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农业科学家的梦】
我,2001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在省城农业科研所待了几年后,来到我的家乡华容县,为父老乡亲做一点实事,建起了一个育秧大棚。
“大家好,欢迎来到华容县重点科研基地——三封寺育秧大棚!”这个星期五,我们育秧大棚又迎来了一批小客人,他们个个好奇的东张西望,这时,就得我这名农业科学家出马啦!
我领着大家来到催芽器旁,大家争先恐后地问:“这是什么?干什么的?”我看见大家对农业有这样浓厚的兴趣,心情很激动,便滔滔不绝讲起来:“这个呀,叫做恒温催芽系统,使用这个机器的时候,我们会把秧苗的种子——大米,均匀的铺在上面,并用35度左右的温水来催芽。”大家不约而同地低下头观察起来,这时我按下一个隐蔽的按扭,上面那个像花洒的龙头就喷起水来,大家都惊讶极了,有的掏出手机拍照,有的,不停地做记录,看到这一幕,我嘴角不禁漾起一丝微笑,后继有人啊!
“大家请看这儿。”我把头上那顶旧草帽摘了下来,拿在手上,指着大棚顶上的一张黑网。“这个呢,就是大棚的遮阳网,就和咱的遮阳帽差不多,能把强烈的阳光挡在棚外,不过,它的作用更大,它还能保证棚内保持30℃左右的温度,让秧苗们不会‘着凉’。”听完我的讲述,大家都被我逗乐,笑了起来。一个机灵鬼发现了幼苗头顶上的“水珠”,大声地叫:“叔叔,快看!”“小观察家,这是秧苗在呼吸。说明它长势良好。”
送走小客人们后,我和工作人员又投入到工作中了,“嘿!老王,那一盘秧苗还是黄色的呢!赶紧给它‘翻’个身吧!”老王走到铁架前,熟练地转动着它侧面的手腕粗的轮子,铁架便缓缓转动起来,处在背阳面的小苗立马面朝阳光了。几天之后,它们就可以“返黄还青”了。
看着这些粗壮的秧苗,我陷入了沉思:什么时候能把“大棚”移到稻田里去呢?
【篇二:平凡的我】
Hello!大家好!我叫高级筛米机,出生在各位辛勤的叔叔阿姨手中,是他们把我带到了这个可爱而美好的世界。现在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正在华容县铭泰米业的生产一线工作。
这个公司是一家集稻谷收购、大米和面条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规范化企业。公司地处“鱼米之乡”华容县的三封工业园中,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好地方。公司十多年以来,一直积极践行“绿色环保至上、产品质量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扶农惠农至上”的行业目的,公司发展形势非常好。呵呵!这个地方不错吧!
而我呢?就是这个公司的一员,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在这儿的工作看起来比较轻松,但是不能有一点儿疏忽,否则我可就罪大恶极人了!你瞧!“哗!”的一声,一筐大米倒进了我的身体。哇噻!我又开始兴奋地工作了!大家看,我工作的时候是不是很像一位舞者在跳舞呢?我使劲摇摆着身体,认真进行着筛选……嘘!大家可别打扰我哟!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属于较重要的部分了。我的身体下方有两个似滑滑梯的分类库,左边负责装载在加工过程中被搅细碎的米,这种米是已经淘汰了的;而右边装满的则是颗粒饱满的大米。我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分类后,才能让叔叔阿姨们进行包装再销售。我处于生产工作的一线,这是大米加工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所以我每天坚持工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让人们能吃到优质的米饭,开心的生活每一天,看到大家开心我也快乐着!
在整个生产线里,我有许多兄弟姐妹,我们都连于一体,但只需1位操作员和两位装袋封口人员。所以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一致,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时常,有许多老师带领学生以及领导来参观我们公司。对于我们这群全自动化的兄弟姐妹们辛勤的态度和工作效率更是赞不绝口。一群群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让我感觉到了自身的价值,我非常自豪。因为我们的努力让人们过着安康的生活,我暗自庆幸自己的岗位,并下定决心会更努力的工作。
朋友们,这就是我,一个平凡的我,你们觉得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