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相关作文

【篇一:我以印石为知已】

铃已响,人已散,只有我一个人呆呆的坐在位子上,注视着眼前一个极其光亮的小石头。直到眼操音乐响起才突然回过神来,把桌上的东西揣进裤兜,向音乐教室跑去。

自从开始学了篆刻,便对印石着了迷,看到老师的收藏柜上一排排平滑,又散发出光亮的印石总是羡慕得五体投地。

学习篆刻,磨石头也是一门必学功课。看着一块被刻满字,凹凸不平情况下,眼看着看着老师用砂纸慢慢地将刀痕磨去。用细砂仔细打磨,抛光,将一个奇形怪异的石头在他手中翻转,最后抹上碏油,变成一块拥有规则形状并有光泽的石头,不知为何,感到如此痴迷。“玉不琢,不成器。”

突然的走火入魔使用手机中的购物车,装满了关于磨石头的工具,还有各种地方,各种种类的印石。青田石是我最喜欢的种类,产于浙江。青田石上有一层厚厚的石蜡,就像一件外衣,喜欢用刀面,刮去就一层膜,一刀下去,淡绿色变成翠绿色,青田石价格便宜,石面不软不硬。最喜欢的是它的透彻,经过打磨仿佛可看透他的内心。中间一些淡色的杂质也是那一种美。那积杂质就像一粒粒不发光的宝石,镶在石头上。我手中的这块青田石,可以在百年前生活于某个角落,直至有人发现了它,把他带到了我的手中,他在这百年间见实过无数个事的发生,最后我把以另一种形态展现出来,下课后,把它立在桌上,看着它发呆,它身上的每一处痕迹都像是给我呈现,它的生活。目光越过杂质,透过内心,我的老朋友,青田石。

平时的压力,磨石头时仿佛得到释然,虽然设备有限的我只能搬张椅子,对着洗手台,卡上一块玻璃。虽说眼睛有些疲惫,但是身心放松。坦然的背对马桶,用细砂慢慢打磨着。设计自己想到的形状和构架。最后一个碗形的米色石头被摆在了那个属于我的收藏架。每个星期的抹油,去尘,永无疲惫。每当小伙伴刚跨进我的家门,我都拉着不知所措的她跑进厕所:“看我的收藏架,不错吧!”

又是一个周日的上午,从卫生间出来一个满头大汗的我,对着厨房大叫:“妈!快来看我的收藏架,我终于把环形的青田石磨好啦!”

【篇二:外公的收藏】

外公退休已有些年,他平时做事沉稳、耐心。见过他年青时的照片,其英俊甚是出众。不过令我对他更加突出的感觉,还是他的收藏传奇。

有一年到北京看望他,无意中发现桌子上的一个浙江青田石的笔架,很是喜欢,于是向他讨要,发现别人喜欢他的藏品,勾起了他的兴致,滔滔不绝打开了话匣。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即将要上学的他因家庭发生了意外的变故,不得不和母亲经常去西单文物收购站变卖资器、字画、摆件等。从那以后,外公就与收藏结下了不解渊源。

他的收藏风格的确与众不同,由于从小受文物的熏陶、非精品不爱,哪怕是为了小小的一个树根艺术品也不怕辛苦,不吝惜时间,直到搞到满意才为止。

八十年代初,日中邦交正常化后,日本政府派了一千名青年到中国友好访问,代表团中还有前首相野田佳彦,中国政府为纪念这次盛会,特地烧制了“官窑双耳方尊”礼物。下面落款:“中日青年友好联欢纪念”。这件藏品非常珍贵,外公有幸得到了一件,令他欣喜不已。

今年外公去贵州旅行,意外的在一个小镇发现了一块奇石:青色的原石上,一匹俊俏的白马踏着祥云奔驰,宛如天神降临,几番还价,外公喜获神品,他说这是他毕生最有价值的藏品。

外公的兴趣来源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数千年来自从有了文字记载。知道先民们在建筑、绘画、陶瓷、纺织、冶炼……等等方面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文化。他说这些都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今天的青年人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发扬光大,在习大大的带领下早日实现咱们的中国梦。

我真切的感到,收藏使外公年青了,更有活力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