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守得云开见月明】
别人眼里的固执也可以是不被理解的坚守,亦如明月照亮前方的路。——题记
所谓固执,不一定是一意孤行、一错到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更像是一种无形的积淀,正是有了这年深日久的坚持,有了足够的积淀,你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发光出彩,取得最后的胜利。
你看,这世上的万物若不坚守哪能散发出自己的光彩?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守得云开方能见月明。
在时钟看来,指南针就是固执。但这真的是固执吗?不,这更像一份坚守。指南针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们对前进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重要的帮助。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与意义,它可能微不足道,它固定的工作也常被看作是一种无用的固执。但是,这个社会不是一个人来完成的,大家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人需要了解新鲜不同的事物,有人则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心一意的坚持,这种“固执”是值得人们尊重和提倡的,而鄙视他人存在价值的人才是最应该受到鄙视的。
莲花种子在泥土中沉睡千年绽放出了生命的光彩,无人不为此赞叹;蝉在地下孤独生长数年,才从土中钻出来,歌唱出美妙的乐曲;碳在地下深处经过千百万年甚至上亿年,忍受着高温和高压,才形成了它那晶莹剔透的美丽样子。它们如果没有那一份坚守,哪能等到这柳暗花明、被无数世人赞叹的一天?任何事物都要经过坚守和积淀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绽放生命的魅力,人不也是如此吗?
我们一生难免会有挫折,但若因为那小小的挫败便半途而废,何谈成功?哥白尼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改变了人们错误而狭隘的宇宙观。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果没有他那份对真理的敬畏,对梦想的坚守,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会是什么样子?实在是细思极恐。
坚守是深夜他人酣睡之时,你挑灯夜读的样子;坚守是别人在熬夜消遣娱乐时,你在安静读书的样子;坚守是他人都不认可你而你永不言弃的样子。
人世间纷纷扰扰,繁华似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很容易就能成为放弃与懈怠的理由,而坚守对我们来说似乎成为了一种考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的我们,更应该守住最初的那份坚定。我们不必非要做夜空里最亮的那颗星,只需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亮。不管生活掀起多少巨浪,激起多少尘埃,我们都应该牢牢握紧手中的方向盘,坚定前行,不忘初心!
【篇二:谈执著】
执著是前进的加速器,使你突破重重难关,获得胜利;同时,它又可能是通往深渊的路标,使人身陷泥潭无法自拔。
亚瑟是伏尼契《牛虻》中的主人公。他满腔热情参加革命,却被间谍神甫出卖。醒悟后,他偷渡到南美,饱尝了人间辛酸,13年后以崭新的传奇式英雄姿态,投入了战斗,化名为“牛虻”,并为他所忠于的理想和意大利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为了理想而执著奋斗是何等的伟大!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因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引起了宗教界的极大恐慌和仇恨。据传,伽利略在罗马教廷的高压之下,被迫违心地承认他所支持的日心说是“异端邪说”。可是他随即跺脚说道:“可是地球还是在围绕太阳转啊!”
