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知足与期待】
知足是一种品德,知足常乐是种能力,知足并不是不思进取,并不是安于现状,而是感激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努力实现我们所期待的。许流年一个微笑,还静默一份安逸。浅笑也能嫣然
荀子相信性恶论,说人心本恶,生来就有四“好”,其中一个便是“好欲”。在我们只是孩子时,见到邻居家漂亮的衣服会哭喊着要,看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货物,双脚也早已不属于自己。我们也曾有过拥有太阳、月亮的奇思妙想,也飘过主宰世界的莫名念头。这是一个“欲”推动着我们在无垠的旷野上。
我曾听到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我没有鞋子,我叫苦连天,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连脚也没有的人。”这启示着我们要知足,而我更认前者叫苦连天因为欲。我们不可否认,生为高等动物的我们是永不知满足的物种,但我们却能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当我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时,我们叫苦连天,哀叹自己的命运不公,却整日游手好闲,抒发不人之志,这样的人应受到唾弃。因为他们虽心里不知足,但行动却依旧矗立于后方,不争取,不拼搏。然而还有一种人,他们也不满于当下,而他们并不抱怨,而是心怀一份念想,用双手为自己的成功铺路。他们也“不知足”,但是他们的想法与行动一致,不会哀苦命数,而是更加珍惜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切。
因为我们不知足,我们不断探索,所以我们奔月也不仅仅是个传说。因为我们不知足,所以生活发展迅速,用智慧创造属于我们的家园。我们知足,但我们还有期望。
当然,凡事都会有个度。印度有一句古话:“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枝。”我们期待飞上枝头,但如果超过能力范围,势必会摔得更惨。我们爬上顶峰后,也一定会走下坡路。所以我们心中应有一个尺度,而这个尺度与期待结合,就是我们的知足。
若是这样,我们何不利用好心中这把尺,知足常乐让我们安逸,心怀期待又让我们奋发。
我始终相信,当下的我们,永远是最好的自己。
【篇二:期待的】
知足是一种品德,知足常乐是种能力,知足并不是不思进取,并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感激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努力实现我们所期待的。许流年一个微笑,还静默一份清闲。浅笑也能嫣然
荀子相信性恶论,说人心本恶,生来就有四“好”,其中一个即是“好欲”。在我们只是孩子时,见到邻居家漂亮的衣服会哭喊着要,看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货物,双脚也早已不属于自己。我们也曾有过拥有太阳、月亮的奇思妙想,也飘过主宰世界的莫名念头。这是一个“欲”推动着我们在无垠的旷野上。
我曾听到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我没有鞋子,我叫苦连天,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连脚也没有的人。”这启示着我们要知足,而我更认前者叫苦连天因为欲。我们不行否认,生为高等动物的我们是永不知满足的物种,但我们却能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当我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时,我们叫苦连天,哀叹自己的命运不公,却整日游手好闲,抒发不人之志,这样的人应受到唾弃。因为他们虽心里不知足,但行动却依旧矗立于后方,不争取,不拼搏。然而还有一种人,他们也不满于当下,而他们并不诉苦,而是心怀一份念想,用双手为自己的成功铺路。他们也“不知足”,但是他们的想法与行动一致,不会哀苦命数,而是更加珍惜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切。
因为我们不知足,我们不停探索,所以我们奔月也不但仅是个传说。因为我们不知足,所以生活发展迅速,用智慧创造属于我们的家园。我们知足,但我们还有期望。
当然,凡事都会有个度。印度有一句古话:“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枝。”我们期待飞上枝头,但如果超过能力范围,势必会摔得更惨。我们爬上顶峰后,也一定会走下坡路。所以我们心中应有一个尺度,而这个尺度与期待结合,就是我们的知足。
若是这样,我们何倒霉用好心中这把尺,知足常乐让我们清闲,心怀期待又让我们奋发。
我始终相信,当下的我们,永远是最好的自己。
【篇三:请保持距离】
现代教育强调家长与孩子的相互沟通,全面了解,以消除代沟。那么,这种交流是否完全有必要呢?一定要做到灵犀相通,了无隔阂吗?这样做又能消除代沟吗?
