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八年级作文】
学生甲:在这群酒诗人中我最欣赏的是李白,他是率性的,是直接把酒泼洒在诗句上的,所以读到李白的诗都会闻到一阵阵酒香,都会有一丝丝醉意,往往会使我诗醉七分,酒醉三分。
学生乙:“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每次读到这句话就会想到当年欧阳修大笔一挥写下这句话时必定开怀大笑,被贬之事早已忘记。作者那透出男子汉豪迈狂妄的性格,让人好生羡慕。
学生丙:总觉得自己是恶俗的,在乎太多的东西,以至于变成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跳出这个圈子,便看到了古人的旷达情怀。
学生丁:肥鱼、醇酒、野味,与民同享;射、弈、觥筹交错,太守与民同乐;几杯下肚,酒入愁肠,太守醉了,颓然其间,是否还会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呢?会惆怅吗?夕阳染红了太守与游人的归途,那泛着红晕的是夕阳还是酒气熏红的脸庞?我醉了,耳边响起这样一首歌:夕阳醉了,落霞醉了,谁都掩饰不了,因我的心早已醉了……
以上这些文字我说是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没有一丁点理论辅导的情况下用课上很短时间下写出来的,你相信吗?
我很喜欢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时候即兴写作,因此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二:国破时的坚守】
我曾经参观过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站在一尊尊抗联将士的铜像前,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耳畔仿佛响着一首激越的战歌。可就在我为战士们的英勇感慨之时,一个童音传来:“他们真傻。”
这句话如一记惊雷,令我呆了半晌,有无奈,有愤恨,有思索。童言无忌,这个孩子可能尚不谙世事,但他的家长呢?那些刘光之流的学者呢?现今某一些人对坚守破碎国土的意义极不明确,这不得不引起注意了。坚守国土,守的是主权和领土完整,更守的是一份自强不息的名族魂。在国破之时坚守,小可保个人名节,中可挽国家危亡,大可数世界新风。这一切的一切不能说是没有意义,正相反,这是感天动地的。
坚守在危亡的国土上,芳名必流传百世。大仲马说:“为国家战死,这是多么光荣啊!”我国抗联英雄将领杨靖宇将军兵微将寡,英勇战斗,终于兵败就义。反观国民党张学良所率领的部队,一枪不放就撤回关内。假如杨将军也退出东北,在当时的人看来可能是并无影响的。三十五万国军跑路在先。这些德国毛瑟枪装备起来的部队尚一溃千里,共产党游击队还打个什么劲?但杨将军非但没走,还如一颗沉沦国土上的大树,在狂风暴雨中深深扎根于国土之中。将军流芳百世,用他的鲜血换得生前身后名,而不像张学良,被义愤之国民封为“不抵抗将军”,只落得遗恨终生。
坚守如砥柱,决荡伫中流。国破之时的坚守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挽救国家危亡。二战时期,苏军死守斯大林格勒,最终一举击溃德军。试问苏军绝境中反击的勇气来自何方?来自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斯大林格勒之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一旦德军攻破这里,身后的父老就会被屠戮。在家园被入侵时,惟有坚守才能退却强敌。
国破而守谓之忠,势孤而守谓之勇,忠勇出而四海定。坚守破碎的国土,可以点燃世界的希望。印度反英起义,事极激烈,使得亚非拉人民奋起攻打殖民者。试想如果印度人安心当个顺民,也许现在世界上也就是几个大国操纵。但印度人民是勇敢的,他们要做自己的主人。他们虽败,但在世界上立了一座高峰,留下了不朽的光辉。
再回首看那些社会上“曲线救国”的论调,实在荒诞可笑,英雄们坚守的不只是国土,更是一片希望和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