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枯叶风舞】
读毕海金鹏的《我的母亲》,掩卷沉思,忽被坐在桌角的一束阳光所吸引,于是抬眼望去,满园竟是窗前那一树绿叶。这叶子在阳光下绿得如此耀眼,似乎意识到了夏快尽秋快来了,所以想散尽余辉,以显示它们的存在,以显示它们母亲的存在。
暮夏很热,苍黄的透过有色玻璃射进来的阳光却让人想到拥有同样的苍黄的秋天,那种被世人称为金黄的颜色并不属于秋天,它有的是深沉的思索,悲哀而感动的震撼,它们并不富丽堂皇,它们很平凡,平凡到无人问津,然而它们真实地存在,甚至拥有最高尚的情结——
枯叶飞舞。从小就听到,看到人们这样形容飘落的枯叶,它们真的在舞吗?大概吧。它们随着秋天的步履,飘然落下。可是,它们很孝顺,很懂事。以前,在它们还没变黄之前,有个小孩儿,看到一片叶儿实在可爱,便伸手摘下,他把它从它母亲的手臂上连皮带肉地摘下来。它母亲疼得打了个寒颤,手臂上还留下一个小窟窿。叶儿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却无能为力,心里好生心疼,它们突然明白自己的离开注定会令母亲受到伤害,于是,它们在夏天盛绿之昱,留下一丝能量,在它们干枯到不得不离开时,将那一丝能量化为一种浓汁在离开前填入小窟窿,填满之时,自己也就脱落了。它们在空中翩然起舞是因为母亲没有因为自己而受伤而兴奋,也是因为希望能再多看几眼自己的母亲,永远记住,是的,永远。最后,它们落到地上,风吹日晒,渐渐融入大地,成为母亲的养料,就像当日母亲养育它们一样。
想来,这“散尽余辉”一说却也不实,或许它们竭尽所能会更美,但它们不会,因为它们知孝道。就像人类母亲十月怀胎,父母对于子女的爱,不遗余力。可是人类的子女可有如叶子般的情爱,孝顺父母呢?叶子很美,因为它们有情有心有意。而人呢?人以孝为先,孝乃一美德,那并不富丽堂皇,亦不须富丽堂皇,那很平凡,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最不平凡的。
尤其在今天,在书上这是个平凡的频繁的道理。但在枯叶飞舞之季又会有几多子女推着轮椅上的父母漫步于这苍黄的季节之中;在白雪纷落之时是否会有老夫妇穿着单薄的衣衫如曼哈顿老头般绻缩于街头?
【篇二:我心中的好声音】
展望历史的长河,我们随手便能摘得许多的名篇、诗词,古人的伟大发明,保贵的精神食粮。从诗词中,我能感受到:生活无处不情怀!美妙的诗词一直是我心中最美的“好声音”。
诗词中,有道不尽的豪情壮志;诗词中,有理不尽的思乡之情;诗词中,更有数不尽的愤慨不平……从诗词中,我们可以领略多少感人肺腑的感情、撼人心扉的故事呀!
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打动了多少人!友谊,这个美好的词汇,使得我们隔着千山万水,也能找到最知心的人!
李煜有一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体现了一国之君,纠结于儿女情长,无心治理国家,致使国家混乱不堪,人心惶惶,南唐后主,就此断送前程,成为亡国之君。最后,这位原本意气风发的君主,被大宋人活活毒死,读来不免有几分惋惜与悲哀。
王建在中秋之夜,与家人异地隔阂之时,作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名篇,这是千千万万游子的心声啊!值此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共进晚餐,抬头赏月,确是一番惆怅。回头再看,因为朝廷昏庸腐败,多少名人志士得不到重用,被贬官发配边远地区,此时同伴遥望明月,只能低头默默流泪……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黑暗、腐朽的统治,早已丧失民意,藩入被动状态,解放军连战连捷,攻下南京总统府,毛主席又感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当十万人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成立之时,国民党残部只能在台湾欲哭无泪地反思自己。
这些震撼人心的诗词,正不断激励我们前进。她们,是我心中的“好声音”!
