山楂连成串,再将连成串的山楂放入先前准备好了的糖水中搅拌,这时,粘稠的糖汁顺着山楂往上爬,不一会儿,整个山楂串就被糖汁包裹着,出奇的均匀,像是穿上一层薄薄的糖衣,整个糖葫芦像一座水晶塔。这也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为什么总爱上他那儿买糖葫芦的原因吧。
山楂树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一晃十几年的光阴过去了。白胡子老人离开了我的家乡,可那糖葫芦的味儿却仿佛还留在舌尖。今后,让我上哪儿去再重温这一缕香甜的滋味呢?
【篇二:秋天】
秋天,在有的人眼里,似乎总是满地的落叶,光秃秃的树叶,一片凄凉而又孤独的景象,可我从小就对秋天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完全可以说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爱。因为,在我的眼里,金色的秋天,并不是孤独、凄凉的代表,它是丰收、豪放的象征。
我家乡的小山,它的秋色很惹人爱,能令你流连忘返。
山坡上,果实成熟了,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布满了山坡。瞧,那火红的是柿子,黄的是梨子,青的是苹果,更有那不知名的野果,满树满枝都是,叫人越看越爱越心甜。一阵风吹来,沉甸甸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拽。空中充满了果实的香味,深深吸一口气,直入心脾,多么香甜啊!这预示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大好风景。
看,南山顶上那一大片一大片通红通红的是什么?啊!是秋天的象征——枫树,满树的红叶像是燃烧着的火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枫树林中,有不少欣赏秋色的人们。他们当中有天真的孩童;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也有银须垂胸的老人。在他们被映红了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微笑。这是因为,他们在这里欣赏到了真正的秋天,体会到了枫叶的含义:把你的'生命燃烧起来吧!那会使你的生命放出光彩。秋,给予人舒畅的豪放。
爬上山头,尽情眺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繁花朵朵,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山区秋色图。那高超的技艺,就是唐伯虎也要望尘莫及了。
人们都赞美春天,说春回大地,生机盎然。我却认为,如果把春天比做一个刚刚落地的娃娃,那么,秋天,便是一个成熟的少女。秋天,有着自己的内在美,那就是成熟之美。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金色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