“距离产生美,也产生错觉。”很多家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主动去了解孩子的——“你表面上做得很好,可我怎么知道你是否做过坏事呢?”这其实是有必要的。有时家长与孩子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或深浅程度的不同,在行为上往往产生分歧,进而产生误解,那么平等的交流便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但有时,由于利益不同而导致裂痕,交流便于事无补了。
似乎你了解了一个人的全部秘密,就能够看透他的心思,对他了如指掌了。这正是部分家长偷看孩子日记的原因。殊不知每个人都有他人性的阴暗面,先秦法家提出的“性恶论”已被研究所证实——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恋,写日记是自恋的一种普遍体现(被逼所写或专门用来发表的当然不算)。一个人总有一部分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何况这种了解是单方面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一个家长会把他(或她)的隐私完全告诉孩子?
代沟是由两代人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造成的。这是一种本质的差别,或者说以新替旧的必然。皮影戏正在消亡,你无法解释电脑都能模拟皮影戏了,它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如果说为了锻炼动手能力,还不如去玩杂技。
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经常与父母交流,但正如《草房子》中父与子仅用眼神就能传话一样,我与父母能相互理解。他们并不过问我的私事,我感到很安全。我与父母在很多问题上有争执,但并不影响我们的感情,反而增加了相互的理解。正如《两个人的烟火》中唱道“……还以为差一点走火,却磨擦出属于我俩的烟火……”
其实,物极必反。过度地了解是不必要的,倒不如腾出空间,留些余地,反而更有利于促进相互尊重与理解。
【篇四:共享时代,人性时代】
不知从何时起,街上的行人都开始骑同种款型的车,呼啸而去。我不常出家门直到很久后我才知晓这是共享单车而非“淘宝爆款。”
共享时代也随着共享单车的热潮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行走在街道上,道路边上停靠着一排排的共享单车,有些地方还设立了共享雨伞回收站,共享充电站,共享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曝露。用双城记中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首先出现的是关于共享交通工具过多带来的交通问题,我国还未出台相关法令。故共享交通工具的管理仍是盲点。自小黄车赚得第一桶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些共享交通工具便喷涌而出,“小黄车,小绿车,小红车……”紧密排列在原本供居民休闲的广场上。“自行车,电瓶车,小汽车。”停靠在本就狭小的街道边,不久前我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骑在小黄车上风驰电掣,左右摇摆,让人看着便心慌,路上行人纷纷避让,尽管最后被交警拦下,但也引发了不小的骚动。试问本该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工具,却因为商家之间的利益竞争,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负担,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和隐患,它的存在真的有必要吗?
如果说这是表面的“坏,”那接下来便是人性的恶。
“市民陈女士,今早打开软件,查找共享单车竟发现一辆小黄车在水沟中。”类似的新闻不胜枚举。甚至夸张的有挂在树上的,放房顶上的。共享时代的到来将更突出了我国人民的道德水准。
“艾滋病人为报复,将带血针头插入共享单车坐垫,市民出行骑车请小心!”
“一男子深夜搬走小黄车,被监控拍下,后警方调查得知其靠贩卖单车零件敛财。”“共享雨伞投入一周后竟全部消失……”
无论在哪个时代,深埋在时代下的都是人性,而在这个时代,人性的恶被放在了放大镜下。柏杨先生曾写下《丑陋的中国人》,荀子也曾坚持“性恶论。”其实共享物件以前便出现过,甚至有的至今保留,例如共享书——图书馆,共享场地——篮球场,广场。那为什么共享时代却在此时来?这大概是进步的体现。虽然仍有恶者,但是善者也在增加。我不推崇“性恶论”因为它将人性想的过于绝望。我尽管批判,尽管不屑,尽管恨铁不成钢,但我对人性仍抱有希望。成也人性,败也人性,“人类此时建造巴黎圣母院,彼时又修建奥斯维辛”人性善恶参半,但至少善从未泯灭,而且人类的理性与良知曾战胜过无限增长的欲望与邪念。所以我坚信在这个恶被放大的时代,人性中的善也将相互感染。
晨光熹微,一个男人将共享单车推入停靠点后,转身离去。蓦地,携着桂花清香的微风拂过,男人在笑,单车在笑,树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