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于无声处】
嶙峋绝壁之上,一簇簇洁白,立于无声处。
望着海平线远方寂静的小岛,耳边伴随着船机的轰鸣声和嘶叫的海风声,在炎炎烈日下的小船快速靠岸。
汽笛,风帆;灯塔,浊浪……
一切都安静,无声。只有树丛间偶尔传来的两三声鸟鸣,就连一向呼啸而行的风也低调下来。我登上这座无人岛开始漫步,探索。
路,是人走出来的。依照鲁迅先生所言,我便开始“伐竹取道”,这无人岛上,实在没有路可以言,遍地爬满了荆棘,一不小心就会留下一道血色的划痕。在吃了几回苦头之后,我走得很仔细。小岛并不大,在沙滩上随意走走,也就绕了一圈。但是由于这崎岖的山“路”,我走了半天仍不见有下山的趋势。
随着高度不断上升,我感觉太阳仿佛就在头顶。都说海边的阳光最毒,我的脖胫、后背已经烤得通红。四周仍旧寂静得听不见一点儿声音。林子也渐渐稀疏起来,连鸟也消失了。
我艰难地翻过一块巨石,就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在山的另一面是近乎垂直的断崖!在石壁上生着一片接一片的白色低矮植物。在烈日下反射出耀眼的白光,我被这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那是多么纯粹的白!在这岛上无声的立着,如同严冬的雪一样静谧,好像已经恭候我多时。我一路无声前行,他们也同样无声地等待着我,我寻了一处落脚点从悬崖上下来,静静地欣赏。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杂音,丝竹悦耳,却分了心神。做一次无声之旅是多么难得。看着眼前的梦幻,我忽然明白了。
每个人都在前行,有的半路折退,有的误入歧途。只有把自己置于无声中,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才能像这无声的白,屹立在悬崖之上,风吹、雨、日晒都不倒。
回到家中,我马上查那抹白色的由来,一番周折,终于查到了。
许久以后的某天,路过喧闹的街,看见花店里一个绿色的身影,我忙询问是否是那个名字,得到肯定后,我不禁感叹,随后摇头离开。
【篇二:读《汤姆索耶历险记》有感】
《汤姆·索耶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马克·吐温写的一部儿童文学。马克·吐温以坏孩子汤姆的经历为主线,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的童年生活。整部小说充满紧张悬疑、冒险刺激的故事情节,洋溢着勇敢与奋斗的精神。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汤姆、哈珀、芬恩“三人组合”在杰克逊岛上的生活经历。
杰克逊岛是一个无人岛。“三人组合”误入无人岛,却没有一丝恐慌,反而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渴了,知道用宽大的叶子做杯子盛水喝;饿了,知道带上渔网去捕鱼;即使是在露营时,也不忘记点燃一堆篝火;一切安排妥当后,还兴高采烈地玩起弹石子的游戏……我一边读一边想,如果是我们走上无人岛的话,我们会怎样呢?惊慌失措的我们,会折叶做杯吗?会撒网捕鱼吗?会点燃篝火防御野兽吗……不会,也许我们会哭,会喊,半个月以后,也许永远消失在无人岛了!
这让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中日两国孩子一起参加一个草原夏令营。没过三天,中国孩子当即病倒2个,迅速被父母接了回家;日本孩子中也出现了一个40度的高烧者,他的爷爷只是来看望了一下。在这个夏令营中,中国孩子轻装上阵,自顾自走,队伍两极分化;日本孩子每人都背着沉重的背包,团结一致,无人落队……
都是少年儿童,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与汤姆一行相比,我们缺乏野外生存能力;与日本儿童比,我们缺少团结和吃苦的精神。从小到大,我们养尊处优,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差距并不可怕,关键是有没有战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向汤姆学习,向日本的孩子学习,学习他们的坚毅果敢,学习他们的吃苦耐劳,多积累常识,多接受锻炼。相信总会有一天,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小,我们的翅膀会越来越硬,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