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风,我向往】
风,我向往,向往你的自由,你无忧地漫步于世界每一个角落,不受拘束。
风,我和你很像,同样可以无忧无虑,但是你没有一个可以停留的港湾;我也没有穿越阻碍的能力。然而你却可以随时到我的家……
古人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我却希望能够“鱼和熊掌兼得”。我依赖我的家,也渴望你专属的自由、不受拘束的躯体。我想随时都可以沉浸于家温暖的怀抱,从而使我的心灵得以充实,灵魂得以满足。
风,你的勇气我也期盼拥有。你可以冲破任何一堵墙,即使是无比坚硬的围墙也无法将你束缚,你在无形中已与世界进行了融合,不可分割。
风,若我可以许愿,我会向你索要你天空中的通行证,我希望在夜里,在梦中的天空里翱游,我要为我自己插上一双透明的翅膀,携着你的通行证,在家的上空停留,在那窗前,静视着亲人入睡,然后悄然离去。他们的安然,会使我安心、平静……
风,我好想变成你,像你那样自由,随时可以关注着那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不,我不要,我要与你签下一份契约,你可以和我共享哪家的温暖拥抱,我可以在我想家的时候,无拘地回来,可以吧……希望你答应。
【篇二:一地荒凉】
荒凉、萧条——这样的环境往往能把人类感觉惯性推出正常的轨道。
最初联想这样的环境,我感觉到的是冷漠和死寂,与生命绝境的地域。然而荒凉也许能给予身处荒凉之地的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更或许,它亦预示着新生命体的诞生。
余秋雨先生为追寻遥远的古文明,毅然首选荒凉。荒凉之地必为古文明的穴位,繁华的都市,虽为现代的焦点,却未必能与古文明的源头重合。因而,他深信:生命自荒凉而生,繁华亦能走向荒凉。
而这一地的荒凉,却又似是一种感召。千百年来,它荒秃秃地,寂寂地,静视着这世界文明翻天覆地的变化。些许的智者骚人被荒凉吸引而来——这遥远的古文明,久违了。这是一种文明的沉淀——圣洁;这是一种文明的向往——永久;这是一种文明的魅力——玄秘。冥冥之中,它——荒凉,以一个曾经繁华的文明告诫来者:它自繁华而来,各大文明多年来的争斗,最终所到达的极致也无非是安宁,一如它——释然的古文明。
荒地虽荒,却让我隐约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欣欣向荣之感。荒凉的地域,是它遗忘了世界,还是世界遗忘了它?如此的循环往复,仿佛是世界本应回归寂静。荒凉,无形中似乎孕育着一股异常强大的力量,貌似欲要一鸣惊人。让人不禁在刹那间恍惚:是繁华归属于荒凉,还是荒凉归属于繁华?
故而,当我们自妗于今日的文明时,我们可曾想过是否过于自负。在人和自然的天性面前,再成熟的文明也只是匆忙的过场游戏。当稚嫩的文明经历过自然风雨的荡涤,将不再稚嫩;当苍老的文明经历过千万年的韬光养晦,也不再苍老。或者说稚嫩既是苍老,苍老即是稚嫩。
自觉不自觉地,世界在这般地轮回,轮回……一地的荒凉,一地的繁华,一地的萧条,一地的文明……
如今荒凉的古文明穴位曾是那般繁华,而繁华之前呢?是原始吗?那再之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