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最想依靠的就是“老班”】
我的心已经凉透了。
听着父母话,我的泪已经停留在脸颊。月考的不如意使我已经失去了斗志,那么点分,看来十二中都上不了。
父母的呵斥声贯穿双耳,这时我早已忍不住痛心,背着沉重的书包,拖着沉重的脚步去“地狱”般的学校。
像往常一样“老班”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管教”着一群和我一样一脸茫然的学生。“老班”,是我们对班主任的“尊称”,因为她总是那么严厉。
我坐在位子上凝视着我的卷子,真想撕掉它。
这时,“老班”走了过来,摸了摸我的头,奇怪,我抬头时看见的是一个透着天使般笑容的妇女,一改往日,“老班”破天荒地笑了。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考试失利,不代表你就不会成功,下一次,下一次你一定会考好。”
听了这席话,猛然间,我感到无比温暖,“老班”的话,像一双大手,在我无助时,给我温暖帮助。
“老班”,我最想依靠的人。
一个淡淡的下午,一杯淡淡地茶,我独自坐在教室里喝着并不能填饱肚的茶。
我饿得已经筋疲力尽了,该死,晚自习没有带钱。
“老班”来了,她仿佛看透我的心思,问我怎么没有吃饭,我说忘了带钱了,“老班”很好,下楼给我买了一盒炒面,我接过热腾腾的炒面,心里暖暖的。
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看着一个平时严厉地不得的老师,对我却是那么关心。
顿时,我的心洋溢着温暖的笑意。
我接过来的不是一盒炒面,而是一盒满满的关心和爱护。
我最想依靠的是“老班”,一个关心呵护我,又对我严厉的“老班”。
我最想依靠的是“老班”,一个日益为我们操劳的班主任,不分昼夜的“园丁”。
“老班”多么熟悉的字眼,突然问,我说觉得很亲切,冬,不再那么凉了。
我最想依靠的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老父母,“老班”
【篇二:年盼】
以前,我们老家没有数字电视,更不用说电脑了。可就是这样的农村,过年时才更有年味,老祖宗的传统才得以保存更加完整。
过年最盼做年糕,那繁琐的做年糕方法我是从未记清过。也只有年长的奶奶对这了如指掌。不过我知道,那是用糯米粉、粳米粉、红糖、白糖等和好,放在有五十公分左右的一层层的大蒸笼中,再搁到平时一直不用的大灶里烧成的。等我们这些淘气的孩童玩耍回来后,热腾腾、香喷喷的年糕就变戏法似的从奶奶那布满皱纹、却十分灵活的手里出炉了。这年糕不似外边白花花的条状年糕一样,可以说是大相径庭。那颜色,好像树的皮,棕褐棕褐的;那手感。似乎是浇了一层巧克力的面包,外硬内软的。这糕吃在嘴里,不仅不觉得怪,反而别有一番风味。
过年除了盼年糕,还盼那五颜六色的爆竹。小小的火柴似的鞭炮往盒上一檫,往地上一扔,“啪”一声就炸开了。大大的烟花点着了跑回院里,就见天空中开始撒花。院里除了烟花声还有我们小孩唧唧喳喳的欢笑声……
我们又盼那拜年。说是盼拜年,其实是盼那美味的零嘴罢了。比如甜甜的糖果,饱肚的馒头,香脆的腰果……都是我们疯抢的对象。大人们则会在这时派发红包,大多是一百两百的,也有五、六百不等的,可惜我们对钱的概念不浓,往往转手就放父母口袋了。
我们过年盼很多,但总的来说,盼的就是年味儿,和那热闹温馨的气氛。纵使我们不懂,心却是这么指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