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赤胆相关作文

【篇一:论晁错】

半生的岁月豪情,半生的执着劳顿。一声令下,不容他辩驳。

一刀两断。

景帝平定内乱后,国家依旧静无波澜。但千百年来,那个峭直刻深的赤胆忠魂,那段轰轰烈烈的半生岁月,怎么可能就此无痕。

他怎知朝堂之上忠奸之谏都要顺应众心?大忠之人终究是寥寥无几,谁无心扶立自己的威望而任由他人的意志磨灭?即便是忠臣,嫉恨的目光也足以令人惊骇。他抓住自己的学生肆意上谏,孰知门外众人早已议论哗然。

于是他用自己的后路,坚持着他的政见。哪怕一不小心冰冷的刀锋便会架到脖颈,也不能让他消停。自古严苛之人少友薄命,虽让人心寒,但顺应众人之心而不逆水推舟仍是封建制度中人人恪守的准则。可他不知道。又或许他知道,只是性格使然,他不愿白费口舌来央求他人为中央让利。

为国谋利者众。只是牺牲掉自己的声誉来捍卫国家,忍受非议而不移初心的,必是要兼备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谋划见解,才能为人赞颂。

可是晁错,又非如此。

他是忠臣,但又太不懂策略,不知迂回。一介臣子,忠于朝廷是好的,但若是太急于求成,鲁莽死板,甚至冒犯了皇上的利益,那就成了愚钝的忠诚。此时此刻,且不谈国家,即便是他自己,他也无法保全。

于是,晁错的高见远谋,晁错的忠心赤胆,晁错的为师之恩,晁错的“忠孝两难全”,在他的急于攻成,小肚鸡肠和奸佞之人的陷害之后,全部化为乌有。

一时间,风云突变。

当原本应该进宫的车子停在了东市的街头,在史书轻描淡写的腰斩背后,该是晁错怎样的震惊,怎样的冤屈,怎样的愤恨,甚至,怎样的无助。

景帝最终还是削了藩。他完成了晁错的追求,却提前一步剥夺了晁错亲眼目睹成功之日的权利。

“吾亦恨之。”

只是晁错之死,原本就不可避免。他固执的过了头,连刚愎自用都那么笨拙,有大忠大义而无大智,迟早,会成为那个朝代的牺牲品。

后世的人是宽容的。

晁错,也就成了世代嗟叹的传奇。

悲壮,凄凉。

【篇二:那一刻我们铭记在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历史的长河洗刷不去英雄的功绩和英雄本色,那一刻,我们铭记在心。

屈原,你对国家忠心赤胆,却屡遭诬蔑。奸人当道,你无法施展自己的雄心抱负,你深刻地体会到做忠臣不易,可你毅然走上这条道路,不曾后悔。你孤零零地走到汨罗江边,叹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你又对着滚滚的江水惋惜道:”如今我已是罪臣,哪里有我施展抱负的地方呢?……既然我活着遭人陷害和侮辱,不如一死方休,让公道还我清白。”话音刚落,你就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江中,那一刻,我们铭记住你的忠贞。

诸葛亮,你是知慧的化身,街亭的丢失对蜀军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你从容的指挥军队有序撤退,自己抚琴一把独坐城墙头笑看浩浩荡荡的司马大军。这种胆略谁人能及?司马大军兵临城下,司马懿见你笑容可掬,不敢轻举妄动,惧怕你有不可告人的埋伏。你暗自算到司马啊,你少了这份多疑,空城不就早攻克了吗?不久,司马懿大军狼狈地撤退了。你起身走到城墙头,说道:“司马者,小人耳,果中计也。”你放声大笑,上演了一出完美的“空城计”,那一刻,我们铭记住你的豁达与聪慧。

翻开中国近代史,三个耀眼的字映入眼帘——毛泽东。你力挽狂澜,把落后的中国推向世界强国之林,以全新的面貌屹立在古老的东方,你曾经鼓励世人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你在庄严的开国大典上昂首向世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们在那一刻铭记住你的爱国热情和不屈精神。

值得我们铭记的人和事多不胜数,那是因为中国人坚韧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世代传承,玉树地震的那一刻我们铭记在心,我相信中国人民不会倒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