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龙骨花】
在我的家中,有一株高大茂盛的龙骨,绿油油的,特别漂亮。我非常喜爱它,但更佩服它适应力强。
龙骨属于仙人掌科的沙漠植物,同仙人掌有不少相似之处,都耐旱并长刺,但龙骨又长又直,仙人掌却大多成球状。龙骨几乎没开过花,但有的仙人掌会开花。我想,这也是一种朴素的美吧。
平时龙骨放在阳台角落里,外面众星捧月般围着好几盆绿植。空气湿润,水分充足,它的茎上长出一些绿叶,而非一根根扎手的小刺。这样它不再让小刺阻挡水分流失,排散水分的速度更快了。
有时,全家外出几天,没顾上浇水。于是绿植们谢了花、枯了叶,蔫头耷脑像一群打败仗的逃兵。唯有龙骨一枝独秀,分外精神,颇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仔细观察,却会发现它落了不少叶子,小刺长得更多了。原来它为“锁”住水分,以小刺代替了叶子。
看到这副情景,我们赶紧补救,多多浇水。不出两星期,龙骨又长出不少小叶子来,绿油油的,煞是可爱。
今年龙骨长得太高,最高的一枝竟然折断了,我们只好给它剪枝。剪完后新长出的茎也很快以叶子代替小刺,因为环境湿润,不需要储存水分了。
有时我们给龙骨挪一挪位置,它仍亭亭玉立,从不枯萎,迅速适应周边的小环境。
看着龙骨嫩绿的叶、笔直的茎,我明白了,龙骨之所以能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一如既往地生长,是靠它顽强的生命力以及随机应变、随遇而安的性格,它会快速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以适应新环境,迎接新生活。
我想,当环境改变时,要想办法快速适应,才能拥有一席之地。植物生存如此,我们的生活亦如此……
【篇二:寻找文化的感觉】
我站在宁波博物馆的青石板上,看着一片片老去的砖瓦,缝隙中黄褐色的枯草。厚重的文化感仿佛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能够包含一切曾经事物的强大力量,带给我立体的冲击,却又微妙地传达了暖人心房的脆弱感。在灰色的空间里,近距离地触摸文化,有些敬畏,但,更多的是感动。只因多了一点文化的真实。
文化能走进生活,才会有文化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总是由兴致勃勃到不了了之。明白老子的无为,却又做不到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了解魏晋的玄学,却看不到既保留自我个性又不过分张扬的角度;知道劝学隆礼的荀子,却学不来强调教化,重视礼治的态度;听闻博览群书的孟子,却达不到“书性知天”、“良知良能”的境界;知晓德政合一的贞观之治,却看不透纳百家之言,居安而思危的原则;晓得“御风而行”的列御寇,却无法练就一颗顺势而为,尽享过程之美的平常心;清楚学富五车的孔子,却忽略了“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气度;领略老庄的闲雅悠然,却望不穿蕴藏其中的低碳生活理念;理解墨子的崇尚绩效,却又本末倒置,注重形式,抛开实用。品读文化,类似吃北方的老面馍馍,虽然有些难啃。但咀嚼之后,又别有一番滋味。当然吃饱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营养的丰富和均衡,并且能够充分吸收。这样生活中也自然会洋溢着文化的感觉。
如今铸就中国梦的脚步永不停息,这些对异国文明的洞察力,对新事物的适应力和接受力,对好坏事物的包容力、抵抗力以及对给各类事物的整合力和驾驭力都需要文化的支撑。我们既需要“入乎其内”又需要“出乎其外”。既能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又能摆脱传统的羁绊。既要深度审视历史而不简单地嘲笑,鞭笞古人,又要挖掘文化的积淀,而不停留在肤浅的认识。针砭现实但又不轻易断定某一制度的是与非,畅想未来又不胡乱猜想某一思想的错与对。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形式都是独特的,有着几千年特殊文化底蕴的中国模式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模仿的。这些文化化成不同的元素,融合在每一座生机盎然的城市里,融入在每一位奋斗者的血液里,凝结在点点滴滴,律动生命活力的生活里。
其实,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不要忽冷忽热。既要走进文化又要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足够的真实再加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足以使文化的感觉敲开你的生活之门。
【篇三:收藏】
相信大多数人的收藏都是实物,而我的收藏,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它存在我的脑海里,令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四年级时,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我想,我是班上作文写得最好的,这次比赛的名额非我莫属了!然而,我的心里仍然存在一丝“忧虑”,那就是班上还有一个女生,她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口才,都与我不相上下。
演讲比赛的前一个星期,老师把我叫到了她的办公室,我想,老师一定是决定让我去参加演讲比赛了!可是,老师的话却使我大吃一惊,居然让我写演讲稿,而让那个女生去比赛!我当时真的是气极了。
接下来,办公室的老师们都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我不!”“为什么呢?这可是关系到班级荣誉的啊!”“那您为什么让我写演讲稿而让她去讲呢?如果换成了她写而让我去讲的话,她会愿意吗?哼!”我用力把办公室的门一砸,强忍着眼泪跑回了教室。
然而,就在距比赛只剩三天时,我的抽屉里多了两页的演讲稿和一张纸条,纸条上的字一看就知道是老师的,上面写了一段话:“演讲稿我已经帮你写好了,这三天好好练习,一定要为班级争光!”