对真理的执著,使伽利略战胜了谬误、邪恶、强权和暴力,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一颗闪亮的星星。
的确,执著能给人近似无穷的动力,助人斩草劈荆,打开通往光明的大道。但也有部分人也因过分的执著而埋没了自己的一生。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笔下的一个人物。他带着幻想中的骑士狂热,把风车当作巨人,把客店看成了豪华的城堡;他单枪匹马,一次又一次地向着他认为邪恶的势力冲杀过去,自己屡次身受重伤不说,还给他要“解放”的人们带来灾难。他至忠至诚,对于骑士道坚信不疑。他不怕遭受辱骂和打击,甚至为了追求理想而牺牲生命。
堂吉诃德是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其中,“执著”是他愚蠢可笑行为背后的精神底色之一。但这样的“执著”并不受到人们的赞扬,因为它已经可以认为是固执了。
传说古时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来,洪水暴涨,尾生抱着桥柱,直至被水淹死。
可见尾生是一个诚信的人。但另一方面,他是否又太迂阔,不知变通呢?这样的“执著”,应该算作是死板。
有的人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了一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有的人抱以“执著”的信念,不听良言忠告走自己的路,也为此“奋斗”了一生,引来的却是人们的嗤鼻一笑。
当我们面对真理时,我们必须得执著,执著,再执著;当我们面对的是自己贪婪和幻想的欲望时,如果一味“执著”追求恐是下下策。
【篇三:无问西东】
惯有谣诼或青眼,何须他人置一言。
——题记
冯骥才说:“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一张白纸,一只蝴蝶,二者的重量相差无几,面临大风时,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其中的区别,仅仅是看哪个愿意随风而去。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随波逐流呢。大人们每天步履匆匆,按部就班,木偶似的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即使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也懒得说;孩子们被灌输着模板化的教育:不能个性鲜明,必须跟同龄人言行统一……所有人都认为这样的“随大流”是对的,他们害怕被贴上异类的标签,认为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重复着前辈人相似的人生轨迹,一辈子都不会有偏差,因为,老一辈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而坚持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就意味着要耐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受得了无人理解的孤独,抵抗住无法预测的打击……渐渐地,从众的人们失去了自我,习惯了盲从,忘记了自己的本心。
记得苏格拉底曾做过的“苹果测试”吗?最后举手的那位同学,可能想质疑,想探究,但在大多数人异样目光的注视下,最终违心的放弃举手。我想,他选择从众也许是怕周围的人嘲笑他是一个怪异的另类吧。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深根蒂固的观念——合群。如果发现自己跟大众群体有不一样的想法或举动,首先就会怀疑自己,怎么破坏了默认的规则,怎么会与大家格格不入?而周围的人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与众不同是一件很怪异的事,“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自出心裁”这些词语都是另类奇葩甚至是怪物的同义词。
但是,这样的想和做,真的对吗?
哥白尼在40岁的时候,提出了日心说,这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巨大的舆论风潮。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教义,对他进行强制打压和迫害,哥白尼却仍然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他想要推翻在当时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这无疑是对教会的权威发起了挑战,可面对种种迫害,面对声声质疑,面对重重压力,他始终不改初心,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
在那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国民麻木不仁,鲁迅先生却以一个“另类”的样子出现在民众面前。他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在水深火热的社会中挽救民众和国家的命运。他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剑,犀利地指向黑暗腐败的反动旧势力。他坚信:中华民族必将迎来光明。正是这样的信念,这样的本心让他不畏惧任何压力,誓不向现实和命运低头,拼着自己的生命也要不屈不挠地与旧势力斗争。为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以解放,他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表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决心,站在革命斗争队伍中的最前列。
“如果你和众人不一样,那就不一样吧;如果你和世界不一样,那就不一样吧。”纵然世界如何纷繁复杂,纵然大风刮得如何猛烈,倘若你不选择盲从大众,世界能把你怎么样?大风又能把你怎么样?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会在人云亦云中保持清醒,坚持自己的想法,听从本心,无问西东,沉稳地思考,不断地成就自我,逐渐朝着理想迈进。
作家马德说:“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复杂。你不去苟且,世界就没有暧昧。你没有半推半就,世界就不会为你半黑半白。”
“无问西东”这四个字听起来没有力量感,可只要你在万人抵挡纷纷阻挠的时候,在前路迷茫的不知所措的时候,在世界马上要崩塌天崩地裂的时候,仍然相信自己,毫不怀疑地相信自己,笃定、坚持、努力,那么,你终将会看到梦想的色彩,闻到理想的芬芳。
人生,任何时候都应该做到八个字: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篇四:回顾2022展望2023】
成功,犹如一个聚宝盆,需要你去积累并付出才会聚成一个“富金山”。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谁在这个“富金山”上付出最多,谁的收获就会最大,谁就是成功者。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人用辛勤的泪水换来的,如果没有先人们的创造,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在先人们的创造下,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而且我们都过上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比幸福的生活。可是如果,我们把今天的生活与几百年前的生活相提并论的话,我们的生活就显得至高无上了!
俗话说得好啊“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天的我们生活在高科技的世界里,这不光光是科学家们选择了发展,还有坚持不懈,刻苦拼搏的劳动人们。正巧,我们学了《童年的发现》这一课,课文中讲到“世界上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这些都是科学家们遇到的种种磨难,种种困难。因为科学家们的无私付出,我们今天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生机勃勃,我们今天的生活才会如此舒适,如此美妙,这难道不是先人们换来的吗?
