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潮相关作文

【篇一:走向深处】

疫情束缚得了自由身,却束不住殷殷的望归心。

———题记。

封村封路后,原定回老家过年的计划毫无悬念地被迫搁浅。这也意味着解封之前,奶奶再也见不到我们。因为她不会上网。

这是不得已的事情。趴在窗前数着朝阳转夕阳的日子,我也会想起她——那个大字不识几个,永远留着齐耳短发的利索老太太。想着她穿着酒红团花毛外套在院子里进出的忙碌身影。想着她喊我妮时,舒展开的爱意满满的笑容。

奶奶当了一辈子农民。在爸爸没有参加工作前,她不知道青岛的大门是朝哪儿开的。她的足迹仅限于十几里外赶过几次集的镇上。

小的时候,当她把我放在膝头,逗我要到我青岛的家里来时,我还能清晰记得夕阳悄悄染上她的鬓丝的情景,一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风景图一样的美。听到我响亮的回答,她总是很开心地把我搂在怀里。但说归说,奶奶却始终无法扔下锄头。不管是进城的打工潮,还是儿女的劝说,都动摇不了她,她固执地要和她的鸡鸭生活在一起。

但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却改变了她。

那是三月份的一个无聊的傍晚。我怎么也想不到,那个被我拒绝三次的陌生头像竟是奶奶。当第四次请求又发来时,我忍无可忍,点了同意,准备向这个不知死活的“骗子”讨要说法。

正是这个没有直接拉黑的英明决定,成就了这位老太太的拳拳思念之心。直到点开视频的最后一刻,我疑惑的心里也始终没有把奶奶列入答案之一。当一再确认那张熟悉的被岁月深耕的面庞后,我张大了嘴巴。手机的画质并不好,但仍能一眼看出那扑面而来的孩子似的兴奋。这个年愈古稀的老太太,翻越多少道上网的障碍,琢磨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才把自己模糊不清的笑脸推送到我的面前?显然她并不是在自己家里。看着我愕然的神情,奶奶得意地笑了:“妮妮,真是你?”一边又忙不迭地招呼“梅芳(邻居),打通咧!你快来瞅瞅!”

我泪眼婆娑。

后来,奶奶经常给我打视频通话,告诉我谁谁奶奶也打通了电话。再后来,她完全掌握了微信的使用,甚至还时不时发个朋友圈。我很为她高兴。也为这群留守盼归而不得的老人们高兴。是对亲情的执念,让这些零基础的老人家,义无反顾地走进网络深处,“来到”儿女身边,又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篇二:中秋又至】

八月十五,秋已过半,是为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赏月的最佳时令。古人将中秋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流传下来的风俗就是中秋节家人要团团圆圆。

记忆中的中秋节是愉快的。一家人围在桌旁共进晚饭。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明亮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银白色的风衣。大人们吃着月饼喝着茶谈着家家事,小孩子围在慈祥的奶奶身旁,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月是明亮的,情是温馨的,心是愉悦的。

家人们会赏月到很晚,我会和小伙伴聚在一起玩捉迷藏。欢声笑语在院子上空回旋,荡漾。空气中都洋溢着欢乐。

近几年的中秋节是寂寞的。为了生计,爸爸妈妈也随着“打工潮”走向了远方。中秋夜再没了团聚的欢乐。我只好一个人坐在窗前写作业。写累了,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心想:也许父母远在他乡也在默默赏月,他们会想我吗?我仿佛从月亮中看见了他们的身影,心中的失落与孤独也就烟消云散了。晚上睡觉时,我会做一个梦,梦中又回到了那个全家人一起赏月的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到中秋月圆时。今年的中秋,无情,冷漠。乌云伴随着雨水吞没了月亮。天气很冷,我的心也很冷。或许雨停了,月亮就会出来吧。我想见到月亮,但却没等下去。

唉,如果没有了亲人的陪伴,中秋又有什么意义呢?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