【篇三:徜徉在书堆里的童年】
小时候喜欢捻起两张书页,听纸张摩擦的沙沙声。
我睡床的对面是一个几乎占据了一面墙的大木书橱,木色是浑浊的苍黄,边角圆润,厚厚实实。那时候的生活就是看书看书,除了三个房间,除了父母,再没有别的世界。
生活的悲喜歌哭,都是书里看来的,感觉就是白纸上凭空滴落了几点浓墨那么强烈。
没有谁的童年不是童话充填的,我也一样喜欢一身蓝衣批红斗篷的超人,看了不问真假,只觉俏皮。八九岁开始看《红楼梦》,才知道除了王子公主外还有别的更有趣的人物。《红楼梦》给我的印象,从儿时到现在,一直是同一种感觉,这天赐之书有一种苍茫沉郁的悲情之美。
小时候过圣诞节,早上起来枕边除了巧克力、果冻外,一定有一打书,爸爸说是圣诞老人送来的外国书。我把书一本本摊开摆在床上,作为我自己的城堡和领地。作者的名字都很长很怪,书里的房子是尖顶红色的,风吹着他们金色的头发,在芬芳的客厅里喝咖啡,他们谈天,谈战争、宗教,谈爱情、离别,我在书里都领略了。
跟着爸爸出去应酬,我一定带着一本书,大人们在夸夸其谈,我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在夜市游逛,爸爸妈妈如果找不见我了,必定是去了书摊。在书堆里徜徉久了,我过早体察了一些东西,一切都很微妙,也很有趣。
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已经看过两遍《红楼梦》,两遍《水浒传》,《聊斋志异》是囫囵吞枣。张爱玲的文字半懂不懂,《围城》围不住我,我一点也不同情那个挣扎在懦弱里的方鸿渐。
看多了,我心里积攒的东西逐渐膨胀,不用挤压,它自己就汩汩而出。初一的暑假,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星期的时间我写了一个八万字的小说,我字斟句酌每一个句子,精雕细刻每一个段落。描绘了属于自己的一座花园,那花园里有多情的帝王,有诸多妃嫔,在演绎着爱恨情仇。爸爸拿给学校退休的朱老师看,他说在他四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里,没发现第二个初一的孩子有如此漂亮的文笔,我沾沾自喜了许久。
王子的白马驮着我的童年远去了,留在记忆里的是那些书,徜徉在书堆里的童年,看到的是别样的风景。
【篇四:诗意的生活】
经常有人抱怨生活太机械,没有诗意。其实,在生活中,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带有诗意。不过,这诗意,却需要你去细细体会。
就拿家乡村里的那条泥土路来说说吧,它也蕴藏着一种诗意。看看上面深深的车辙和几个浅浅的脚印,是谁印上去的,已无从查起。但是,那一道道的车辙,难道不是岁月的痕迹?这深深的车辙,不知被多少代人的车轮踩过,它保存到现在,穿过岁月的雨雪风霜,来到我们的年代。难道说,这不是一种诗意?
山间那奔流的小溪也有一种诗意。清流在山中欢乐的奔涌,碰到悬崖,就出现一条瀑布,“如万丈白练直捣而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小溪,这瀑布,难道还能称为“世俗”,还能说没有诗意吗?
山,不管它是披一身绿色矗立山谷,还是一片荒凉,都含有美妙的诗意。青山当然没有说话,古人描写的诗句可不少。青山绿水,雨雾缭绕,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意境!哪怕是光秃秃的山,期间也有诗意。连绵的黄土山,大片大片厚重的苍黄和妖娆的艳红,难道不能令人诗兴大发?
生活中其实处处有诗意,但是很少有人能看到它。所以,让我们摆脱机械干枯的“流水线”生活,一起过诗意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