比赛的那天终于到了,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总是有点不安,就在我讲了一大半时,因紧张过度,浑身都在冒汗,演讲稿都差点没拿稳,到最后两段时,我接连读错了好几句话,最后终于受不了了,慌张地跑下台……
事后,老师对我说:“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让你上台,只是那个女生之前参加过别的比赛,适应力比你好,我都料到你今天会紧张,会出错,但我还是想给你一个锻炼的机会,人总是要一步步往前走的,你说是吗?”
老师的话让我沉思良久,这件事也一直珍藏在回忆中。直到两年后的今天,我都还有点愧疚和自责,当时我到底怎么了?嫉妒?虚荣?还是小气?太复杂,我也说不清楚……
但我知道,老师对我的包容和鼓励是我最有价值的收藏。
【篇四:榴莲的自述】
水鬼之中有瓜中之品——西瓜,有汁多味美的苹果,有水中明珠——葡萄……在众多水果之中,我才是老大——榴莲。
我是椭圆形的;浑身是刺,活像一只满是是刺的小刺猬;我还没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高高地挂在树上,远远看去就像树上挂着绿刺猬;我成熟后,黄橙橙的,散发着独特迷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我的果肉是和外壳一样的黄色,果肉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别看我外壳坚硬,里面的果肉软着呢!我的果肉非常细腻,也很软,还很甜,让人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想吃。郁达夫曾形容过我的味道“有如臭乳酪与洋葱混合的臭气,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
告诉你们吧,我不仅好吃,还营养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具有诸多保健作用。吃我可以增强免疫力,我的果肉中氨基酸的种类齐全,其中,谷氨酸含量特别高。动物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谷氨酸是核酸、氨基糖、核苷酸和蛋白质的重要前提,参与其合成代谢,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一集提高机体对应激素的适应力。
这独特的外形,这迷人的香味,这甜滋滋的口感,这丰富的营养,让广大人民对我倍加喜爱。
【篇五:柳树赞】
柳树虽没有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没有小草的坚韧不拔,也不及桂花的香飘十里。但是,柳树不畏艰苦,适应力强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当春天早晨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候,柳树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随着微风翩翩起舞,让我不禁想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场雨过后,柳叶上留着细小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晶亮动人。
河岸边,树林里,峡谷中,只要水分充足的的地方,柳树便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如果将柳树的枝条折下一段,插进湿润的泥土里,它便会生根发芽,成为一棵独立的柳树,不畏寒风,不惧暴雨的生长下去。
柳树的作用也很多。柳芽可以泡茶,泡一杯柳芽茶,仔细闻闻,让人魂牵梦萦,慢慢地品尝,回味无穷。柳树的叶子也可以入药,能有效治疗一些疾病。总之,柳树全身都是宝。
柳树,一年四季都默默的为人们服务着,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地动山摇,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依旧在那里矗立着。它不择环境,生命力顽强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篇六:我家的多肉植物】
清明,妈妈给我买了一盆多肉植物,我兴奋极了。
它的颜色,是渐变的,从粉到白,从白到绿。中间还夹杂着肉色和淡紫色,从远处看,还真像一朵花呢!
