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熊猫馆游记】
过年期间,妈妈带我来到了福州的熊猫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名叫雷雷的大熊猫。他出生于1980年,是一只年迈的大熊猫。雷雷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受伤后被送到福州治疗,就在福州熊猫馆安享他的晚年。看着正在睡觉的大熊猫,我很疑惑:为什么大熊猫白天睡觉?经过了解,原来大熊猫是夜行动物,他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寻找食物。
2号大熊猫名叫巴斯,是唯一一只因抢食窝窝头而导致窒息并抢救成功的大熊猫。瞧,它的背多脏啊!白色的毛变成了棕色。
随着小朋友的吵闹声,我们来到了小熊猫住的地方。路上,妈妈问我:“小熊猫长什么样?”我回答道:“就是小的大熊猫吧。”“错了,还是你亲眼看一下吧。”
哦,原来小熊猫是棕色的,尾巴占了身体三分之二。小熊猫的待遇没有大熊猫好,大熊猫是一只一间房,而小熊猫是五只一间房
跟着小鸟的叽喳声,我们来到了马来熊住的地方,因为来自马来西亚,所以命名为马来熊。马来熊是熊里面体型较小的一种,它疑心重,而且很难被驯化。
奇怪的是,马来熊能连续做一个动作半个小时,比如:揺半个小时的头,从笼子的左边走到右边,从右边走到左边走半个小时,可能是在做体操吧。马来熊还特别爱吃蜂蜜,如果你给它一罐蜂蜜,它能以你一眨眼的速度全部吃光。
看完了熊猫馆,我希望大家不要再伤害这些动物了,让我们一起共同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家园——地球。
【篇二:以窗外为题的作文】
“沙沙——”“沙沙——”秋风拨动着金黄的树叶,我望向窗外,欲渐变黄的世界告诉我:是呀,秋天来了呢!淘气的风毫不留情地摇下一地的树叶,大地仿佛盖上了一层金色的毛毯,似乎已经准备好,迎接更寒冷的冬天。
我打开窗户,站在窗边,一阵凉风趁机钻入窗户,阵阵凉意迎面扑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这使我愈发感觉到,秋天的脚步是多么的近。再也听不见百舌鸟清脆的歌喉了,几近光秃的树干上,也没有了燕子的身影。只有一群麻雀站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吵着,我想:它们或许正在开准备过冬的会议吧!
太阳一点、一点掉入漆黑的宇宙,幸好还有一丝晚霞残留在天边,我感到一阵凄凉。而鸟儿们的叽喳声,也渐渐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忽然,一个充满童稚的声音打破了这傍晚的寂静:“奶奶,奶奶,你来找我呀!”我的目光被牵出了窗外。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躲在树后面,笑嘻嘻的说道。“哎,奶奶老了,走不动了,妮妮呀,你快出来。奶奶带你回家吃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气喘吁吁地说着,而眼睛还急切地环顾四周,找她的小孙女。不知怎的,一种说不出来的心酸涌上我的心头。我仿佛在那个小女孩身上看见了我的身影,淘气、不听话、和奶奶作对、天天惹奶奶生气的我,此时此刻,我万分自责。同时,又有一种温暖涌上我的心头,我不知道,在这么冷的天里,奶奶是否多穿了衣服,是否还在挂念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时此刻,虽然窗外一片萧瑟,但我的心却有了暖意。我关上了窗户,拿起电话,飞快地拨了一串数字“嘟——嘟——嘟——喂?”“喂,奶奶,是我……”
【篇三: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题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的民族。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再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月”字牵引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满月更是被人们看作成了团圆的象征,中秋节也因此而来。我的明月几时有,我的明月在中秋。
日历又被翻过去了一页。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一年已过去了大半·。中秋节也悄然临近。我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再过几天爸爸就要回来!
在麻雀的叽喳声中,很快就到了中秋,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等一下就要回家。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一大早我就跑到村头去望。望啊望,爸爸怎么还不回来;望啊望,我的眼快要望穿。一个接一个的人从我面前经过,我是一遍又一遍的查看。唉,爸爸怎么还不来。心情一点点的低沉下去,慢慢的由失望变为绝望。最后一眼,再看最后一眼。从远处慢慢走来了一个人,这熟悉的身影,这熟悉的脚步,我终于等来了爸爸。我一个箭步跑上前去,思念在这一刻汇成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中秋,最终终又团圆。
天色逐渐的昏暗下去,一轮满月也在悄悄的升起。我们一大家子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我和妹妹缠着爸爸讲在外打工的趣事。爸爸拗不过我们,一个接一个的趣事逗得我们捧腹大笑。爷爷也不甘示弱,捋了捋胡子,就开始给我们讲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百听不厌,我又一次被嫦娥后羿的感人爱情所动容。奶奶第一次开嗓给我们唱戏曲,我一会儿被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的气魄所震撼;一会儿又被黛玉葬花的故事所感动。不知不觉间,已然到了深夜。此是月儿最明时。
我侧躺在床上,从窗中望那轮皎洁的圆月,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团圆。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团团圆圆,只要家人幸福安康,就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重要。我双手合十,虔心祈福:希望我认识的人和认识我的人都永远的平安幸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我敬你一杯。愿明年的中秋,还是一样的团团圆圆!
