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自然让我陶醉】
漫步在林荫小道,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地上画着一个个斑影。叶,绿绿的;风,轻轻的;光,柔柔的。思绪犹如脱缰之马,在想象的原野上纵横驰骋,欣赏着这大自然的美景。
花儿们的到来,给人们增添了几分生趣。你看那池塘里的白荷花,像雪一样白,红荷花像火一样烈。白荷花挨挨挤挤地挤在一起,犹如下起了大雪。红荷花挨挨挤挤的,仿佛烧起了烈火。荷叶像一个个碧玉盘。微风吹来,荷花就像一位位少女,在翩翩起舞,千姿百态,活泼极了。
雨,给了百姓福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给了诗人灵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东西。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它用它自身的力量带给人们果实,农民伯伯乐呵呵地接受着小雨的到来,它们滴滴嗒嗒地下着,奏成了一段优美的主旋律。
远山是一片浅蓝中的一缕悄无声息的黛青。黄昏时分,一片朦胧的山体上方,镶嵌的是一道神秘的金紫。一夜雪花过后,远山是一道柔美的银色曲线,是那样的清远高洁,充满生机,若有若无的。太阳出来了,它的影像似乎丰满了许多,凝神细视,似乎能看到山间湿润的气息在蒸腾。
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又如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令我陶醉。
【篇二:我的家乡内蒙古】
哪里拥有广阔无垠的草原?哪里拥有飘香的马奶湖?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春天,万物焕然一新,暖风习习,花香缕缕。啊,醉人的春意,轻轻地撩拨着我的心。春姑娘来到马奶湖边,她那阳光般灿烂的笑脸照着湖面,游牧人用剪刀将羊身体上的蓬松的“御寒神器”全剪下来,羊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在人的周围活蹦乱跳……并不是只有羊剪了“头发”,其它动物也陆续脱下了棉袄,沐浴着春的阳光。燕语呢喃,柔柔地带着乡音,乖巧的风姑娘给柳阿姨别上绿色的发卡。我站在广袤的松林里,静静聆听风姑娘演奏的美妙乐章。
夏的天气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刚刚还是阳光明媚,接踵而来的就是豆大的雨点,但这阻挡不了农民伯伯对庄稼的悉心照顾。他们起早贪黑,浇水施肥,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工作艰辛,但从来不见他们抱怨半分。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吃苦耐劳,才能得到秋天的回报。
秋天是丰收之神,给人们带来累累硕果。果园里有红艳艳的苹果,黄橙橙的鸭梨,橘红色的柿子……人们驾驶着四轮拖拉机,将一大车一大车的农作物运回家,满载而归,心里美滋滋的。秋天的马奶湖也是一派热闹景象,人们刚躲过夏的炎热,好不容易迎来凉爽的季节,换谁都得去马奶湖旁歇歇脚,钓钓鱼,使疲倦的身心放松一下。
当时间老人的脚步跨进冬天时,整个世界便被纯洁、晶莹剔透的雪花覆盖了。这时,你若来我的家乡做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内蒙古的特色美食手抓羊肉、奶豆腐、奶茶等美味佳肴款待你。让你吃个美翻天。
“湖水倒影映蓝天,牛羊散漫草黛青”,我的家乡犹如一颗明珠,闪烁在祖国的北疆。不论是谁来过我的家乡,总会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篇三:梦之美】
在青黛色的梦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一一题记
昨夜西风
月如霜,千里万里,无边无际,将我那我苦涩而又着急的心与月光的惆怅相逢。国画老师的“教训声”,“训斥声”,“叹息声”,还需要在耳际,什么时候我才能将自己的画如大师般生动,不被老师训斥呢?
我焦急又惆怅,正如晏殊,《蝶恋花》里那一句一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窗外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色在茂密的林上汇聚摇曳,就连月光也能掌握画的精妙,而我为什么却不能?闭上双眼,我回忆起老师教我们的方法,注意每一个细节,再次翻开书,一遍一遍的改进自己的不足,观摩大师们的话,一次次的改,一次次的学,学每一笔的点睛之处……
乘风破浪
我终于拿起笔,抽出一张练习纸,仔细研磨着其中的基本功,一提,心按、一转、一折,一遍,两遍,三遍,十遍,百遍,千遍……时钟无力地拍向了十二点,执笔的手早已被汗泌湿了,但笔下的牡丹花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精神。
每天,我在书房追寻着第一抹阳光,细细地在书画里亲吻最后一抹夕阳,尽管有许多次结果不尽人意,本该画成的花,却因太淡而染开。但不愿失败的我,在心中回响:长风挂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起笔,笔尖略点一些朱红颜料,轻轻圈染花瓣内侧,在纸向游荡;顿笔,一点聚,一点加水晕用黛青染开,与水漫慢融合,在花蕊中一顿;当笔与墨触动到纸上,便细细勾画每一朵花的样子,一笔下去,收笔回锋,一笔下去,收笔回锋……这样一笔一画地描,勾、顿、提、收,一幅国色天香牡丹图渐渐显露出来。
蓦然回首
国画,感谢你,牵着我的手领略这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粹,感谢你,牵着我的手带给我欣赏着淡忘的民族积淀。
追忆曾经的付出,那些点点滴滴的付出,那些执着追求的细节。梦是美的,但追梦路上的每一滴汗水,更让人难忘。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美就在努力追梦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