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打开心中的窗】
曾经听人说过,乐观的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与生俱来就有的乐观;二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明白了一些道理而变得更加开朗。我则属于后者。
曾几何时,我会面壁“思过”;曾几何时,我会泪涌如泉;曾几何时,我会心乱如麻;曾几何时,我会……但这却与如今的我截然不同,这要从五年前说起了。
三年级时,又矮又黑的我被同学们称为“小黑妹”,面对大家的嘲讽,我很想反抗却又无能为力,于是便有了自闭心理,不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回答问题时也总是很害羞腼腆,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关注我。
已经是初春了,却还是有些冷。这天课间操,同学们都在操场玩游戏,而我却独自坐在座位上,班主任在后面的办公桌上批阅作业。太阳升起来了,这温和的阳光对我来说却是如此强烈。我受不了这刺眼的光线,关上了窗户。虽然相隔十万八千里,但还是能感到老师炙热的目光。老师缓缓地走到我身边,看着我冻得通红的双手,心疼地说:“冷吗?”我低下了头,不敢与老师直视,也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老师还是问了那个令我无言以对的问题:“那你为什么不开窗户?”我仍没有说话,但头低得更深了,不由得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在那几十秒里,谁也没有说话,我似乎感觉空气都瞬间凝固了,简直比看鬼片还可怕!终于,我看见老师伸出双手,我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本能地说了一句:“不……”老师什么都没有说,看了我一眼,对我微微一笑,那慈祥的笑容竟令我不可抵挡。窗子被打开了,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我的脸上,向远处看去:呀,我看到了什么!青翠欲滴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娇嫩的鲜花也竞相开放。原来,春天已经来了!
……
打开心中的窗,你就会看见一番别有洞天的美景!
【篇二:追梦】
捧一盏清茗,注视着《旭日》,我,陷入了沉思。
穿过飘荡的岁月尘埃,我依稀看见一个毛头小子正坐在绿草地上,盯着姐姐送给他的小人书目不转晴;我又依稀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坐在简陋的教室里,正摇头晃脑地读着刚学会的《静夜思》,如痴如醉;我更清楚地记得领奖台上那瘦弱少年的洋洋得意的表情,他手里正拿着一张红纸,作文竞赛一等奖……
似乎很小的时候,我便喜欢上了文学,或者更具体地说是文字,因为我不知道,到目前为止,我是否触摸到了文学皮毛。开始时,扒在姐姐的书上看,只觉得那么多跳动的字符真的很美,很美。后来便开始喜欢那文字中透露出的淡淡忧伤,于是便会在某个深夜,想到余光中的“一方矮矮的坟墓”而泪涌如泉。读到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黯然神伤。又不知什么时候,读到一篇文章时突然少了一些眼泪,却多了一份思考。于是,在读了《三国演义》后,便会为里面的英雄霸气而激动,在读到《老人与海》时,也会为“人只能消灭,不能被打败”所震撼。
就这样,瘦小的我背负着对文字的满腔热情在漫漫人生路上踽踽独行,寻找着一块精神的栖息地。尽管我的思想很幼稚,尽管我的行为常遭打击,可我依然相信,我在,笔在,梦便在。
终于,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我和她邂逅在麻城一中的柏油路上。欣赏着她美丽的外表,品味着她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我毫不犹豫地将梦想的种子深深地埋进她心里,我坚信在她的甘露下,这颗种子定然能生根发芽。
转眼间,一年已过,金风又起。整理着一年中的点点滴滴,我猛然发现不知不觉中,我已从它那里学得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会了协作,“人心齐,泰山移”;当然,我更学会了思考,懂得了欣赏,窥探到了文学――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般“神秘而美丽。蓦然回首,我欣喜地发现那颗梦想的种子已不知在哪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悄然萌发。”
如今,每每床头总不忘放一本《旭日》,睡前或醒后看几眼,便觉心满意足。
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还长,梦依旧,《旭日》这块苗床还将为更多新的种子育苗,我将取出这株幼苗,捎上它,继续风雨兼程――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