寨里中学九年级六班 韩梦洁
【篇四:外公是棵樱桃树读后感】
《外公是棵樱桃树》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安琪拉。那涅第写的,曾荣获意大利安徒生大奖。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托尼诺。他是个普通的孩子,他很顽皮,但也有他善解人意的一面。但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还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外公,一个热爱动物的外婆。托尼诺的外婆毕生最大的热情全都放在那个鸡舍里,她养得那些鸡常在她身后跑,所有的鸡好像都听得懂她的话。外婆对鹅更热情,她偏爱一只叫“阿凤”的鹅。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字里行间都焕发着亲情,就像一颗颗饱满的大红樱桃,甜蜜多汁。托尼诺的外公在托尼诺小的时候种下了一颗樱桃树,取名为“菲莉丝”。托尼诺与“菲莉丝”一起长大的同时,外公也变得年迈了。在外公耐心的引领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善于观察思考的托尼诺学会了倾听自然的声音——樱桃树的呼吸声,山雀妈妈喂饱山雀宝宝的叽喳声,蜜蜂吸饱花蜜的嗡嗡声……平常不易发觉的声音,在闭上眼睛注意倾听的这一刻,变得清晰动人。
托尼诺有着一颗坚强的心,隐藏在普通孩子的外表下,当外公随着时光的飞逝而变得年迈,政府因为修路而要砍掉樱桃树的时候,托尼诺成了捍卫樱桃树的小英雄。因为樱桃树并不仅仅是一颗树,它是家庭与生命延续的象征,更代表了外公的精神。
阅读完这本书,我的眼眶不知不觉的湿润了,觉得我也要像外婆一样热爱、保护动物,懂得了亲情应该如水对鱼一样的宝贵。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身边的人,把家庭与生命的精神延续下去。
【篇五:外公是棵樱桃树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书叫《外公是棵樱桃树》的书,它是由那涅第编写的。这本书讲的是托尼诺和他的外公的故事。
在书里面外公虽然是个老顽固,但是,他却是个非常温柔和会让人感到很体贴的外公,在外公耐心的引领下,托尼诺逐渐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学会善于观察与思考,他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樱桃树的呼吸声、山雀妈妈喂饱山雀宝宝的叽喳声、蜜蜂吸饱花蜜的嗡嗡声……外公还教会了托尼诺如何与动物相处。
我觉得托尼诺的爸爸、妈妈应该找找各自的不足,因为他们经常吵架,生活从此变得没有生机。妈妈经常说外公,要改变这样一个老顽固的生活,要改掉经常说话有点怪的习惯。但是,外公从来就不听这种话,他就只想生活在自己这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永远和菲丽丝、阿凤、我还有那栋老房子和菜园在一起,那样过着轻松愉快的生活。
读到这本书托尼诺的外公和外婆都过世的地方,我非常伤心。我觉得像外公这么热爱大自然、能让别人快乐起来的老人,应该安静、祥和的死去,而不是这么凄惨的离开。我更喜欢托尼诺,因为他的勇敢,才帮助外公保留住了“菲利斯”。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爱我的爸爸、妈妈和亲人们了,感谢他们对我的付出和爱护。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希望我的家庭永远幸福、美满。
【篇六:一件难忘的事】
每当看见试卷的时候我就想了妈妈打我的情景。
那天,铃声刚响,老师抱着一摞试卷严肃的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扫视了大家一遍说:“我把做天考得试卷发下去。”
老师报着同学们的分数“陈毅”95分。我听到他的分数,更紧张了。心里不禁念叨:“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看漫画,不打游戏机,不看电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着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呀!”这时候,我的试卷发下来了——59分。我害怕极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由得心里直打鼓。我仿佛看到老师斥责的怒容,仿佛听到父母无奈的叹息声和同学们的嘲笑声。
