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汉字】
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更爱汉字!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瞧,街头的广告牌上,眼前的书本上,都有汉字的足迹,如果没有汉字,一切从何谈起?
汉字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写作时需要汉字,在默默无闻的字典里也有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汉字。
汉字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笔尖,顿时,一篇作文跃然纸上。
汉字的作用是那么的广泛。公园里的告示牌写着:请不要伤害小草,小草也是我们的朋友。
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
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千千万万的汉字,汉字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成语也很有趣,现在很多厂商对成语情有独钟。他们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把成语稍加改动,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如十全十美(“石”全“石”美,石材广告),百依百顺(百“衣”百顺,某电熨斗的广告)。
唐代有个诗僧名叫齐己。写的诗轻易隽永,耐人寻味,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名,有一回,他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恰巧诗友郑谷来访,看后认为梅花数枝开不能算早,就提笔改了一个字将“数枝”改为一枝,突出其百花先绽开。齐己看了,佩服得五体投地,连称郑谷是“一字之师”。
一字之改,竟有这么大的改变。
据说岳飞小的时候,家人靠母亲给人家做针线活儿过日子。岳飞很喜欢念书,可是家里穷,上不起学,他每天到山上去捡柴火,母亲一有空就教他认字。因为没钱买纸,买笔,母亲就用柳条在沙土上教岳飞写字。
汉字的魅力真是无穷无尽,让人陶醉其中啊!
【篇二:一棵树的教诲】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他的教诲,不如课本上的详细、整齐;但是这个道理却是我在她的引导下,悉心品悟出来的。
爷爷的后院里种了些小树,约莫两人高,树干粗细适中,向各个方向伸展开。弟弟欢喜的好,这树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他的乐园。只见他双手各自握住两个树丫,抬起脚一蹬,又伸手抓住另外的数枝,把脚刚好放在树杈中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煞是得意。甚至还舒服地卧在两根弓形树干上。我心中浮起一个疑问:这树天生就是这个形状吗?
弟弟伸手指着邻近的一棵树,高兴地说:“那边还有一颗树!姐姐也试试?”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还真没爬过树。不是我不想爬树,每次我摩拳擦掌时,爸爸就把“女孩子爬什么树,一点都不淑女。”挂在嘴边这招屡试不爽,所以我还从未爬过树。不过今天老爸不在,我心里涌上一阵兴奋,毫不犹豫地爬了上去。这颗树的枝丫纷乱不堪,我好不容易扳断了几根小枝丫,才发现没有可以踩踏着继续向上爬的枝干了。再看周围那一根根弯曲的枝干,也没有地方可以休息,我只好无奈地下了地。
事后我跟弟弟谈起,他想了想说:“姐姐,你要让树听你的话。”我十分不解地看着他。弟弟于是牵我到花坛边,指着那颗今年春天才栽下的小树苗:“姐姐你看,那颗树长歪了,爷爷把它栓起来,让它听话。”我顿悟。
树也有生命,在你给它施加压力、重力时,它会选择宽容,宽容你给它的伤害,宽容你无情的每一次践踏,最后宽容地低下腰,宽容的给你更多空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能如此,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