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相关作文

【篇一: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我来到龙庭托教已经两年了,我最熟悉的是幽默风趣的陈老师。

他高高的个子,一张瓜子脸,脸上每天总带着微笑,鼻梁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镜里还藏着一双犀利的眼睛哩!

说起陈老师的幽默风趣,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吧!一天中午,老师和我们一起吃饭,他“吧嗒吧嗒”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那速度真叫一个快啊!吃完饭就会来陪我们聊天,谁知他一来就手舞足蹈,左一跳右一跳,左一晃右一晃,嘴里还哼着歌,“登、登登、登、登……”逗得我们捧腹大笑。

还有更神的是他懂心理学,通常知道我们心里的想法,没有什么事情能瞒住他的眼睛。他经常说出我们在学校和家里的一些表现,真像他亲眼看到一样,到今天我也不明白他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很多趣事,我就不一一写了。

陈老师的书法也写得非常好,笔力劲挺,气韵生动,他有时会教我们一些书法技巧,我非常羡慕他。以后一定也要好好练书法,像他一样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这就是我们幽默风趣的陈老师,这样的老师你是不是很喜欢哩!

【篇二:世说新语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整本书共36门学说,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300年间的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这本书是好多典故的源头,比如我们课本所学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经常这样,难免被人取笑。有一次连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镇定地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借孔子之言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说“艾,艾”,但只有一个“艾”罢了。

身在庐山的远公,年龄很大了,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远公用恳切的言辞,将“一寸光阴一寸金”和“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深深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正因为《世说新语》有这样的特点,明代的学者胡应麟才如此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

【篇三:风雨之虹】

在一片诗意连连的土地上,在一片河水潺潺的土地上,在一片飞鸟过往的土地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名字,闪现着一个动人的名词,那就是风雨桥。

与其说风雨桥坐落于凤凰山下,施州大道旁的一个灵气氤氲的地方,我更愿意说它是横跨在一条“浅处无妨有卧龙”的“小池”上,过着凭风听雨的生活;与其说风雨桥坐落于清江河岸,于上承接凤凰桥的灵水,于下输送着一波波翻涌的人群,我更愿意说它是两地两桥的综合,是一座有着清江桥历史气韵的“古桥”,也是一座有着凤凰桥典雅气息的“风雨之虹”!

它的美,是承接两地的美。交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可是,在一座水路纵横的南方城镇中,没有了桥,就相当于失去了推动经济发展的脉搏。而风雨桥,正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在这里,你总能看到人来人往的景象。

风雨桥不仅可以连接两地,疏通着一个城市发展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一个城市重要的精神文明,它还连接着两地的人心与情感。

试想,在一座繁华喧闹的城市,关爱被水泥掩盖,奉献被辞藻替代,而人心也被河水分割,那该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啊,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只有阴暗,只有利益。可是,只要有了桥,一切都可以被重新连接。白天,桥上的老人们、中年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地来到这里,摆上一架方桌,放上几粒棋子,来一围精彩的博弈。他们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心中早已褪去了黄昏的景致,水光泛起智慧的粼光,映衬着这一和谐、美好的境界。晚上,桥上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欣赏着这一美丽的景色,有的取撷着水色的穿流、山光的绵延,有的伫立欣赏着桥上吹拉弹唱的音乐,还有的趁着夜晚的寂静,散步漫谈。一个城市的美,尽在此展现!

它的美,是衬托环境的美。试想,在一片泛着水光的河上,没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桥来映衬,那该是会失色多少。桥上的人,是水的心事,桥的美,是水的语言。水的美依靠着桥来传递,而山的美,也靠着桥来连接。试想,在一片绵延的山峰间,没有了桥梁来支撑起山的骨骼,没有了桥梁来传送两地的文明,那该是会多么寂静。隔山对唱,不如喜迎鹊桥。有一届女儿会就在此举行,因为风雨桥的意义,正是牵引人心的靠近和姻缘的相遇。

它的美,是古色古香的美。一条美丽的玉带轻盈地挪移着自己的身姿,回照着她的靓姿倩影;座座绵延的山峰威武地伸展着自己的臂膀,传送着她的笑语轻言。数根大柱伫立江底,高高的亭阁直耸蓝天。在砖瓦鳞片似的铺盖,在屋梁塔尖似的扶摇,在红漆渲染的诗意,在卧椅勾勒的典雅,在她身上淋漓尽现。

它的美,是承载记忆的美。小时候,下午时分,我常由此经过,一边背着老舍的《猫》,一边啃着嚼着玉米棒子。那小猫“败花折枝”的憨样和它那“屏息凝神”的可爱模样便在我的边走边读中,融入了这一片天地。每个人都有美好的记忆,若要选择“保鲜”的方式,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高科技手段,妄图用照片来锁定这一美丽的时刻。而我一直相信,只有这风雨桥,才能将我的记忆尽数吸纳,待现在的我再走上桥去,仍能闻到那历史的气韵。

风雨桥,正像一座横跨两岸的彩虹。它连接着东西,承接着文明,传载着记忆,给人们带来美感和诗意,也永远为人们保存了那一个心灵的栖息地!

【篇四:我期待故乡的雨】

雨,在人们看来都是千篇一律,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我觉得故乡的雨是幽奇的。

有时,它在濛濛之中透出一抹隐隐浅绿;有时,它在茫茫之外露出一团淡淡水红。细雨沥沥,微风轻轻,庭院中的那几棵梧桐树颤动着枝叶,农家小院的影壁墙在我的记忆中慢慢清晰。

故乡的影壁墙,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清新淡雅的画卷,看到这影壁墙,我仿佛已经深深陷进去了。这里的天蓝莹莹,云软绵绵。天上的云像棉花糖一样甜蜜柔软,感觉好舒服的样子。影壁墙静静地站在正对家门的院子里,暗黄的泥土上,写满岁月留下的伤疤,长满绿色的苔藓,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哲人。

影壁墙即使任凭风雨摧残,它也不曾倒下,我不知道它苍老的“面容”是否还能经起未来的风雨。几棵柳树在细雨中摇摆,不禁让我想起韦庄的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雨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随着时光的推移,记忆淡淡地远去,昔日似梦,却非梦。忽然在脑海中浮现几句宋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光阴似箭,十几年过去了,又迎来一个细雨绵绵的季节。桐树的叶子还未曾舒展,一簇簇硕大的桐花更是美得叫人心醉。一棵棵树,一座座房屋,好似一幅水墨画。

如今的影壁墙已经焕然一新了,它的身体已经换上一套光洁亮丽的服装了。

日出的壮观和日落的美丽,柔软的白云和淅淅沥沥的小雨,红砖绿瓦的房屋和光洁玲珑的墙,好似一幅风景画。

微风阵阵,细雨绵绵,我拾起一朵随雨落下的紫铜花。故人云:“文化傍依着山水,文化就显得超逸;山水积淀了文化,山水就有了气韵。”这饱经风霜的墙不正是蕴含着气韵吗?

雨滴落在地上,泛起一圈圈涟漪,泛出故乡特有的温馨,荡出故乡春天的气息。

故乡的雨深深打动我的心,因此,我期待故乡的雨。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