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且慢请等一等真相】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人生中很多时候,真相如同明月般被感性的乌云遮挡,使人无法直视理性的光芒。当今时代,人们走得太快,而又只关注表象,自然无法洞察真相。既然如此,不如放慢些脚步,等一等真相的素颜显露,而后再做打算。
上天总是公平的,人们利用互联网便捷了生活,却同时失去了些什么,比如说等待真相的耐心。一组调侃春运艰辛的照片在网上一经公布,即招致网友们的狂轰滥炸,一片指责与嘲笑。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大量的数据可知,在当今互联网社会,一热点事件一经公开,网友们便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炮轰一阵再说。好像以此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存在感与“责任心”。真相什么的,先都靠边站,等批评完了再说。就如这“绵羊挤火车”事件一样,其实大部分的事件背后都会有一种叫做“真相”的不为人知的东西。
舆论这东西是很可怕的。有时候,它能伸张正义,充当社会的监督者,以正纲纪。但很多时候,它会偏离初衷,成为一剂毒药,鸩害那些为社会舆论所左右的人,甚至会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网友的指责与嘲笑就是一种舆论,但这舆论是不明真相,仅凭热血和想象而激发的,它能正确引导社会吗?不能。只有以真相为基础,以理性为保障拊人,才能激起社会的整体上升。当今中国社会,国民素质代下,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而由社会大多数人形成的舆论,又会有多么健康呢?
余秋雨说过:“自我完善式的首先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摆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拣挑他人和社会的不足,以达到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潮流,那么这个社会就真的病了。何以医治呢?有一方:少下手,多察真相。当自己想口诛笔伐、针砭时弊时,不妨想一想:事情的真相,就是你眼睛看到的那么简单、那么直白吗?不如先将那些愤世嫉俗的话先放一放,等弄清了真相,再来搏击,不更加有力吗?
周国平曾言:“圣徒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智者是温和的理想主义者。”每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如何从事、行动,决定了你是圣徒还是智者。我相信,智者从不会将真相抛之不顾。而是会细察真相,以温和的方式追求理想主义。
偈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真相,才能永恒。同是走向人生尽头,不如放慢些脚步,等一等真相。
【篇二:音乐之路,贵在坚持】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偷偷地溜进了房间,照在我的脸上,照在我的上低音号,光线折射出亮眼的金光,我在吹《女巫与圣徒》流畅的曲子。窗外,对面的空中花园绿树成荫,小鸟叽叽喳喳地歌唱,正与我吹出的乐调相融一起,就像一场美妙动听的大合奏。
说到《女巫与圣徒》,可离不开宋盘璇老师的小课。2020年的寒假特别长,我呆在家的时间也三个多月,这么长的假期全因世界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这可是会人传人的病毒。疫情初发时,国家要求全国人民居家隔离,我就一直在家里学习。我每天学完学校的功课,还不忘练习之前学过的曲子,可是,吹着吹着,我又会觉得十分的乏味无趣,这可怎么办?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上低音号宋盘璇老师找到了我。疫情既然不能出门,现在网络科技发达,人与人之间随时随地能视频见面,宋老师问我要不要上网课?妈妈经常说学习任何一门功课,要取得成绩,贵在坚持。我二话不说就答应宋老师的邀约。
每个周末,我如期与宋老师约课,风雨无阻,就算五一假期,我也照常上网课。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经常吹不好,连不懂音乐的妈妈听了也忍不住说我乱吹,我伤心难过极了,真想放下号不吹了。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那不服输的劲头跟这些只有它懂我,我不懂它的乐谱杠上了。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上课,加上宋老师的耐心教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一些新的曲子。我特别喜欢的是管乐经典作品《女巫与圣徒》,我能完整顺利地吹出整首曲子。
《女巫与圣徒》是一个关于1588年德国小镇的民间故事,女巫和圣徒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因宗教迫害,双胞胎被视为不祥运气的到来,于是姊妹被强迫各分东西之后的凄美故事。我在练习吹奏的时候,好像也感受到女巫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节奏充满冒险紧张,故事中一些深刻画面也一一呈现在脑海。我想,如果能和许多不同管乐的高手一起合奏,那旋律听起来肯定更加优美流畅,拍子和速度的变化也会更丰富多元性,《女巫与圣徒》的管乐合奏肯定又是一场震撼的听觉盛宴。我只会吹众多管乐乐器的上低音号,可是,因之前参演了多次大型的合奏,我深深地爱上管乐合奏时动人心魄的震撼与情怀。
音乐使人快乐,我喜欢管乐宝贝——上低音号,疫情也阻挡不了我坚持吹号的决心,阻挡不了我在清晨中吹出美妙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