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签子相关作文

【篇一:路边摊】

作为一个吃货,我认为真正的美食不是山珍海味,而是“路边摊”。

比如说煎饼果子,别看它平平常常,其实里面的功夫学问也不少。要是想摊出一张合格的煎饼可不简单,倒面糊时要小心,否则,少的话摊出的煎饼太薄,多的话口感就会下降。

鸡蛋,火腿,果子都是一门学问。只要煎饼一出炉,人们便会争相购买,有一句著名的话说“煎饼果子来一套。”大概说的就是有关煎饼果子一吃起来就不容易停下来的意思吧。

还有羊肉串,首先,得把羊肉腌好,让羊肉入味,接着,把羊肉穿在竹签子上,烤羊肉时,要掌握好火候,要是烤糊了,味道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串肉时也要注意,否则也会对味道造成影响。说到羊肉串,那绝对是夏天夜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一个摊位前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咬一口,肉香四溢。

再比如说烤冷面,烤冷面也是一种街头巷尾的美食,它其实和煎饼果子有些相似,但是烤冷面以面为主,而不是面糊,但同样的,烤冷面的制作方法也不简单,冷面之中还可以夹火腿,肉松,菜叶。经过铁板的烘烤,香脆可口,刷上酱后,则更是色香味俱佳。

所以,别说“路边摊”不卫生,此种风味的美食要的就是这个彪倍爽的劲。

不管别人怎么说,在我看来,“路边摊”,才是真正的“美食城”。

【篇二:学做冰糖葫芦】

今天阳光很好,真个人都开心的不得了。正好今天不上学,爸爸在家教我学做冰糖葫芦。爸爸做的冰糖葫芦特别好吃,每次爸爸都会给我留几个吃,一说到学做,就更开心了。

爸爸把今天从集市上买回来的山楂,我们叫山里红,放到盆里洗干净,有的上边还有山楂的根蒂,需要把根蒂揪下来,要不然的话影响口感。这些山楂都是最好的,一个个大的很,差不多有乒乓球这么大,而且红的诱人。把山楂洗干净放到篦子里晾干。爸爸开始炒糖浆了,爸爸拿出来一口锅,放到火上边,打开火,等锅里的水汽全都干了以后,又见爸爸拿出来一袋冰糖,爸爸说,做冰糖葫芦一定要用冰糖做,这样做出来的才会颜色漂亮,口感甜而不腻。

爸爸在锅中放一点点水,然后把一袋子冰糖全都放进去,用勺子开始不停地搅动,慢慢的冰糖开始化开了,变成白色的泡泡了,接着继续搅动,开始慢慢发黄,有一点小泡泡,爸爸说这个时候的糖才算是好了,这时候把山楂用竹签子穿起来,轻轻地在锅中的糖里边转一圈,然后再铁板上摔打,让它静止在铁板上,铁板一定要抹一点油,不然的话容易粘住,就这样一个一个摔打在铁板上。爸爸叫我试一下。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在锅里边一转,往铁板上一摔,竟然成功了。

都做好以后,吃一串自己做的糖葫芦,嗯,很甜,也很好吃,自己做的就是不一样,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而且我还学会了做糖葫芦。

【篇三:红岩读后感】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的英雄志士用鲜血换来的结果,血染红岩,才挣得今天的安居乐业。

书页在指间缓缓翻动,那一幕幕令人涌动的画面在脑海中迅速流动:许云峰以超人的意志在敌人的魔掌中两次战胜死神,在与世隔绝的魔窟中用双手挖出一条条越狱的通道留给战友,自己壮烈牺牲。江姐看到丈夫彭松涛的头颅挂在城楼上时,把刻骨之痛深深埋没在心底,把满腔的悲愤化为革命的动力,她说:“毒性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成刚在狱中受到各种严刑拷打,催眠术,测谎仪,在美国新药诚实注射剂……依然无法动摇其革命信念,他居然还在敌人审讯室里大声朗诵:“我的自白书”。不禁令敌人的惊慌失措。电网、高墙、酷刑、死亡都不能阻止狱中共产党对党和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都不能动摇他们崇高的信念。

疾风暴雨,血火硝烟已经散去,我们已进入经济建设的高潮时代,有些人认为《红岩》已经过时,在和平温馨的环境里,应该如何致富营造好自己的小家庭。革命战争史不必再提了,很少有人问津,倘若革命先烈地下有知,他们会怎么想啊!

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能忘记党的革命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失去对革命信念的追求,个人没有一点精神。从蒲志高到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都是对党和革命丧失信心,他们私欲膨胀,贪图享乐,追求腐朽生活,他们受到人们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繁荣昌盛,人们生活幸福美满,这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来的。他们的事迹永远在我们心中,他们的精神万古长存。

掩卷沉思,青少年学生应该牢记党的革命历史,把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广大!

【篇四:听听那熟悉的声音】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我埋头于书本之间,抬头望望那闪着点点星星的黑幕,呆呆地发着愣,“吧嗒……”拧门的声音把我从虚幻中拉到现实。

“吧嗒”多么熟悉的声音,仅仅是短短的一声,带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温暖。

依稀记得昨日,轻轻的“吧嗒”一声后接着便在小碎步的声音,那么小心仿佛是怕踩到什么贵重物品似的,又是那么轻柔像是担心吵醒襁褓中的婴儿。母亲轻轻地拉出椅子坐下把切好的橘子用竹签子一一插上,柔声地说:“来,休息会儿……”她把竹签一插,签子连同橘瓣一齐分开了,小心翼翼握着短短的竹签,递到我手中。“小心别掉了。”母亲总是这样话说得干练而简短,却能让我感到温暖。母亲关切地看着我。我轻数着盘中的橘瓣,“一、二、三……”而且切得又是那么好,大小均匀,一根根签子连着橘肉,小巧精致,回头与母亲对视看到她脸上大大的微笑,和满脸的愉悦。“吧嗒”不知从何处来得一阵风带上了门,那熟悉的声音,如梦幻般不失时机地响起。我顿悟到,母亲与我不正如那竹签与橘瓣,紧紧地相连。

清晨,当第一缕光照到我时,我的睡意还没有散去,迷糊着,似睡非睡地躺着。恍惚间,听到一声熟悉的“吧嗒”。是母亲吧,我猜。被子的一角先是被谨慎地揪了一下,但很快就停止了,一片静悄悄地没有任何声音,过了一会儿,脚步又轻轻地响起“吧嗒”又是一声,再明显慢了,缓了。想来,母亲必是想让我再睡一会儿,最终犹豫地出去了。

泪无声地从我脸颊悄然滑落,一滴滴地掉在枕巾上,我没有拭去,静静地回忆那熟悉的“吧嗒”声,那么亲切,那么动听……

那一次次“吧嗒”的声音,记录着母亲对我无尽的爱,记录着这点点滴滴的美好。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