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见】
时隔多年,重返故乡。
已是物是人非。曾经的红顶瓦房,现早已被楼房替代。那一望无际的稻田,如今,也已然有几个矮矮的厂房卧着。
看着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迎来,我不知所措。还是父亲解了围:“来叫伯伯。”我马虎地应付了这无畏的交际后,匆匆赶上那属于自家的山头。
轻轻摘起一株艾草,往手上涂抹,便是最便捷的防蚊措施了。涂抹完毕,却又不舍得扔。紧攥艾草,我不由得陷入沉思。
年幼时,母亲总是领我一同来此,在路旁无数杂草中寻找那一株株渺小的艾草。仍记得,第一次采集艾草时,我不知其缘。母亲将采好的艾叶送到我手心。我闻了闻,觉得苦涩无比,便随手一扔。母亲小心的拾起,轻轻地掸去叶片上的沙土,又放入篮中。我看了,感到不解。
待到采集完毕,回到家中,。母亲将它们熬成汤药。一碗青绿的水,散发着淡淡的草香。却只见母亲皱着眉,看了看,便猛地灌下。她咂咂嘴,又急急地漱了口,才好了些。
我愈加愕然,不知如此之苦的药水,母亲为何要喝下。
于是悄悄打开电脑。发现艾草原是性和。想起母亲曾说她身体偏寒,却又是无法得治,只好成天捂着,夏天也无法如其他人一般衣着飘逸的连衣裙。
以后,我都与母亲一同,在山路的两旁,寻找那一株渺小的艾草。一如母亲一般,抚平那一抹新绿,掸去上面的尘土。
回家以后,我争着给母亲熬汤。我竭力说服她,让她休息。一直到快好时,我悄悄撒上半勺白糖,细细搅匀。舀出一勺,尝了一口,虽仍是苦,却也无初摘时的味甘。
却再也无暇与母亲一同,前往那蕴含宝藏的山,陪同母亲采摘那伟大的初绿。
物是人非,惟艾草如故。
【篇二:馄饨我的最爱】
要问我最爱什么,我一定会回答我最爱美食。其中我最爱的是三鲜馄饨。
三鲜馄饨是常州的风味小吃,也是我最爱的小吃。三鲜馄饨不仅味道香,而且看相特别好。一只只白里透红的小馄饨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胖娃娃浮在米黄色的汤汁里,四处“游荡”的紫菜就像迷茫中傲放的紫色小花。
一天早晨,舅舅带我去吃早饭,他说有一家馄饨店比较好吃。我便对这家店产生了好奇心。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刚下车就看到这家店里塞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才等到座位,不久后,馄饨也来了。
我望着这碗馄饨,它的样子很漂亮,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搅了搅,我用鼻子闻了闻,一股说不出的香味便向我扑来,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啊!我比较喜欢在汤面上浇上半勺辣油,清汤味加上点滴辣油的香味,简直无法抗拒。不幸的是,我吃得太急了,一不留神儿,就被烫着了。看来这三鲜馄饨是个超级难对付的“拦路虎”啊!瞧,坐在我旁边的舅舅为了能够尝到馄饨的美味,竟摘下了他斯文的眼镜,看来,三鲜馄饨的香味真是无人能敌啊!
三鲜馄饨具有柔软爽口、馅料鲜嫩、汤清味美的特色,怪不得连文人也赞誉过馄饨:包的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延后才知滋味长。
我还喜欢吃别的美食,但馄饨是我唯独百吃不厌的。馄饨,我的最爱!
【篇三:第一次尝试炒鸡蛋】
人生中,总得要尝试,而且几乎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尝试,然而,那第一次炒鸡蛋,却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一天,我肚子十分饿,爸爸妈妈又都不在家,我只好自食其力了。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敲在碗里,可那不听话的蛋壳却连同鸡蛋清一起滚进碗里了。我一把抓起蛋壳,粘糊糊的,很不好作力,刚要被抓起来时,他却溜了回去,好几次都是这样,终于,在我的努力下,那不听话的蛋壳终于出来了!终于可以下锅了。我舀了一勺油,准备放半勺,但一不小心把一勺油都放进去了!我赶紧舀出来。开了电磁炉。不一会儿,油热了,由于锅里的水没干,所以油溅得到处都是,“啪嗒”的声音回荡在厨房中。一滴滚烫的油溅到我手上,我突然感到好像有一只蜜蜂在蛰我的手。忽然,我看见了锅盖,便心生一计,把锅盖拿在手中,当挡箭牌,慢慢靠近锅,拿起装鸡蛋清的碗,迅速把它倒进锅中。终于把它倒进锅中。不一会儿,蛋的一面熟了,黄黄的,活像一个大转盘。我像大厨师一样,把锅提起来,再翻一下,可没成功,蛋在空中做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幸好我眼疾手快,拿着一个盘子接住了蛋盘。好险啊,差点儿就把蛋盘甩到地面上去了。
最难忘的还是放盐的时候,我竟放成白糖了,这一下咸鸡蛋就变成甜鸡蛋了。第一次吃着自己做的甜味的鸡蛋,味道就是和爸爸妈妈做的咸鸡蛋不一样!
