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端午节】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端午节。
这个端午节,来头可不小呢。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的国都已经被攻破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要与楚国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罗江自尽了,岸上的人们见了,赶紧去抢救,可是滔滔江水里,哪里还有屈原的影子啊。人们为了不让屈原饿着,就往江里投饭团,但是饭团一投下去,就散开了,鱼虾一下就抢光了。后来,人们就想出办法,把米饭放进竹筒里,再投进江里,这样鱼虾就吃不了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人们把屈原投江的这一天定为端午节,竹筒饭也演变成现在用粽叶包成的粽子。
端午节第一个习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咸的、甜的,也有各种形状,长条形、棱锥形。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要煮上几个小时,锅里开始发出阵阵清香,我们这些小孩就围在锅边等着了。煮熟后,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来吃,还没撕开粽叶,我们就想咬上一口,这时总会给烫到嘴巴,但大家还是一边吹气一边吃。
第二个习俗就是划龙舟。每年到这一天,人们总早早的吃完饭,就围到九州江岸边。桥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随着一声令下,各队人员奋力划起来。龙头最关键,他控制着整个局面。呐喊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队员们听着指挥齐心协力地划着。划龙舟讲究的是团结,不在乎输赢,它使人们的心更近了。
都说五月是“毒月”,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户户门口都插着艾草,还用艾草、柚子叶熬水洗澡。据说这样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当然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用艾草和柚子叶熬水洗澡本来就可以去除湿毒。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它的热闹,它所带来的欢乐,让我回味不已。我仿佛听见划龙舟时人们那爽朗的笑声,闻到了艾叶草的清香,看到了粽叶里面那团胖乎乎的糯米团。
【篇二:读叶】
叶子,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生命体,但是除了那些专门研究植物的人以外,有多少人愿意认真地去读懂它呢?
某日,我突发奇想,竟捡起了叶子端详起来。
不得不说,大自然真是个能工巧匠,竟把叶子雕琢得如此精细,看那尖细的柳叶;那与蝴蝶神似的紫荆叶;那葫芦似的柚子叶……叶子的纹理清淅,仿佛那显微镜下人类的血管分布——大血管开叉分成小血管,血管与血管之间还连着毛细血管。每方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
古人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把落花比作奉献、报答,但我认为叶子更能代表这诗句。
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如果没有叶子的默默衬托又怎么显得出花儿的美丽呢?
夏天,植物疯长,为开花、结果作准备。如果没有叶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植物怎么生长?怎么为开花、结果储存养料来繁殖后代呢?
秋天,落叶“自我牺牲”,提供足够的能量给果实成熟。
冬天,没有叶子层层覆盖成肥料,哪里来的养料供给植物在下一个季节的重生呢?
每一片叶子都在默默地、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自己所属的那棵植物,这不都说明叶子更能代表奉献和忠诚吗?
许多人认为落叶同黄昏一样代表终结,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只有太阳落山了,明天才可重新升起,开始崭新的一天。同理,只有这批叶子落了,下一批更新、更有活力的叶子才得以长出来,这并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