科技发展把我们从粗茶淡饭的日子拯救了出来,如果没有科技发展,我们肯定无法想象现在的日子是什么样?是昏天暗地还是浑黄一体。科技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现在要活学活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我们正在跨入21世纪的高科技世界,我们的科技正在向前,向前,向前!
在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世界当中,我看见了,看见未来的高科技正在向我们招手,未来的幸福生活已经遥遥在望了……
【篇五:沙漠玫瑰】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行动虽不似语言那般有理有据,却能以它简洁明快的节奏唤醒沉睡的心灵,敲响一记警钟。
语言无疑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凝结着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然而,再多的叮咛也替代不了一记有力的巴掌。现代社会的孩子承受着来自父母、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压力。舆论的谴责让他们背负着越来越沉的负担,学习状况自然不容乐观。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鼓励、老师的赞许——一个宽松的氛围,行动的力量可见一斑。
每个人都有缺点,所以喜好挑毛病的批评家永远不愁无事可做,可这样整日谈大道理有什么意义呢?不但使自己虚度了光阴,还可能制约了他人的发展。相反,若能把握住时机做出实际的行动来,倒不失为提高自己的一种途径。
行动的力量不止于此,它更关乎由每一个个体构成的集体的发展。建筑工地上见到的一则标语被我铭记于心:说十句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他们,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深谙这一人生智慧,并把它娴熟地运用到工作中,建起一座座摩天大楼。他们能吃苦耐劳,能脚踏实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普通人的神话。他们或许腼腆内敛,或许不擅言辞,行动却是最好的写照。
人的道德文明逐渐提高,整个社会也在蒸蒸日上地发展。在舒适环境中的我们可曾想过科技的春风始处?这一切始于“日心说”。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却在恶势力胁迫下三缄其口;布鲁诺则不惜曝尸罗马街头,捍卫科学真理。历史永远记住了这样一位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人。比起布鲁诺的慷慨壮烈,哥白尼的话语是多么苍白无力!至此,科学技术蓬勃而起,日新月异,人类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纵览古今,三闾大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用纵身一跃划上句号;文天祥力保南宋半壁江山,临刑时仍意气风发,大义凛然;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用完美的诗篇告别人世的辉煌。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昭示了无需多言的真理。
悬崖峭壁上盛开着令人望而却步的沙漠玫瑰,只有默默攀登的勇敢者才能亲闻它的芳泽。
【篇六:宇宙奥秘读后感】
宇宙中充满了未知,也使我充满了好奇,《宇宙奥秘》这本书替我一一解开了迷题。
翻开书本,八大行星嫣然而来,华丽的土星,蔚蓝色的地球,暖橙色的火星,海蓝色的水星一一展现在眼前,仿佛身处变幻莫测、美丽神奇的宇宙中,宏伟而美丽!《宇宙奥秘》带我认识了什么叫星等,原来星星的明亮程度也有等次之分;让我知道了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星球是怎样诞生的;让我置身于我们生活的星系——银河系,螺旋形的银河系,象一个庞大的车轮沉嵌在银盘中,又象一根根闪亮的白色绸带在深蓝的夜空中随风飘荡,满足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宇宙奥秘》也介绍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比如“浑天说”、“宣夜说”。“浑天说”认为天就象一个球体,我们踩的地下是球的一半,地上是球的另一半,太阳、星星都围着它转。古代西方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地心说”、“日心说”。“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情况,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水星等都绕着太阳公转,月亮随地球绕太阳公转。
看了本书,我感觉到了科学的强大,没有科学,就没有文明。科学来自于一代代人对大自然孜孜不倦的探索,他们勤于思考,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敢于挑战权威,甚至不惜为真理献出生命,如布鲁诺为了宣传“日心说”,被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正是因为对宇宙的科学认识,才有了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力学理论,才有了今天的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镜子为什么会让我们看到自己,放大镜为什么能把事物放大,植物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通过学习、观察和思考,我们能发现好多习以为常,却又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你充满发现的乐趣。我们就是在一串串的“为什么”中学习了好多身边的科学,认识了这个神奇的世界。
