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峻岭相关作文

【篇一:那个地方,真叫我难忘】

今年暑假,我随夏令营来到青海。此次夏令营名为气象夏令营,是国家气象局举办的,是由全国各省形形色色的青少年们而组成的大团,主要是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穿插着学习一些气象知识,同时开阔眼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可是刚下飞机,我就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伴随着漫长的头晕目眩,我逐渐看清了这里的景色。这里虽说是城区,但是那漫无边际的绿色却无处不在。放眼远眺,群山傲然耸立在白云与薄雾之中,仿佛无人能够侵犯它的尊严。一座座小楼紧紧地凑在一起,楼房虽然不高,但都摒除了当今社会的发达科技,恰巧与这群山峻岭融为一体呢!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塔尔寺。塔尔寺于明朝建立,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这里的黄教就是佛教中的格鲁派。在这里有许多的佛教典籍和学术专著,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来往的人们纷纷进庙朝拜,我也在这儿许下了愿望。

如果说山是这里的全景,那么草原即是最好的点缀。漫步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呼吸着这里的空气,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很快,草原上的羊就为我们牵过来了。我们围成了一个圈,抛开缰绳,绵羊们便开始奔跑。它们的动作是一致的,在我们的包围圈中奔跑。

紧接着,就到了热点了,到青海旅游的旅客怎能不参观青海湖和茶卡盐湖呢?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湖”,正是如此。湖面平静而透亮,青色的水波飘浮四周,微微地波动,撩开了我的心弦。我不住地往里面伸手,湖水的清凉又让我倍感舒适。茶卡湖则恰恰相反,湖中的水似白砂晶莹,水面上一片白色的波光,好似一片透明晶莹的雪地。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显得格外亮丽。可是,这湖水的盐含量也太高了,刚一下去,鞋子里便满是盐沙。水时温时凉,真是妙不可言了。

后来,我们又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爬山、篝火晚会、演讲,同时还品尝了当地的特产和食物,欣赏了民族舞蹈,踏上了4120米最高峰。不得不说,这次旅行真是收获颇丰啊!

【篇二:冷与热】

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可以互不相干,也可以融为包容万物的温和。

过度的热需要一些恰到好处的冷,过度的冷需要一些恰到好处的热,只有经历过冷与热并能够将他们融合的才是成功的人。

禅宗便以冷与热代替痛苦与欢愉,禅师说成为冷的,成为热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他曾经有着辉煌的仕途、光荣的出身、众人的夸耀和羡慕,极尽风光,这时的他热的极致;年近中年的他看着破烂的房舍和荒芜的穷山峻岭,困窘潦倒,身处绝境,一无所有,这时的他冷的极致;王守仁在痛苦中挣扎着,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与狂躁,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那冷与热融作看透天下的智慧,他也终于成为了圣贤。成为冷的,成为热的,成就智慧的温和。

有能人异士用阴阳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阴即是冷,阳即为热,二者微妙的关系竟可推出事物的演变,在这一阴一阳,一冷一热中,融出的温和应当是多么的举世无双?

冷与热除了体现再大的方面,还可以在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可以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渐渐感受到,过度的热情不会长久,而过度的冷漠又太过疏离,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温和确是最合适的;可以在信仰中感受到,过度的狂热会使人疯狂,而过度的排斥又使人失了精神依托,温和的对待态度是最有益的;甚至可以在煎一个鸡蛋时感受到,过大的火候会使鸡蛋焦糊,而过低的温度又不足以使它熟透,温和的火候是必须的…。

冷与热本就是相生相克的两个极端,但将它们融合后的温和竟可海纳百川,包罗万象,适用于一切事物。这样的温和才是真正的冷与热。

【篇三:我心依旧】

岁月无情,风蚀了我所有缤纷的梦想,冷酷的寒风吹却了我仅存的一丝希望。踏着天边历史的车轮,扬帆远航,但不知彼岸在何方,一条路走了十八年,却不知目的地在哪里。也许这就是生活,一路走来,洒下万千泪水,我心依旧。曾经告诉自己,不准流泪,回首,记忆早就被斜阳涂抹的辨不清轮廓。又是一个黎明的出现,日复一日走在成长的路上,无怨亦无言。

残阳覆盖了跋涉的脚步,汗水模糊了清澈的双眼,岁月带走了似水流年。风雨兼程,满天星辰为自己指引方向。只想问风从哪里来,因何而生。灿烂星空,到底哪一颗才刻着自己前世的宿命,而我心依旧。

在你平凡的时候,你是否自信,是否充分的了解自己,是否能以宁静的心态对待嘲讽,默默积蓄力量,活出最美?某一天,你脱颖而出,如那“众芳摇落独宣妍,占尽风情像小园”的梅,灿烂,辉煌,你是否还会保持宁静的心态,保持最美?

