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最美的父亲】
在我们家楼下,住着刘伯伯一家四口,他的儿子患有脑瘫,眼睛有问题,不会说话,生活无法自理,连走路都离不开父亲的搀扶。
刘伯伯四十多岁了,可是生活的重担压得他看上去像五十多岁的模样,他脸上的皱纹是他历经生活沧桑的见证,想在他的脸上看见一丝笑容是一种奢望……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笑过,一直是一张铺满皱纹的、毫无生气的脸,眼里也只有一种黯淡的光……
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在我们住的小区周围,或是咸阳湖边,甚至是再远一点的地方都会出现刘伯伯与他儿子相互依偎的身影。为了防治长时间缺乏锻炼使肌肉萎缩,刘伯伯尽量带儿子出来走走。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正常人。
一次,我和朋友骑着车子到北门口去玩,正过马路,我看见了两个熟悉的身影,就是刘伯伯和他残疾的儿子。像往常一样,二十多岁的儿子侧着头斜着眼睛,紧紧挽着父亲的胳膊,好像在他的心里也明白父亲是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瘦弱的母亲之外唯一的依靠。刘伯伯也像往常一样,丝毫不介意,不敏感路人向他投来的好奇而又诧异的目光。而恰恰相反,我竟不好意思抬头看他,或许我是因为不想跟其他人一样向他投去可能会伤害他的目光,或许我是因为感到心酸……
我常常在想,我作为一个局外人都感到惋惜,而这位父亲却从来不向别人抱怨什么,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我很钦佩他。前两天中午放学,我回到小区,正准备上楼,突然发现在单元楼门口有一个人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好像在沉思着什么。他就是刘伯伯。他低着头,我看不见他的脸,他的手撑在脚踝上,另一只手在地上划着,可能是在想些什么。他会想些什么?也许是在为他儿子的将来发愁,假如有一天他不在了,那儿子怎么办?也许是在默默期许着上天能够让他的儿子快点好起来。阳光默默地照射着,我多么希望这温暖的阳光能为这位最美的、沉默的、忧愁的父亲带来一丝温暖。
一次我无意间听到一个消息,使我大为震惊,心中久久不能平复。这位父亲和他的儿子竟然不是亲生关系,他的儿子是他抱养回来的!原来,令他花了半辈子时间,耗尽全部心血的人,竟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有许多人都说这位父亲真傻,抱个病儿子回来,真是没事找事,还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那么大的压力。但在我看来,他是当之无愧的最完美的父亲。
又是一个黄昏,在夕阳的抚慰下,两个身影一如既往相互依偎着慢慢地向前方走去……
【篇二:父爱】
去年9月,南京大学新生报名的那一天,热腾腾的校园里,走进了两位与周围现代建筑极不相符的父女俩:父亲身体佝偻,衣衫破旧,背着一个硕大的蛇皮袋;女儿娇小干瘦,但是比较精神。原来,这父女俩来自于河南一个贫穷的山村。母亲因生女儿难产而死。从此,父女俩相依为命。与穷山村其他人家不一样的是,这位父亲一心想让女儿以后走出山村,他农忙时在田里干活,农闲时到县城的工地上背水泥挣钱。就这样,父亲为女儿挣来了一笔笔学费,而女儿也很争气,硬是从那遥远落后的山村考进了南京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这是我从新闻上看到的故事,看完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在贫穷的山村里,一般都是重男轻女,女儿在家劳动,儿子上学受宠。虽然这位父亲只有一个女儿,但是他却没有放弃过把女儿培养成优秀学子的梦想。自女儿一出生,他就又当爹又当妈,既要干活挣钱,又要照顾一个孩子的吃喝拉撒。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早累垮了,也有可能会抛弃孩子,另娶老婆过日子。可是这位父亲不是,他一直想的都是怎样带着女儿渡过难关,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我在这位父亲身上看到了父爱的伟大、无私、坚强。而女儿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的爱,为了以后能够回报父亲,她非常努力地学习,从未辜负父亲的期望。正是如此,这位伟大的父亲和争气的女儿相遇了。最后女儿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父亲的希望。
这个事例也让我想起了我妈妈的亲身经历。
我妈妈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生活清苦,但是她的父母一直都教育她好好学习,而妈妈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从来没有让父母操过心,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成为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这使得母亲全家都非常自豪。然而,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年迈的父母无力承担,她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和奖学金勉强支撑了大学的花费。大学毕业时,她很想继续考研究生,父母知道后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老父亲蹒跚着出去借钱的背影深深刺痛了妈妈的心。她一边复习,一边做家教挣学费。然而,考试前夕她因过度劳累患上阑尾炎需要手术。当时妈妈哭着求医生不要做手术,先挂水吃药来缓解病情,就为了支撑着去考场考试,她说:“不能让努力白费,哪怕看看试卷也好。”虽然参加考试的状态非常不好,但是妈妈依然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并且一路考到了博士,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
他们的事例都让我很感动,我想说:“不管是多么恶劣的环境,只要你坚持下去,不忘初心,生命就会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