【篇七:阅读伴我成长】
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爱阅读。
转眼间,五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也不再是那个怎么也不看书的小朋友了。现在长大了,知道怎么学习了。
而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的营养品。
是书,把我领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真帝;
是书,让我知道了科学的发展,宇宙的浩瀚;
是书,让我慢慢醒悟到了,我已经不是那个天真的小女孩了。
我看过一本书,名叫《科学家的故事》,里面有一百多个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等等。
比如布鲁诺,他看了一本“禁书”,是哥白尼写的《天体运行论》。布鲁诺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深为哥白尼的真知灼见所感动,十分赞成哥白尼的观点。因此,布鲁诺在他的反宗教活动中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他自己小时候也酷爱天文学和哲学,也爱好文学。
他就进一步的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大胆地指出:“宇宙是无限大的。”他不仅认为地球绕太阳转,而且宇宙中有许多像太阳那样的行星,只是他们离地球很远,看上去很小罢了。
布鲁诺继承了哥白尼的事业,四处宣传“日心说”,引起了罗马教廷极大的恐慌,很是不满,于是,布鲁诺被关在监狱里。毒刑,监禁,辱骂,威逼都动摇不了布鲁诺的意志。他的坚信真理,他的意志是钢铁铸造的。
十年了,教会忍耐不住了。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绑在高大的十字架上,十字架下堆满了木柴。人们看着他视死如归的看着教会,最后,眼睁睁的看他的身体化成灰。
他为真理死去了。他的执着打动了我,使我做事情从不会半途而废,坚持做好每件事。
阅读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让我们的生活不再无趣,让我们像雄鹰一样展开双翅飞过无边无际的天空,去追寻自己美好的梦想。虽然书与那些电脑,手机比起来,读书显得很乏味句句要理解,没有生动的画面,没有动听的音乐。
但是我们始终要记住,阅读学到的知识,不能被任何东西代替,因为他能改变人的思维,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给我们带来了色彩,让我们跨越时空和空间,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所以让我们一起读好书,好读书。
【篇八:以台阶为题目的作文】
我认为父亲这么做是值得的,这是他愿意为此穷尽心血、奋斗一生的企盼,为梦想牺牲点什么是无可厚非的,虽然愿望实现时他已不再身强力壮,可他起码在生前达到了,看到了,享受到了。希望在生前没有落空,这对父亲来说他已经很满意了,这也就足够了。
人固有一死,对父亲来说,他也死而无憾,死得其所了。相比其他人为梦想付出的惨痛代价,父亲付出的这一点点是微不足道的,他能亲眼见证自己的成功,更是幸运的。
哥白尼的志向是当一名天文学家,当他提出日心说时并没获得别人的认可,死后也还遭受反对,直到他死后多年才被人们接受。邓稼先在实验中不顾生命危险研究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最终因病逝世。更有那千千万万为国牺牲的共产党员、爱国人士前赴后继,为坚持自己的信仰长眠于世。
这些都是值得的,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哥白尼志愿达成,受人纪念,“日心说”成为天文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如果当初他被现成的学说蒙蔽,没有坚持,人们恐怕会活在错误中。邓稼先制成原子弹、氢弹,实践了他的夙愿“为了它就算是死也愿意”,死后被追授两弹一星,成为中国原子武器的奠基人。爱国人士用一已之力,献出热血青春,从而使中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如果当初他们没有坚持自己的梦想,世界不会如此丰富多彩,历史不会如此灿烂辉煌。
没经历过磨难的梦想,算不上梦想。
所以我认为人活着,一定要有目标,一定要为之努力奋斗,不要担心困难重重,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篇九: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科学家是一种神圣而又有趣的职业。身为科学家的他们,可以为祖国、为人民、甚至为了全世界做出贡献。
有些科学家为了科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比如古代的哥白尼,他是一名天文学家,是日心说的创造人,但是在古时候,古人都认为所有星球都以地球为中心转。哥白尼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通过望远镜观察,发现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然后他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结论告诉了人们,那时的人们都有信仰的宗教,大家觉得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在散播谣言,最后他被教会活活的烧死。
假如我当了科学家,我会发明一些富有挑战的东西来造福人类,比如:海底城,它是建在海上的城市,人们所需的水和氧气直接从海水中萃取出来。当发生海啸时,海底城可以下沉避免带来的灾难。
从今天起,我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当一名科学家争取获得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