这盆多肉还真称的上是“巨无霸”了,它有14厘米宽,一共有8层。它的形状也很特别。很像水滴,最外围有一个小尖向下垂。越往上越薄,越挺。下面的则很厚,很结实。
我还上网查了查资料,知道这种多肉叫“紫珍珠”。紫珍珠叶片有美丽的银色光泽,大概这就是被称作“紫珍珠”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还查了“紫珍珠”的养护。原来,它喜欢光照、温暖、干燥和通风的环境,适应力很强,好养。
因为“紫珍珠”这个品种,具有非常强的观赏性,也成了多肉界的“大小姐”呢!
我把“紫珍珠”放到窗台上。过了几周,我去给它浇水时,发现,在“紫珍珠”的侧面,又长出了一朵小“紫珍珠”,我很兴奋,很有成就感。我想再养一些多肉植物,我上网查了查,发现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比如:“大丽娜莲”、“月兔耳老庄”、“小米星”等。
在这一次的“紫珍珠”观察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只要不断地去发现,去亲近大自然,就会有所收获!
【篇七:我的名片】
大家好,我是蝎子。你们当中有一些人听到这个名字有可能会吓的魂飞魄散。可是我却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好了,现在我要开始介绍自己了,我的身体黑亮,就像穿了华丽的黑外套。别看我有八只眼睛——一对前、一对后、一对左、一对右,却都看不到外界的事物。我要想看清猎物还得靠我身体上的细毛,它可以感觉到空气中极小轻微震动,以此来弥补我眼睛的缺失。但我最厉害的部位却是靠近尾部的毒针,据不完全统计毒蝎的毒性非常大,全世界有几百人死于蝎子之毒。所以,以后万一不小心碰到我一定不要招惹我,尽量远离我。
我的生活习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喜欢黑暗,讨厌阳光罢了!但我有时候也是需要阳光来提高自身的消化能力、生长能力。我主要吃没有任何攻击力的昆虫,但有时候也会吃一顿猛虫大餐,我的适应力很强,不管把家安在沙漠或极地,都不会因为炎热、寒冷而死去。我的活动一般在夜晚,白天几乎不会出去。
好了,现在我的重头戏开始了——有关我的生长过程。我刚生下来的时候通体雪白,也不会产生毒液,所以称呼我为一龄幼虫,到了二龄幼虫时我的身体颜色就慢慢变深了,但还是没有毒液。在过5至7天我才可以产生毒液,但因为量少,也只能捕捉小型昆虫。到三龄幼虫时,我开始猛吃一直到冬天,我进入冬眠。经过整个冬天,我褪去一层皮变成了五龄幼虫。就这样循环在经过一个冬眠,我才能成长为一只真正的成年蝎子。
这就是我的家族,你喜欢我吗?
【篇八:坚韧的侧柏】
跟着老师的脚步……
我慢慢地走着,慢慢地脚步的距离缩小了。那时我已被那烦人的课程弄得疲惫、乏力,因为前段时间考试成绩也很差,所以一边带着负担,一边获取知识,这样就更加乏力了。盼望着放学的那一天,也后悔前些日子自己的自暴自弃。
同学们纷纷停下了脚步,我抬头看着那有三层楼一样高度的侧柏,不一会儿,一阵凉风扫过,我的脚和头都抖了几下,但侧柏还是站立在那一动不动,树叶也没有发出那脆脆的声音。
看到周围的树木已是凋零,这种风景更加体现了侧柏的不惧寒气。它的树叶好像孔雀的羽毛,虽然很短,但也给侧柏增添了一点,给校园增添了绿色。在没有阳光的环境下,他也能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已经体现了它的不放弃生命和顽强不屈。它虽然没有桃树那样让人喜悦的果实,也没有花朵开放时的美丽,但它的那种与腊梅抗争的适应力,它那不惧寒风的坚韧品格是让我敬佩的。
回想起我的成绩,如果侧柏是一个人,这些困难肯定在它眼里是微不足道,所以我应该向它学习那种精神,我应该面对这种困难,应该勇敢地去面对,不应该逃避,应该乐观地面对这些问题。
每当上课时,我总会看一下侧柏,有时侧柏的头弯下来,好像在夸赞我似的。我的心好像有了一个底,它又在那矗立着,不惧寒风和冷雨,还在那看着前方!