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指路明灯亦为风景】
物转星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许我们过于忙碌,忽略了嘈杂的街市亦有清新的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亦有亮丽的风景。
站在家门前眺望,蜿蜒的小路尽头,隐蔽在树林间的是外婆的家。房屋的设计与香樟与合欢树林融为一体,莫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天渐渐发亮,太阳从东方生起,外婆虽满头汗珠却丝毫不减累意,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回家为一家人煮粥了。
早起清晨,天空清新自然却略带朦胧。外婆早已理好行装向稻田进发,拔去田间肆意增长的杂草,那一弯,那一拔一扔,在我心中就是一道朴实的风景。
七八月的天,如火般炙热,闷热的天,风却丝毫无吹起的意愿,因而我们中午习惯喝冷粥。外婆用枯槁的双手舀起那粒粒乳白色的米放入篮中,开水冲洗,用手卖力的搓着。外婆爱笑,皱纹轻起却更显年轻之态。外婆用稻草引燃,放入灶膛;之后便换木柴。火红的焰火烘暖了灶边,外婆时不时用衣袖擦擦细汗,却从不停止,厌倦。看着米和水相互纠缠,米一点点沉没水底。渐渐水温开始上升,沸腾的水使米粒也按捺不住热情,咕嘟的跳跃着。米粒渐渐由硬变软,水也由青色变为乳白色,米膨大松软,开出漂亮的花朵。这时外婆将木柴抽出,又换为稻草,小火熬煮,那诱人的米香便从外婆的搅拌中溢了出来。嗅着那米香,外婆又露出满意的微笑。
外婆的腰曾经受过伤,不能长时间劳作,可她对大锅煮粥乐此不疲。我曾问外婆为什么不用电饭煲煮,外婆说那玩意虽使用方便,却总是少了点味道。正如外婆虽生活艰辛,却始终认真对待。想着,外婆盛出一碗热乎乎的白粥,加上些许作为点缀,再配着外婆的笑,正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年时光飞逝,只见外婆满头的银丝,不变的是外婆对我的教诲,对家庭的辛勤付出,任劳任怨。满头的银丝在米香中飘扬,微微笑容镶嵌在水雾中。素素装,素素笑亦是不错的风景。
如今的我们,又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清新的风景呢?有的只是低头族和赖床族。外婆虽不再年轻,心却若松柏般永不凋零。望着她那熬粥的认真神情,嗅着漫天米香,不禁想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少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喝着粥,望着外婆,回想起她的朴实自然,她的言行举止就像那香樟树的香气充斥在我周围,教导着我就像指路明灯。在我眼里,外婆的笑,外婆的粥,外婆的银丝尽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篇二:语文作文】
细节往往是一件事、一个人成功的命脉。还记得几十年前苏联的太空飞船吗?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一个小数点的错位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曾经有一家大公司招聘工作人员,经过层层筛选只剩下三个人获得了面试的资格。在面试之前,公司特意在门口丢了一个纸团,结果学历最低的那位应聘者被录用了,因为他捡起了那个被人漠视的纸团,这就是细节成就了他。
细节孕育创新、创造,催生灵感。在一千多年前,神农用大锅煮水喝,风将树叶吹进了锅里,神农并没有将水倒掉重煮,他尝尝锅中的水,而神农发现煮出来的水甘甜可口,因此神农发明了茶叶。为什么苹果不是往天上飞而是落地呢?这一细节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沸腾的水壶盖子会跳起来呢?这一细节使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为什么被闪电击中的风筝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这一细节让富兰克林发现了电。
细节是创新、创造的源泉,它可以让人创造奇迹。然而我们常常小瞧细节,忽视细节。卢瑞华说过:“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好做小事、做好小事、注重细节的习惯。
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我们一定要学会用心做事,尽职尽责,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你就会充满活力和有所造就。对待小事,要倾注全部热情,不去计较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就会发现,原来每天平凡的生活竟是如此的充实而又美好。
一滴水可见大海,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的修炼而成。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