放学了,我在路上听见小鸟的叽喳声仿佛听到小鸟的嘲笑声。
回到家了,妈妈正在厨房里,我耷拉着脑袋地从书包里拿了出来,妈妈拿着看了看生气地说:“今天我非打你不可。我听了害怕极了恨不得钻出一个洞来。妈妈拿着衣架打了我几下。打得我狗血喷头哇哇大叫。
通过这次教训我不断向上提高。
【篇七:大美北京】
自然的风光与建筑的结合使繁华的北京城更添一种别样的韵味。像那夕阳下的十七孔桥,夏日沐浴在圆明园花池中的朵朵莲花,北海湖嬉戏的野鸭,都让这年岁悠久而沉寂多年的古朴建筑充满活力与生机。
立冬前后,风中夹杂着些许寒冷的气流。漫步在颐和园——尤其是在日落时分,便会看见许多摄影师驾着大大小小的录像机正蹲在十七孔桥岸边静静等待着什么。于是你好奇地望向远方,一轮明阳挂晴空。太阳光不像清晨时那么刺眼但却将所见之物映上一片橙光,这时,再去看那十七孔桥。桥洞不知何时已泛上了一层金光,并且那金光正在以肉眼可见的缓慢速度不断向前延伸,倒映在河水中。水面的波澜赋予了它一种梦幻的动态感。
此时你不由得惊叹其壮观,心中仿佛也泛上了金光,和它们一同陶醉在漫天霞光中了。
石桥本无生命,但却在那一刻变得鲜活起来,像是在接受光的洗礼一般,那令人震撼的景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地球的公转赋予这个世界不一样的景色。
转眼间便到了夏至——荷花盛开的季节。叫上同伴,乘车赏花。圆明园如同年迈的智者,凝视着进入园林的每一个人。即使那里的光辉盛景几乎全部沉沦在旧时代的伤痛中,但池中的荷花仍旧按时开放,默默地为这伤痕累累的园林添上一份朴素的华丽,不求回报。
清风徐徐,那宽大的叶片微微摇动,连带着茎上的荷花一同舞在碧水中。将沉睡多年的圆明园从中唤醒,独自展示着它的自然之美。
光阴如梭,又到了冬季。踏着满地积雪来到北海胡同。耳畔传来积雪被踩碎的咯吱声和麻雀的叽喳声。
穿过狭长的胡同,来到北海。湖面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其中还夹杂着落叶与树枝。野鸭在还未结冰的区域划水,争抢着这最后一片圣水。这片在寒风中沉寂的地方顿时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在北京,你能看到很多这样自然与建筑配合得恰到好处的景色,它们因自然而焕然一新。北京的美不只是建筑方面的震撼,更有与大自然巧妙结合的画龙点睛般的美。
【篇八:我喜欢夏季】
春天里,嫩草探出头;秋天里,枫叶纷纷飘落;冬天里,大树披上了白衣。唯有夏季,澈蓝的天空就像被洗过的宝石,白云缓缓地飘动,树木高大,绿叶浓郁,小鸟在唱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似花仙子一般。就在这时,你会听到知了的鸣声,它在向人们宣布:夏天来了。
夏季,呈现出一片色彩缤纷的壮景:美丽的景色,飞舞的裙摆,可口的冰激凌……我喜欢夏季。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一天,清晨,我就被小鸟的叽喳声给吵醒了,这是在向我预示吗?妈妈喊了我,我赶紧穿好衣服,跑下楼去。我们今天的行程早就有了安排——要去外婆家,摘葡萄吃。外婆看到我来了,开心的说:“来,尝一颗葡萄吧!”我一边吃着葡萄,一边笑着看着外婆说:“谢谢外婆!我们现在就去摘葡萄吧。”“好啊,走吧”外婆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外婆便带着我,朝着葡萄前进。还没进入葡萄园,便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葡萄香,我跟着外婆进去以后,哇!真是一片壮观的景象那!每根藤条上都挤满了葡萄,有青的,有紫的,他们紧挨在一起,好像一个个欢笑着的胖娃娃,似乎在喊着:“欢迎欢迎!”我迫不及待的摘了一颗,慢慢地剥开皮,葡萄汁溢了出来,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果肉,饱满、诱人,放入嘴中,酸酸甜甜、柔柔嫩嫩,回味无穷。我于是拿着盘子,摘了好多可口的葡萄,带回了家,慢慢品尝。
在暑假里,我还与爸爸妈妈一起外出钓鱼,虽然我没有多大的耐心,仅仅钓到了一条,但那也是我的劳动成果。爸爸妈妈就不同了,他们一下午都坐在那里,聊聊天,喝喝茶,不知不觉的,鱼篓都已经满了。我们钓完鱼后,满载而归,十分快乐,随后迎来的便是一顿大餐。
夏之色如炎的金,如沙漠,如阳光,似乎是热情的招待。夏是金灿灿的,给一切都带来了无限的明媚和灿烂。
我喜欢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