吃着甜鸡蛋,我的嘴巴里是甜的,心里更是美滋滋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炒鸡蛋。尝试不仅让我觉得快乐,还让我增长了才干,也让我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篇四:炒菜】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陈老师站在讲台上,望着我们;“这周去春游,但是这次的春游要带一道自己做的菜和大家分享。”陈老师一说完,大家就纷纷议论,我一听,就吓坏了,因为我不太会做菜。
回到家,我就想春游带菜的一些要点,首先是保温,幸亏我家有保鲜盒,二是一次性筷子的问题,没有它,就要用手抓着吃了。总结完,我决定去菜场买菜。
菜场里面有许多蔬菜和肉类。我想做土豆丝,于是我挑了一个土豆。
回到家,我先把土豆的皮给削掉。再借助奶奶的力量将土豆切成一条一条的。我把煤气打开,再把火点上,我第一次感到烧饭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我浇一些油在锅里,油像金黄色的小精灵,它们蹦跳着,“把土豆倒进去。”奶奶在一旁提醒道,我将土豆一股脑的倒进去,它们翻滚着,好像在说;轻点儿。“快倒水”。奶奶喊道,我手忙脚乱的添水,差点没把锅抛翻,“加盐”奶奶说。加多少呢?不管了,就加半勺吧,我在心里默念。终于,在我的努力下,土豆丝终于完成了。我尝了尝,“怎么有股薯条的味道?”我很疑惑。
春游那天,俞书航品尝完我的菜说“不错,就是有薯条的味道”,我听完后很高兴。
【篇五:我的最爱生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有许多美食,但最令我情有独钟的是“生煎”。
生煎是我们这的一大小吃,在市里都开了几家连锁店了呢!生煎个头儿不大,像个圆锥体,上尖下平,底儿面金黄,两边黄中带白,顶上散落着绿绿的葱。远处望去,就像一个胖娃娃戴着一顶绿帽子。一缕缕热气蒸腾而上,让人一想就吃,一见就想吃上一个!
生煎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不仅因为它外形惹人喜爱,而且味道也极其美味。
拿到生煎后,可不要着急一口把它吃掉,我们可以先闻闻它的香味,光是闻香味就能让人垂涎三尺呢!更别说吃了。接着轻轻地将生煎咬出一个小洞,顿时香味四溢,让人立刻来了食欲。黄灿灿的油一滴,两滴,三滴一一流泻而出,这是你一定要用力吸一口油汁,这样吃的才有滋味。生煎入口软绵绵,咸滋滋,油乎乎的。那瘦肉馅夹在其中,吃起来油然生津。那味儿别提多美了!我小时候每次都如狼似虎地扑上去,吃的一塌糊涂,嘴上吃得全是油汪汪的,妈妈还说我的脸像小花猫一样呢!
其实这些店生煎的做法极其简单。自己在家也可以做,配方不外乎就是一些面粉和肉馅。首先用水活好面,把揉好的面,则一小块一小块切下来,用手掌使劲压扁,掏出半勺肉馅用四面的皮将馅包起来,再用双手簇拢收口,在点头用力一捏,就捏出了一个圆脸的“胖娃娃”。就这样,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生煎做好了。把它放到锅中,用微火蒸上十几分钟,这时,揭开锅盖,在又白又胖的生煎上撒一把绿葱和芝麻,刹那间,香味扑鼻而来,香飘十里。行人们都不由自主涌上前台来纷纷购买。不一会儿,一大锅生煎就被一抢而空。
唉~写到这里,我也有点嘴馋,真想溜出去吃上几个生煎,不知道现在买生煎的人排了多长的队呢!
【篇六:丝娃娃】
说起丝娃娃,你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好奇,这是个什么东西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们刚到贵州,妈妈就好奇的问来接机的司机,贵州当地有名的特色小吃有哪些。司机师傅特别介绍了丝娃娃,接下来我们几天的旅行中动不动妈妈就会问人家,这个是丝娃娃吗?我们真是迫不及待的想品尝丝娃娃。
最后一天,我们回到贵阳,爸爸第一时间在网上找丝娃娃名店地址,我们很早出发前往当地最有名的丝恋丝娃娃,结果到了一看门口排着很多人,店家说取号排队,取号一看,前面还有40桌在等,看这人气,相信一定是名不虚传了。终于等到我们了,我连蹦带跳的走了进去,服务员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丝娃娃和其他菜谱,一会就上来我们点的第一道大菜——红汤丝娃娃。
红汤丝娃娃有14道配菜,一份10张面皮,还有一份红汤。我把面皮摊在手上,每样配菜来一点点,然后再像包裹婴儿一样的仔细包好,最后浇上半勺红汤,一口咬到各种香味,真是美极了!
现在你知道了吧,丝娃娃是一道美食,因为人家吃的时候像是包裹婴儿一样仔细,里面又包着各种菜丝,所以叫丝娃娃。我们回来已经好几天了,还常常想起丝娃娃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