播下你的希望,无路也有梦想。于是我选择了泥泞。因为只有在泥泞的路上走过,才会镌刻出我们的脚印。放眼望去,前方困难重重,荆棘遍布,但望着远隔崇山峻岭的光明未来,我心依旧。

求学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行。学校本是一片荒芜,它神秘,辽远,寂静。我们每一个都是知识的开拓者,播不同的种子,也就收获着不同的果实。创造果实,我们必须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早晨,我望见清醒的天野上,挂着一颗灰白的星,它满载着从凶险的黑夜里战斗过来的疲倦,它很快乐,因为它努力过,奋斗过,问心无愧。追求成功,我们必须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我不止一次的陷入沉思,沉思这循规蹈矩却如此神圣的漫漫人生路,也曾有过茫然,但茫然之后又会是拨开云雾见青天,一片晴空。我心依旧。

有人说,当我们对生活岁月有感觉的时候,一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忆中。可我对我的付出有所体会时,也有着同样的感觉。

天黑了,地倦了,但星星点灯,月亮照明,我心依旧。

【篇四:读大自然,好习惯】

读挺拔的山峰学会坚忍不拔,读奔放的江水知晓永不止息,读绽放的花朵感受赏心悦目,读浩渺的明月体会悲欢离合。读大自然,好习惯。

读山。看,恒山“层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重岩叠障,看衡山“东西倚盖卑,维月资柱石”,看崇山峻岭,怪石嶙峋;品“只有山在上,更无山与齐”的危峰兀立,品亘古不变的挺拔与傲立;悟“回荡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然坚毅,悟鹤立鸡群的挺立与不屈。习惯读山,让思想随山峰直插云霄。

读水。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风景,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看小桥流水,波光粼粼;品“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宁静平和,品秋水盈盈的明澈与秀丽;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博大,悟蓬莱滕序的烟波浩渺。习惯读水,让憧憬在水波中荡漾。

读花。看“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妩媚嫣然,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国色天香,看琼花玉叶,山花烂漫;品“海棠不惜胭脂泪,独立蒙蒙细雨中“的婉美空蒙,品姹紫嫣红中的娇艳与美丽;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清纯与雅洁,悟冰魂雪骨的卓然。习惯读花,让心情在花丛中放松。

读月。看“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明亮动人,看”青女素娥俱耐泠,月中霜里斗婵娟“的纯洁透彻,看玉兔东升,缠缠绵绵;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皎洁纯粹,品一尘不染的一轮明月;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世悲欢,悟当空皓月的断肠情怀。习惯读月,让情感在月光中宣泄。

看山峰耸立,听水声潺潺,品花朵幽香,悟明月清高——读大自然,好习惯。

【篇五:登长城】

这个假期在北京,我参观了雄伟壮丽的故宫,浏览了恭王府,观看了庄严地升旗仪式……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登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

这天,我和爸爸来到位于八达岭的长城,它位于高山峡谷之中,四周全是苍翠的树木,给人带来一种清新之感,让人心旷神怡。而且,这段长城坡势比较陡峭,往上攀登非常不容易。我不由得说了一句:“真像泰山的十八盘。”虽说如此,但是,比起建造长城的劳动人民们可轻松多了,我这点辛苦相对于他们只是九牛一毛。

于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扶着栏杆,咬着牙,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拾级而上,谁知脚下却不听使唤。只见那石阶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疏,时而密,向上攀登还有些困难呢!但这丝毫不减我的热情,我迎着朝霞,向上攀登……

“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终于到达了北四楼,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往下看,长城映衬在一片绿色之中,宛如一条巨龙,仰卧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崇山峻岭之间,简直让人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它。想当初,多少人为建造它而在长城前永远倒下,但他们是令人敬佩的,他们为了建造长城而牺牲,造就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

记得宇航员在天空中邀游时,回望地球,他们看见了一条长长的丝带,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这,便是万里长城,真称地上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此刻,心里不由想起毛主席的那句有名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也在题有这句诗文的石碑前拍照留念。

这次长城之旅令人难忘,也让我记住了。万里长城不仅是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心中的丰碑;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一座我们引以为荣的瑰宝!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