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分享?占有?】
以前常听到电视里的一句广告词:分享是一种快乐!可那只是某种零食的促销。而当我们身边正开始出现一批又一批共享生活的产物时,我们才意识到大共享时代来临了。
我原本以为,所谓共享生活就是传说中的乌托邦——然而事实上两者大相径庭:共享并不是共同生产,按需分配。它好像把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只不过这里不但可以借书还可以借车、借球、借场地……越来越多的东西正在被共享化。
共享固然是一件好事吧。以前出门,骑车出行的人往往顾虑重重:车被雨淋后锈蚀了怎么办?车锁被撬,车被偷走怎么办?现在你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租辆自行车,各式各样,颜色款式任君挑选,总已一款合你心意。共享场地:周末约上几个哥们儿一起出去打球,不用待在学校和别人抢场地,也不用去那种贵得要命,超过一分钟都要付钱的体育馆。扫码进门,扫码出门,一切都得心应手,方便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还不止这些。共享篮球:不用自己去体育用品店买,场地边上,扫一下码就出来一个,用完之后往框里一扔,大有甩手掌柜的潇洒;共享雨伞:地铁站里随处可见,深绿色的伞面虽千篇一律,却简约美观,结实耐用。下雨天没打伞,扫码带走一把,用完还回,只要不多的租金即可。网上甚至有人调侃:以后伴侣朋友都不用真心实意互相了解了,看到一个好的,“滴”扫个码带回来,吵架冷战了,扫个码扔到大街上就行,哪来那么多家庭破裂,朋友反目的戏码呀?
随着共享的普及,人们也渐渐发现了共享的弊端:共享单车,坏了往路上一扔,下一个使用者遭殃。随意停放,一大排一大堆地犹如路障,行人遭殃。粗心的租车者用完忘记锁车,下一个贪小便宜的人把车骑走,前一个人遭殃。小广告也有了新的栖身之处,车身、车篮甚至车轮上都贴满小广告,简直就是流动广告投放点。共享雨伞也难逃厄运,反正不是自己的就不珍惜,随便撑随便扔,不坏就不还。如若真有共享伴侣、共享朋友,恐怕大街上要丢满弃妇弃夫弃友了吧!
共享经济,是建立在人人安分守己、恪守道德底线的基础上的。书可以共享,但知识不能;车可以共享,但运动不能;场地可以共享,但友情不能!如果盲目分享,盲目占有,没有起码的责任心和公德心,难免天下大乱。在如此教训下,我们也算有了应对的方法:共享单车派专人负责整理回收,共享雨伞逾期不还,扣除押金,算他买下,这让人多少有了些顾忌。
据说最近,共享单车小黄摩拜要出口到国外了,我们真想看看,这共享经济在异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篇二:好物未必要占有】
偶尔出行,小区口一排小黄车东倒西歪,有些竟被推翻在地上,车库门前停放着上了锁的变身版小黄车,涂了漆上了油,俨然一副“私家车”的样子。到底是哪些人占有了这方便出行的好物?
偶尔上街时下着小雨,我便条件反射般跑到中国银行去借伞,奔进去,在共享雨伞的地方等待我的并不是方便他人的雨伞,而是空空如也的雨伞架,20多顶伞“不翼而飞”了?咒骂起这些随意拿伞的自私鬼却想起自己之前借的伞也没还,脸刷地红了。赶忙到家,把这顶伞郑重地放好。
偶尔记起在历史长河中最惨不忍睹的小段支流。圆明园曾以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享誉于世,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但1860年,一帮强盗闯进了圣地,数以万计的珍宝流世,世界文化就此蒙上了阴影。他们此刻占有的“好物”正像“烂铁”般展览,而他们造成的毁坏却是永恒的。
孟子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再到共享睡眠舱,当共享经济侵入中国时,请守护这份方便与和谐,而不是涂鸦过后的“私家自行车”大摇大摆地上街。在“必欲先行占之而后快”的思想引领下,我们看到的只有好物被占有的景象,更为痛心的是那些好物占有者的低素质。
只有我们认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只有我们愿意积极改正,只有我们都能拥有打工姐妹的心态——好物未必要占有,好物一定会被更多人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