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请拥有一把扫帚】
自从我记事开始,天空就飘落着一片片的尘埃。
那尘埃曾经不算尘埃,有如雪花的触感、樱花的淡香,三三两两地飞进门来、驻足在我身上,再细看,形色各异,诸多让我难以忘怀。
曾经的信息如此,它们是一摞摞翻来覆去无数遍插进卡槽的磁带、是表姐打工挣钱才为我买来的碟片、是就连去上厕所都要急忙抄起带着看的小书……我小心地、津津有味地浏览着它们,而它们帮我推开了大千世界之门。
但是后来,它们变得像灰尘一样小了,大多难以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张开嘴,只有五味杂陈,触感不痛不痒,转瞬即逝。它们堆积在地上成了一层不再被问津的土。
现在的信息就像这尘埃,被网络过滤、分解,掉落的,只有那些细碎的片段。它们努力向我传达着一些新的事实,但是难见得多少有启迪思想的光辉、引人入胜、使人欲以求根溯源、掘地三尺,探挖出珍奇财宝。
尘埃像上海秋天的霾刺激着我的鼻腔。我呐喊、嘶吼,但是大家都开始习惯、适应了这样的味道、这样的触感、这样的匆匆而过。愕然,大家开始沉浸其中了。
信息碎片们有价值吗?自然。它们是公交上、旅途中、路灯下最好的陪伴。它们随手滑滑就是一大把,只要擒到了几个,就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不见得谈资就是黄金,更何况如果它们不成为谈资,就只能作为一个情感发生器留在记忆的角落,或是成为文章中一句单薄的引用。这就是它们的特点:轻。它们不仅轻薄、而且轻易;不仅轻易、而且轻浮。人们以为自己读到了人间真理、洞若观火,但不知细节在短小精悍中被舍去;人们以为自己得到了养生秘诀、心神皆安,其实有多少利益驱使又有多少哗众取宠?
碎片们不仅缺少了实质、也缺少了情感寄托。古时有黄生借书、过去有攒钱买卡带,但现在各种信息唾手可得,于是很难珍惜爱戴之。书袋和鹅毛被、满腹经纶和一腔网文,绝不仅仅是知识性、文化性的缺失那么简单。
此外,信息碎片具有类似毒品的吸引性,在生活压力和精神诉求价值降低的共同作用下效果更为显著。依我看来,信息碎片是碎片化社交、阅读、购物等行为之源,它们是信息碎片效率优势和质量劣势的外在表现。
杜绝碎片是不可能的,是反智、反科技、反人类发展规律的,客观上是不利于商业繁荣和现代的经济效益的。生活节奏要求我们拥有接受信息碎片的能力,但我们不能把这个能力作为真理和知识来源——头脑与书籍的替代品。况且沉浸于碎片之中、放思考与静心阅读而不顾不也是一种反智行为吗?
请记得也要拥有一把扫帚、偶尔清理出一片干净的空间,这样才有地方看书、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